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扣球是排球比赛中最主要的进攻得分手段,在排球战术日夜发展的今天,扣球个人战术显得尤为重要。扣球个人战术是扣球队员根据比赛中对方拦网和防守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扣球方法,以突破对方防守的有意识的战术。  相似文献   

2.
第二部分 排球战术训练理论与实用方法   一、排球战术的训练内容   (一 )排球战术   战术是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与发挥。排球运动是集体隔网对抗性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个人技术的运用与发挥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才能得以实现。在长期训练比赛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攻防对抗的内容与形式,人们将排球战术划分为接发球进攻战术系统、接扣球进攻战术系统、接拦回球进攻战术系统、接推吊球进攻战术系统等四种攻防战术体系。简称四攻系统。   (二 )排球战术的训练内容   四攻系统均由防守开始,防守起球后经二传组织进行扣球进攻…  相似文献   

3.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无球进攻队员的进攻能力和配合的训练已被人们所重视,对防守无球队员的任务就显得更重要,更艰巨了。正象国内外优秀教练员所说:“表演靠进攻,赢球靠防守。”所以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不可忽视防无球队员的训练。一、防守无球队员概念防守无球队员是防守队员合理地运用脚步移动抢  相似文献   

4.
在对抗性的排球比賽中,进攻和防守是矛盾对立的双方。沒有进攻就沒有防守。反过来說,沒有防守作为基础也就沒有进攻的条件。由于进攻是突破防守,而防守又是积极地阻止进攻。两者互相促进、提高、不断地向前发展。从比賽来說,又是胜負的条件。排球比賽中的进攻主要体現在发球和扣球,尤其是扣球。而防守同样体現在接发球和接扣球。接扣球的防守是最复杂的防守。 現阶段扣球技未有了高度的发展,拦网虽是防守中的重要手段,但拦网不能代替后排的防守,拦网仅能减輕后排防守的負担,而后排防守就要积极  相似文献   

5.
纵观当今世界排坛,进攻战术已朝着纵横交错结合的5人进攻的方向发展。标志着排球运动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今后排球运动将朝着全攻全守,全面准确,高快结合,灵活多变的“全面型”方向发展。一、“全面型”排球是排球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全面型”排球出现的先决条件是所有队员都能胜任一切任务。一名优秀的排球运动员的技术不仅是前排擅长进攻,即能快攻扣球,又善于强攻和栏网,同时在后排又是防守和接长球的能手。讲究集体进攻,重视全面发展,不仅要有扎实全面的技术,同时还必须适应各个不同位置打  相似文献   

6.
根据文献资料及生理学理论,对排球三号位拦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认为防守队员对进攻队员的进攻有较充足的反应判断时,其拦网效果体现在防守队员对进攻战术变化的应变能力和防守队员之间的协防配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过去的排球文献资料中,对发球进攻、扣球进攻和吊球进攻等的防守问题讨论研究的较多,而对如何防守拦网进攻讨论甚少。一九八○年秋,我们利用全国排球甲级联赛在成都举行的机会,对如何防守拦回球(过去人们称“保护”)的问题作了一点调查,对防拦回球的技术运用情况作了技术统计。我们共调查统计了男子  相似文献   

8.
现代排球运动的比赛速度正在不断加快。进攻队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攻速度越快,拦网队员用于判断取位,进行有效阻拦的时间就越小。而且,二传队员也在调整进攻速度了。近来他们正日益频繁地跳起在空中完成二传。其结果是,从传球到扣球的路线正在缩短,防守队员也不得不采取措施来对付二传手跳起后突然由传球转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比赛实践,可以归纳出许多二传策略供选择,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通常,传远网球可以给进攻队员更多的扣球选择机会。所以,二传应该给右手扣球的队员传远网球,而给左手扣球的队员传适当靠近球网中间的球,但是,还要根据队员的技术特点和个人喜好而定。理想的传球高度首先要考虑进攻队员的扣球习惯,其次要看对方防守队员的位置,很显然,二传应该把球传到有利于发挥同伴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排球运动发展迅猛,具体表现在:运动员的身高不断“上涨”,技战术日趋完善,比赛争夺激烈,呈“白热化”程度,尤其是优秀男排运动员的扣球力量大、球速快,防守一方的队员很难接起,所以网上“制空权”的争夺愈演愈烈。基于此,目前各排球强国都把如何进一步提高男排的扣球技术作为重要课题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第四届世界杯男排赛期间,日本筑波大学排球科研组对参加比赛的世界优秀男排选手的扣球技术进行了细致的定量分析,有在寻觅出扣球技术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扣球技术按其结构主要包括助跑、起跳、空中挥臂击球和落地等几个互相衔接的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2015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在3场11局比赛中的进攻技术、防守技术、及参赛队员基本情况等,探讨我国女排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参赛队员的基本情况较为理想;在胜负场比率、胜负局比率和得失分比率三方面表现令人满意;在发球技术、扣球技术、拦网技术和传球技术等进攻技术以及在接发球技术、拦网技术和后排防守技术等防守技术方面都好于其他11支世界女排强队.依据本次女排的技战术发挥状态,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希望为提高我国女排的竞技水平和训练效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外优秀男排选手前、后排扣球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三维高速摄影方法对中外优秀男排选手前排扣球和后排扣球技术的比较分析 ,揭示了前排扣球与后排扣球的不同特征 ,后排扣球比前排扣球具有助跑速度快 ,前冲距离大 ,击球点高、肩速快、击球速度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男子水球运动战术应用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现场统计、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十运会男子水球比赛得失分方式与比赛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六打五战术得分率与比赛成绩关系密切;防快攻、门前移动传射的失分率是区别强、弱队运动水平的敏感指标;强队之间的比赛,阵地进攻与防守对比赛成绩具有重要影响。建议:在国内比赛中除“六打五”外禁止打区域联防;鼓励7m外的远射得分,在国内比赛中设立7m外远射一球得2分制;缩短犯规出场时间。  相似文献   

