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目申请书是科技写作、学术内容、学术积累的统一。科技写作是展现学术内容和学术积累的"载体",学术内容是项目申请书的"内核",而学术积累是申请人的前期基础和成果积累,给评审人提供了了解申请人和申请课题的"背景"。本文以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的申请为例,介绍选题、学术积累和项目申请书的撰写。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量的不断增加,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的满意度越来越受到基金管理单位的关注和重视。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委托于2015—2019年间针对项目申请人和评审专家的满意度展开调查,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深度剖析申请人对评审意见的满意度、申请人和评审专家对评审公正性的满意度、对基金委提供管理与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对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管理的了解程度。研究提出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开展培训,推行“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Responsibility, Cedibility, Contribution, RCC)”评审机制、加大对“打招呼”现象的追查和惩处、提升通讯评审中的申请书指派精准度等管理举措,对于优化改进科学基金管理、提高科学基金公信力和营造良好学术风气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申请和执行基金项目,已成为科研人员学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创新学术思想是写好申请项目的根本;申请书的写作格式必须符合基金指南、基金管理规定和申请书撰写要求;了解基金评审程序特点也是提高申请书质量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基金项目撰写的相关要求和各评审环节特点,进而探讨了提高基金申请书写作技巧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天津大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管理工作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为例,对项目受理中形式审查工作进行归纳分析,运用信息化手段设计并研发了集人力资源测算分析、申请书批量重命名和形式审查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管理系统,实现了申请书的自动形式审查,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审查的准确性,极大减少了依托单位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并为项目申请人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提升申请书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几年来863评审专家的工作经验以及在项目评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863项目的申请者在申请前的准备工作、选题以及撰写申请书时应该注意的几个要点,以期能对提高863项目的申请质量与受资助项目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调查分析2012—2016年度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与不予受理项目情况及2014年度不予受理项目的原因,发现"人员超项""不属于本学科资助范畴""依托单位问题""申请人或参与人问题"及"附件问题"等问题是导致申请书不予受理的重要原因。建议依托单位通过加强形式审查力度、完善形式审查流程等途径提高申请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提交一份高质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申请书,既是科学基金申请人的不断追求,也是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殷切期盼。毫无疑问,从申请人项目组日积月累的研究工作基础出发,把握好相关学科的发展前沿以及论证充分的立项依据,凝练出主题鲜明的研究项目和有创新性的  相似文献   

8.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完善评审机制”作为新时代科学基金深化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构建“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Responsibility, Credibility, Contribution, RCC)”评审机制是关键所在。2020年起,地球科学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两个学科陆续进行了RCC评审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RCC评审机制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内涵,并重点总结了两个学科2020—2021年度RCC试点工作的实施情况,最后梳理了RCC评审机制试点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实施RCC评审机制提供建议。试点工作初步显示RCC评审机制获得了评审专家和申请人的认可,促进了负责任的基金评审,为构建良好评审环境和维护科学基金公正性提供有力支撑。试点项目的申请人认为超过85%的评审意见有帮助,会评专家认为送审项目中超过93%的评审意见质量达到了良好。RCC评审机制的实施提升了项目评审质量,促进了评审专家与申请人良性互动,是完善评审机制和优化学术生态的有效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9.
《科学学研究》2021,39(8):1354-1363
创新性研究的同行评议中存在对创新保护不足的问题,这可以被归因于评审人在心理层面对与评审对象有关的信息进行加工时产生的认知偏差。然而,当前的研究缺乏对评审人在创新性研究评价中的认知机制及偏差的理解,无法构建干预认知偏差的有效策略。为了弥补这一研究空白,以经典认知理论——双重加工理论为理论基础,本文探究创新性研究的同行评议中评审人所采用的双重认知系统及与不同的认知系统相适应的评审情境,以及双重认知系统的结构导致的认知偏差和由此偏差引发的创新性研究同行评议中现存的或潜在的问题。针对认知偏差,提出干预评审人认知加工的技术、管理和制度策略。结果表明,第一,在创新性研究的同行评议中,评审人会利用认知系统1和系统2处理信息。系统1能够支持评审人依靠专业能力和经验、高效地评价对现存研究范式变革程度较低的常规科学中的渐进型创新研究。系统2能够支持评审人遵循逻辑和一般的科学规律、审慎地评价各类创新研究;第二,受到认知系统"默认-干预"的结构的影响,系统1和系统2的运行条件、适应的情境和主体是不同的。当认知主体,即评审人,采用的认知系统和评审情境不匹配时,认知偏差可能产生;第三,受到系统1的影响,评审人会使用启发式的认知方法。当系统2对系统1干预不足时,评审人难以自我纠正认知偏差。受到认知结构的影响,评审人在创新性研究的评价过程中处于有限理性的认知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智能集体评审的流程、特征及对我国同行评审的启示。【方法】 介绍智能集体评审实验,概括智能集体评审的特征,分析其对我国学术期刊同行评审的启示。【结果】 智能集体评审是一种限时的在线开放同行评审,采取专家匿名评审方式。评审过程中,评审人之间可进行学术交流。评审意见快速而全面,有利于提高论文的学术质量,是一种可行的同行评审方式。【结论】 作为一种全新的同行评审方式,智能集体评审全面推行尚需时日,但其给当前同行评审以重要启示:一是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二是为评审专家提供交流机会。  相似文献   

