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玉鹏 《大观周刊》2012,(40):136-136
教学必须为”四化”建设的需要服务,在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的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智力?高中物理都要培养什么能力?主要应培养什么能力?本文主要谈谈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邵太 《大观周刊》2013,(1):221-221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物理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高中新生在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董瑞旭 《大观周刊》2011,(28):155-155
新课改的实施,存在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那么.怎样才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杨昌相 《大观周刊》2012,(19):262-263
高中物理对物理情景的建立和物理模型的构建要求比较高,这又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实践发现高中物理的力、热、光、电、磁、原子物理等都可以作图的方法建立物理情景和构建物理模型。在教学中,老师一般都很重视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帮组学生理解、记忆,但是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没要求学生学会作图、并记忆一些典型图形,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我在教学中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尝试,有了一些体会,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收获:1、让学生学会“利用作图法构建物理情景、物理模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2、让学生学会“用作情景图的方法”对常见的图象进行直观生动的理解;3、让学生学会“通过作过程图”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4、让学生在做习题时养成画图解决问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杨姝玲 《大观周刊》2012,(23):250-250
新学年开始了,又一批新生进入高中的学习生活,上课一段时间之后,通过问卷调查学生普遍认为物理难学,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及时让学生完成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顺利进入高中的物理学习,才能有效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易佳 《大观周刊》2013,(12):270-270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要“轻知识、重方法;轻结论、重过程”,更应当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视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物理本身就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这也是造成教师难教和学生难学得一个难题,如何将抽象的知识化为有形,是广大一线教师一直在探索的研究课题。在物理实验中,本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传感器引入实验,收效甚好。借助数字化实验室提供的先进技术手段突破传统实验手段的限制,大幅度改进原来做不出、做不好的实验,变“不可见”为“可见”,由“抓不住”到“抓得住”,将“不好做的”转变为“好做的”。  相似文献   

7.
蒋学庆 《大观周刊》2012,(19):266-267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但是在调查和实践中我们发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研究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张朋利 《大观周刊》2012,(44):250-251
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力图在新课程改革中研究和创建以”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引发学生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为重点的课堂教学形态,以切实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新思路再次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贾鹏 《大观周刊》2012,(44):185-186
由于高中物理科目的特殊性,不像其他的学科一样好学,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完成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进入高中的物理学习。  相似文献   

10.
顾学雄 《大观周刊》2012,(39):315-315
升人高中后.好多学生反映感觉同初中物理大不一样.是因为高中物理的内容和初中时有区别的.因为初中定性的东西多.高中定量的东西多.使得学生感觉到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之间有一道鸿沟。当我们面对这些学生时。应该怎样去把高中物理知识教授给他们,让他们从容面对新的挑战?即怎样才能让他们跨越鸿沟.解决好高中物理难学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石荣海 《大观周刊》2012,(29):272-272
高中物理新课改课程理念中提出"在课堂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这表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日益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本文就谈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李经萍 《大观周刊》2012,(30):301-301
教育改革的内容早就表明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客体。“教”与“学”是同时的,是矛盾统一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同时发展学生和教师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应试教育” 高中物理学科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弘扬主体教育方面有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美国一些大学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为学生提供“敏感警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敏感警告”指的是,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告知学生教材中有哪些“不良”内容,为的是不要让有关性或暴力的内容给学生带来心理伤害,尤其是不要对受到过性或暴力侵犯的学生造成二次伤害。这样的用意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好的用意就一定有好的结果吗?而且,善良意图的“敏感警告”与对创伤和创伤恢复的科学研究结果是不是符合呢?因此,一个本来只涉及课堂教学方法的问题变成了备受社会关注的公共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海荣 《大观周刊》2011,(51):220-220
物理太难了,尤其进入高中后,不过,高一物理也的确难。难在那儿呢? 难就难在每节课容量大,深度大!要求每节课都得注意力高度集中:难就难在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特点已经不能适应高中物理的要求了! 初中我们有些同学学习轻松成绩好.原因就是找到找对了学习办法,而高中你得从头来.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完全是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5.
赖金英 《大观周刊》2013,(1):122-122
王荣生教授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什么叫适宜的教学内容呢?教学内容是对“教什么”的回答,从学生的角度也就是“学什么”?合适的教学内容涉及一系列的问题。一篇教材,它包含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怎样才能达到有效、有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先有一个定位、一个目标,再据此去择取合宜的教学内容。一、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向业生 《大观周刊》2012,(33):275-275
时代呼唤新的教育.这就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重建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以课堂为载体,改变以往的机械的、沉闷的教学方式,必须有实质上的突破。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7.
李昱 《大观周刊》2012,(51):398-398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郁觉得高一物理难学.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物理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高中新生在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海滨 《大观周刊》2011,(42):167-167
高中物理课程是我国理学人才基础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中物理力学,光的折射、反射,电场磁场,机械运动等内容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其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在进行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对于我国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黄玉 《大观周刊》2013,(11):287-287
在数学领域,为什么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中国人领先,可到了成年以后,我们的研究成果怎么就不如别人呢?我们传统的课堂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满堂灌”一一让学生多听一点:教出的学生是“记忆型”——学生的大脑都成了知识的仓库。但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却是对问题的探索、运用与创新的技能。  相似文献   

20.
颜学斌 《大观周刊》2012,(33):267-267
《新课标》教学建议之一就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鼓励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培养创新意识、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习惯。这是新课改的核一心任务,意义重欠。但就目前情况看,仍需努力。如何有效转变?前提是把课堂还给学生,重点是优化传统教学方式,将教学重心由“教”转到“学”,难点是在探索中善于反思和勇于纠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