14.
张华 《四川体育科学》2011,(1):93-94,102
沙滩排球6大技术(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防守)中,拦网是最容易学的一项技术,只要能跳,不触网就可以上去拦网了。所以初学沙滩排球的人经常会有拦网是最简单的技术的错觉。实际上拦网是一项和其他各项技术相比最复杂的技术,因为它的特点是拦网队员要在短短的瞬间从防守转为进攻,从被动转为主动,而完成这些都要在空中进行,所以难度较大,技术的要求也很高,而且拦网的好坏并不仅仅取决于身体素质和技术的好坏,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在比赛中有针对性的临场运用。以下通过对第11届全运会沙滩排球比赛拦网统计的比较,对拦网这项技术在沙滩排球比赛中的应用、注意事项以及一些训练方法做一个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5.
"自由人"又称"自由防守队员",是国际排联为进一步鼓励防守,促进排球比赛的攻守平衡,使比赛更加激烈精彩,提高其观赏性,而于1999年正式实行的新规则。本文主要采用标准的三维摄像DLT法和录像解析法,对2001-2002年全国女排联赛期间,辽宁女排主场决赛期间的八一队"自由人"李颖(原国家队"自由人")和天津队"自由人"张娜(国家队"自由人")及天津队的李珊(国家队队员)、杨洁接上手发飘球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旨在提示该过程中蕴含的运动学规律,从而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第16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与对手防守能力的若干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为我国男篮防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理论参考。结果显示:中国男篮内线队员身高优势,场均封盖技术与对手差异不明显;但身体对抗能力差.在防守篮板球、抢断球场均失分、防守体系的整体效能都与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里约奥运女子沙滩排球四强决赛4场9局比赛的研究发现,女子沙滩排球每局胜方的得分方式从高到低依次是扣球、对方失误、拦网、吊球、发球、垫球,而负方则略有不同。每局胜方在拦网、吊球、发球得分上要明显好于负方,而在扣球、对方失误送分和垫球过网得分上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scribe the volleyball spiking actions used by players in top‐level competition, and also to examine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upper limb, lower limb and whole body kinematic variables, and post‐impact ball speed in the spiking technique. Two Photosonics Biomechanics 500 cine‐cameras operating at a nominal frame rate of 100 Hz were used to film the spiking actions of 10 male senior international volleyball players at the XVI Universiade (1991 World Student Games).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space co‐ordinates of digitized image co‐ordinates were obtained using a DLT algorithm and an array of calibration points in the filmed volum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ower limb angular kinematics at take‐off, centre of mass vertical velocity at take‐off and centre of mass vertical displacement (jump height) were examin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angular kinematics of the hitting arm and post‐impact ball speed were also determined. The mean (± S.E.) centre of mass vertical velocity at take‐off was 3.59 ± 0.05 m s‐1 and the mean height jumped was 0.62 ± 0.02 m. As expect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square of the centre of mass vertical velocity at take‐off and jump height (r = 0.78; P <0.01).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lower limb angular kinematics and centre of mass vertical velocity at take‐off or jump height. The mean post‐impact ball speed was 27.0 ± 0.9 m s‐1, and thi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maximum right humerus angular velocity (r=0.75; P< 0.01). Trunk rotation angular kinematics and right elbow angular velocity did not correlate significantly with post‐impact ball speed. It was also noted that the majority of players filmed did not fit into any of the spiking categories identified in earlier studies.  相似文献   

19.
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对第29、30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在参赛队员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年龄、扣球高度、拦网高度6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反映出中国女排在相关数据上与比赛对手的优势和差距。研究发现:2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参赛队员身体形态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中国女排平均年龄低于比赛对手,趋于年轻化的趋势;中国女排的扣球和拦网高度高于比赛对手,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第28届奥运会与中国女排交锋的美国、多米尼加、古巴、德国、俄罗斯、日本6支队伍的比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认为,中国队在发球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扣球、拦网和防守基本与世界水平保持一致;快速多变的技战术打法、严密的防守体系和教练的高超指挥艺术是中国女排夺冠的主要因素;队员年龄结构的合理搭配、科学化的训练、队员稳定的心理素质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也是中国女排夺冠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