11.
马捷  胡漠  尹舒悦  郝志远 《情报科学》2021,39(7):116-123
【目的/意义】在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思想指引下,获取智慧群体对智慧政府信息协同满意度 的感知范畴,以期为构建让人民满意的智慧政府信息协同网络结构提供决策支持。【方法/过程】首先,界定智慧群 体的概念与析出满意度产生的生理机制;其次,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对符合标准的智慧个体围绕智慧政府信息协 同满意度感知这一研究主题进行深度访谈,获取访谈数据;最后,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析出智 慧政府信息协同满意度感知范畴。【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智慧政府信息协同满意度感知范畴共包含信息协 同需求端感知因子、信息协同供给端感知因子、信息协同服务载体感知因子、信息协同环境感知因子4个感知因子, 其中信息协同需求端感知因子和信息协同供给端感知因子更易影响政府公务员群体对智慧政府信息协同满意度 的感知。【创新/局限】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尚未实现基于智慧政府信息协同满意度感知的指 引,对融合满意度感知的智慧政府信息协同网络结构模型的构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深入分析高校职称评定的全过程,指出职称评定过程中的非正式组织,职称申报人与评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评审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和内部人控制等是导致评审过程与结果出现不公正的主要原因,并对高校职称评定过程进行了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13.
《软科学》2019,(10)
以人—环境匹配理论、边界理论与需求满足理论为基础,从工作家庭边界管理的视角,将组织与人的因素同时纳入研究,探讨了组织与人的工作家庭边界管理一致性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并且为深入探究发生机制构建了以工作—家庭促进为中介的研究模型。采用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技术,以745名来自不同行业、职位的员工为调查对象,分析结果表明:①相较于不匹配,个体偏好—组织供给匹配使得员工工作满意度更高;②个体偏好—组织供给匹配情况下,二者的匹配程度与员工工作满意度呈倒U型曲线关系;③工作—家庭促进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江苏省主要产业的182位科技创新人才为分析样本,应用PCA方法,实证分析了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对科技人才培养与吸纳环境的需求、供给重要性与满意度评价,并对科技人才环境的25个要素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象限图分析。主要的研究发现有:科技人才环境满意度得分远远低于重要度得分,科技人才环境不能满足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的需求;25个要素中有21个位于高度关注区,个体成长和金钱财富位于优先改进区,工作自主性和单位人际关系位于无关紧要区。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本年度科学基金评审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强调重点 2005年度是“十五”最后一年。在项目评审工作中信息科学部鼓励申请人结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进行选题,优先资助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项目;优先资助能够带动学科发展、有可能形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6.
围绕科技项目评审专家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这一主题,在总结国家层面、广东省关于科技项目评审专家评审质量管理相关政策措施,基于元评价理论建立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工作质量评价模型,并运用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项目评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评价专家评审工作质量.研究发现,不同指标的平均得分与标准差存在明显的差异,应当受到相对应的关注与重视;同时,实例中大多数专家的评审质量处于一般的水平,需加强对表现较差的指标的监督管理.最后,根据政策梳理和模型的实证结果,提出提高科技项目评审专家评审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2020年以来,管理科学部通过前期调研、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全过程管理等工作,逐步将“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Responsibility, Credibility, Contribution, RCC)”评审机制改革覆盖所有的资助项目类型。2021年管理科学部约76%的申请项目参与RCC试点,并在各学科开展了不同层面的评审机制改革探索。增强了项目主任在RCC中的作用,设计了项目主任对评审人和评审意见质量评估环节。在会评环节向专家进一步调研RCC工作效果和改进措施。科学基金评审全过程管理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RCC改革使得通讯评审专家更加专注于评审工作,大幅提升了通讯评审时效性。申请人和项目主任反馈信息显示,RCC改革对通讯评审质量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评议意见撰写更认真。最后提出了RCC改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提高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内审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审核是实验室自身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确定满足《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本文阐述了环境监测实验室内部审核的目的与方法,分析实验室内部审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跨学科研究模式因其在解决重大、复杂问题中显现出的良好效果,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关注和欢迎。但是跨学科研究在当下资源竞争以单学科为主的形势下,无论是项目还是奖励的评审都处于不利地位。跨学科研究在科技评审中表现出知识、体制、文化三方面不利因素。本文通过对三方面因素的分析,结合芬兰科学院对跨学科研究项目评审的调查和德国科学基金会的实践,提出针对项目的界定、项目申请书内容格式、同行评议专家的选择、会议评审的规则四方面进行改革,以克服跨学科研究项目评审中的困难和障碍。  相似文献   

20.
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获准率,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选题内容要有学术水平、新颖、属学科前沿或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二要填写好申请书,把研究内容、学术思路等阐述清楚,以使评审人有清晰的了解。对以上两点,本文用实例做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