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的茶文化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上许多地方相应建立以茶为主体的茶博览、茶艺馆、茶趣团、旅游观光茶园等,成为休闲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收到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茶文化旅游就是以茶和荼文化为主题,以达到积极的休息和娱乐、获取茶知识等为目的,而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旅游活动,是旅游的新兴项目,同时也是荼产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王译  陈珊 《百科知识》2023,(15):73-74
<正>茶,是中国的国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内涵。茶文化不仅关乎茶,也关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也关乎民族精神和社会价值的传承与创新。茶文化进校园,有助于广大师生了解茶的历史、品味茶的艺术、感悟茶的哲学、弘扬茶的礼仪,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味,培养健康和谐的生活理念和情操。  相似文献   

3.
茶作为一种经济植物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因为茶起源中国,更因为中国各民族在茶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文化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研究茶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茶文化及其变迁对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理州宾川县一个白族村寨——大罗村为例,研究了白族茶文化在待客、婚礼和祭祀方面的变迁。结果表明:①今天蜚声海内外的白族"三道茶"最早起源于长辈对晚辈的嘱托而不是待客。随着时代的变迁,白族茶文化在待客方面经历了一个从繁琐到简化的变迁,这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不断丧失;②白族的聘礼和婚礼中茶的应用,象征着新人对爱情的坚贞,隐喻着妇女从一而终的道德观念以及多子多福,家族繁盛的愿望,而新婚夫妇敬"三道茶"则表达了新人对长辈的感激。如今的白族婚礼中的茶文化几乎消失殆尽;③茶在祭祀亡灵、本主、祖先和土地神中象征祭祀对象的永恒和死而复生,及其对人们的庇护。虽然村寨中祭祀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恢复,但其中的茶文化内涵在进一步淡化。从大罗村白族茶文化的变迁中折射出当代民族文化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丧失,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我国茶文化流传了上千年,同时我国也是茶叶的原产地。我国的茶叶企业数量众多,普遍规模很小,品牌观念较弱。文章以小罐茶为例,阐述了目前茶叶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小罐茶如何进行产品定位、价格策略的制定以及分销渠道和促销策略的开展,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开展的茶文化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发掘云南茶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内涵,弘扬民族茶文化,提升、发展茶叶产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始建于1938年4月,地处"普洱茶"故乡勐海县,占地面积90公顷。现设种质创新、品种选育、有机茶栽培、加工工程、普洱茶、茶文化6个研究室和茶叶综合实验室。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7.
福建产茶的历史悠久,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所产茶叶种类繁多,福建茶人在长期的种茶、采茶、制茶、贩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茶文化。本文从福建人的饮茶习惯和偏好出发,探讨了福建茶文化发展的民族特色,分析了茶文化在增进人际交往,促进民族团结的一些社会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福建茶文化的发展提升了福建的开放形象,进一步增强了福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正>盐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盐井镇,成立于1998年,是盐津县的茶叶龙头企业,公司依托盐津县良好的生态条件和悠久的茶历史、茶文化,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盐津的茶产业,主营绿茶、花茶、苦丁茶生产及  相似文献   

9.
茶树原产中国西南,现在的南中国种植十分普遍。取茶叶为饮料,古人传说始于黄帝时代。《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为茶,唐代以前无茶字,言茶茗常以荼代之。神农时代饮茶,只能算是一种推测,但这里说的是以茶解食毒,  相似文献   

10.
茶文化如茶道、茶艺、茶俗、茶礼之类清新淡雅的片断是人类悠久流长历史中沉淀下的一朵瑰宝,大唐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的推动下,茶文化在社会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论文主要从茶的起源、发展及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内容,研究其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及对其他领域的连带作用,引起人们以对本民族文化的共鸣。唐朝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因而对茶饮文化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继而出现的陆羽《茶经》等文字著作是对茶文化发展从饮食到文化的高度总结和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烹煮、品饮乃至于茶具、习俗,使茶文化从纯技艺升华为精神文化,并集中体现在茶道文化这一次生的文化形式,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流芳全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