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华 《科教文汇》2008,(13):185-186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翻译中“文化传真”度的把握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李小漫 《科教文汇》2008,(19):254-254
本文主要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同时指出翻译中文化信息走失的几种情况,然后列举几种补偿手段以减少信息的损失。并指出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提高对文化信息走失的识别能力,选择不同的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3.
兰洁 《科学.经济.社会》2011,29(3):165-169,174
典故是语言的精华,文章常常因为典故的恰当使用而增色。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典故,这些典故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植于特有文化的典故在跨文化翻译中存在一些难以跨越的障碍。这是因为典故的内涵并非显而易见,只有处于同一文化中的读者才能顺利地理解典故的隐含意义。典故的隐含意义,即典故的语用隐含,是指典故在具体的文本使用中所产生的比喻义﹑外延义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含义。因此向目的语读者传达文本中典故的语用隐含意义就成为典故翻译的核心问题。本文将从语用隐含的角度和文化传真的原则对英汉典故词语互译的各种可行性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吴书芳 《内江科技》2007,28(2):34-34
本文探讨了由“文化共核”引起的、与语言“空缺”概念相对的英汉“语言对等”现象,并就语言“空缺”过渡到语言“对等”的转化趋势及转化程度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5.
肖婷 《科教文汇》2009,(22):247-247
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选择性地借用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中的“适应和选择”为哲学理据,建构译者的翻译生态环境,提出“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观点。通过分析林语堂在翻译《浮生六记》中文化信息的过程中对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语言维和文化维的适应,指出在翻译文化信息蕴涵丰富的作品时译者应努力适应翻译生态环境,选择适应的翻译策略,以达到准确传达中国文化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苏瑞 《科教文汇》2014,(2):81-83
儒家“和”文化的精髓,即具有和为贵的价值倾向、和而不同本质特征、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以及和谐的多元化、包容性。通过研究儒家“和”文化的发展,在批判中继承“和”文化的精髓.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现代和谐文化的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化进程的加快,面对经济一体化的强劲势头,关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试图在世界化的语境下,从语言、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入手,从维护语言多元和文化多样性,建设世界和平的高度,对翻译的精神与使命作一思考与界定。  相似文献   

8.
薄维娟 《科教文汇》2008,(34):234-234
以对文化心理分析为基础,本文论述了文化心理学、翻译与文化心理以及跨文化交际中的翻译,提出文化误译、文化剪接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同时,本文以对文化心理和翻译活动两者间复杂关系的讨论为基础,分析出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化过程,同时也是文化心理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二者关系密切。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翻译中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入手,论述了文化对翻译的制约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金雪 《科技风》2014,(24):190-190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更是一种文化接触与互动的手段。文化翻译的过程综合了文学、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和多种其他因素。文化翻译一方面要反映原著的文化和异域情调,另一方面要考虑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氛围。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董芳 《科教文汇》2011,(28):126-127
本文以地域文化研究为基础,运用功能语言学为工具,通过对众多电影片名功能的分类,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电影片名的翻译要紧密结合语言文化的差异性、译入语的语言优势及地域文化特色,为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不同的研究方向,也再一次证明了语言学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研究翻译语言的新动力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管理与管理预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尚玉钒  席酉民 《预测》2001,20(5):9-13
企业文化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体管理方式。本文在分析蕴函于企业文化中管理人性观转变的前提下,考察了企业文化管理的实施方法,即通过“外部规定-内在接受-外显行为”过程发挥管理作用,并提出企业文化管理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自身所涵盖的价值观体系、制度规范、行为模式之间层级嵌套关系的匹配情况反映出一种良好的管理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栽体,语言和文化二者关系密切.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翻译中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入手,论述了文化对翻译的制约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因语言文化的密切关系,不同民族的语言中形成了各具文化特色的文化意象,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应尽可能完整,准确地体现出原作的文化意象。文章对一些英汉语中的动物意象进行了对比并对如何处理英汉语篇中的动物文化意象翻译问题进行探讨,主张“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实践中,语词往往是最小的翻译单位,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词通常带有强烈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所以语词的翻译是翻译中的重点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语词翻译与文化语境的关系,论述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浅议日语与日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反过来影响着语言。因此,日语反映着日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和日本民族文化的内容。本文以日语的特点为中心,阐述了从日语的特点中看到的日本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一 “翻译”一词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当时是特指东汉以来佛教经典的汉译活动。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翻译”早已不限于梵文佛典的汉译活动,不仅成为中国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时沟通不同的语言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交流以语言为媒介,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传统的翻译研究历来比较重视语言分析和文本对照,而对语言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则研究不够。成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承载着浓厚的文化信息,普遍存在于社会风俗,宗教文化,历史典故,传统习俗等等文化体系中,是一个民族的文明,文化积累的精华与结晶。同时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翻译要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传递成语中的文化信息,更好地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于是在此试图从文化翻译学的角度,从语用学的顺应论角度,从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的顺应来研究成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文化根植于特定的民族和社会。众多的文化和民族必然产生纷繁多样的文化现象。文化是具体的、民族的、异质的。任何文化皆具有民族独特性。翻译,既然是跨语言、跨文化的实践活动,则必然是跨异质性的艺术活动。翻译不仅要处理语言文字,还必须慎重研究与处理跨文化的异质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外宣翻译的文化异质问题的克服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翻译研究或翻译实践中,汉语文化负载词是最具动态、最能生动直接地体现华夏民族灿烂文化的语言单位。汉语句短,意合铺排,流散疏放,神聚于形外,往往是由意义定夺句中各词功能,因而汉语文化负载词中常凝结着深厚的文化气息甚至是历史文化线索,处理起来要颇费功夫。而文化亦是包罗万象,多姿多彩,也是错综复杂的,只有在复杂的多元文化视阙下透视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才能使原作更“传神”,才能使读者和作者进行较对等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