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湘 《生物学教学》2005,30(3):60-61
本节用问题-实验-问题-实验的方式,通过探究法逐步揭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对每个实验进行分析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公式。学生通过观察验证性的实验,进行分析和推理,能够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我把“领会科学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初中阶段重点实验之一,但由于其材料多、耗时长等问题,往往完成率较低。改进实验材料、方法,可实现利用一套装置在一节课内同时完成“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两个探究实验的教学目标。改进后的实验材料简易、操作便捷,不仅有助于提高这两个实验的开设率,还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并发展其实验探究素养。  相似文献   

3.
以“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为例,通过真实情境创设为主渠道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四步法”进行:第一步,让学生重温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尝试从科学家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提升科学思维;第二步,借助网络视频资源和现场验证性实验,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阐明光合作用的原理及过程,总结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培养生命观念;第三步,引进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增强社会责任感;第四步,鼓励学生课余关注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现象和最新研究动态,指导感兴趣的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深入研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围绕"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概念组织教学,以问题为引领,通过对科学家的经典实验以及演示实验的探究,使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采用PBL教学模式,以“探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为例,利用真实情境导入,通过问题驱动学生思考,适时点拨,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和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为例,设计教师线上教学,学生线下居家实验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中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结果表明:这种模式能基本达成实验教学目标,且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方面有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为例,开展学科项目化学习。通过确定核心知识、设计驱动问题、确认学习实践内容,做好活动设计。实施过程中,组间探讨解决共性问题,组内合作解决各组个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光质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完成对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内因和外因的深度理解,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8.
以建构光合作用概念为例,对教学内容和科学史实验进行补充和适当重构,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光合作用原理的构建过程当中,使学生在尊重事实、证据和正确的逻辑分析基础上形成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认同生物学科的理科性质,从而提高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为例,采用实验探究教学策略,围绕“光合作用”这一核心概念,通过“问题引导—设计实验—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学习流程,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概念,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设定了探究课题“探究光照强度、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为了在有限的一节课内完成实验,采取预实验设计,初步探究理想实验材料、理想光照强度、理想CO2浓度,获得基于教材改进后的优化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参与,以小组合作形式设计光合作用装置,获取实验数据,完成实验,并建构生物数学模型。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师生共同在探究中建构生物数学模型,为实验教学中的模型建构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宝霞 《中学生物学》2012,28(10):45-46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科书的第四节"光合作用"中"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采用改变二氧化碳浓度、光质、光强度、温度、酸碱度等条件探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情况。由于实验组别较多,操作起来过于繁琐,实验结果不易常规检测,使得实验的实施和实验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实验课既要培养学生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
"探究温度、光强和CO_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以教材内容和案例为基础,对光合作用的实验方法进行了优化,分析了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本实验以分组的方式进行,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实验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从3个方面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了改进:修改教材原有问题,提出更有指向性的问题;设计二氧化碳浓度梯度,进一步增强实验效果;基于植物自然生长状态的考量,用改进装置为天竺葵提供稳定干净的气流。改进后的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启发其科学思维,提升其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教学》2016,(18):71-72
2016年张掖市生物中考中有一道以"探究光合作用效率"为考查点的实验探究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植物细胞代谢的理解情况及实验探究能力。虽然试题难度不大,但是考生的作答情况却不是很好。通过对学生的错因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实验教学目标 通过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原料.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的改进,将该探究实验从定性实验转化成定量实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结果更可靠,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需求两个方面出发,组织学生分组参与了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若干个经典实验的课堂探究教学,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直接参与对课本知识的形成和验证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体验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王春 《生物学教学》2012,37(3):31-32
挖掘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选用与光合作用公式中有关的几个著名实验串起教学线索,让学生获得光合作用的概念,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实验室废弃的显微镜木盒、彩色透明PVC塑料片、可调节LED灯盘等器材,制作多功能光合作用暗室箱,用于“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对多种环境因素进行探究,并对实验进行分析和反思,建构相关数学模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实验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替代实验,是指在已知实验的基础上,改变实验方法或实验材料,以实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1实验方法的替代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P.104上有一个探究实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其中的参考案例是要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这个实验目的,我们知道自变量是光照的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