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师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高校教师作为高级人才资源,基于其心理特征和劳动的特殊性,实施柔性管理是必然的选择.鉴于这点,文章阐述了高校教师柔性管理内涵及现阶段高校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教师柔性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中部地区四所高水平大学的调研访谈,对其教师人才培养"质量成本"转化为"质量"的过程进行了结构方程建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中部高校教师人才培养"质量成本—质量"转化的源动力来自于高校的文化资本存量,高水平大学用于历史传统、品牌价值、文化氛围保持和提高的质量成本支出对于高校教师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我国高水平大学教师人才培养工作应进一步加强"服务师生"理念,提升"教学科研"效益,促进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对拔尖人才培养中人力资本转化的积极、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师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高校教师作为高级人才资源,基于其心理特征和劳动的特殊性,实施柔性管理是必然的选择。鉴于这点,文章阐述了高校教师柔性管理内涵及现阶段高校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教师柔性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高度重视办学资源的建设管理,要进一步拓宽获取办学资源的渠道,提升获取办学资源的学科竞争力,发挥获取办学资源的主观能力性,并通过发挥人力资源潜力提高科研产出率,通过制度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加强管理提高办学资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教师入口关较严但出口不畅,为健康型大学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带来阻碍,建立健全高校教师退出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存在高校教师退出机制缺失,教师绩效考核不科学,聘用制度不完善,对高校教师的退出缺乏正确认识等问题,因此在借鉴世界各国高校教师退出机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强高校教师退出制度建设,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与聘用制度,提高对高校教师退出机制的认识等措施完善健康型大学教师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在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背景下,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为驱动,提出关于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解决方案。教学与科研是大学教育的两项重要任务,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不仅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研水平的提升,而且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就此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密切关系,并探讨了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四大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是实现我国教育强国梦的重要举措,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统筹考虑包括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在内的多方面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重项目申报、轻规划论证,重基础建设、轻运行管理,重规模数量、轻利用效率,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等主要问题。改革和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对实现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对高水平大学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针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探讨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辩证关系,从改革实验室建设程序、完善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改革与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软科2020年中国大陆地方百强高校排名榜中的100所地方高水平大学在地域与学校类型上存在一定的分布差异.不同办学层次高水平大学的对比分析表明:地方高水平大学与国家层面的高水平大学办学差距较为明显,其中人才培养维度差距最大;地方高水平大学内部也存在较大差距,在高等教育场域中仍然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后起之秀"地方高水平大学在办学资源和社会服务维度优势明显,但学科水平呈相对弱势.地方高水平大学应将"一流本科教育"作为发展提升的基础工程,将创新学科建设模式、凝练学科特色作为发展的根本支撑,将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作为获取办学资源、提升内生力的重要机制,将差异化办学定位作为学校整体提升与发展的核心统摄.  相似文献   

9.
建设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有利于避免大学的同质化发展,形成多样化的大学格局,充分利用地方优势资源,提升高校实力,促进教育公平.基于教育生态理论,探讨区域高水平大学之关键特征,结合社会需求,从关联性、适应性、共生性与平衡性对地方性高水平大学与区域发展之关系进行生态分析,是探讨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生态发展路径之现实依据.文章构建了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发展路径的分析框架,认为地方性大学需要在不否定学术自治、学术自由与学术理想之前提下,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实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以实现与区域社会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高校把培养创新型人才放在重要位置,实践教学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意识培养作用显著,然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尚不能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该文首先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高水平大学建设环境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和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浅议高校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柔性管理模式是一种适宜于对高素质高智商员工进行管理的模式,在企业里尤其是知识型企业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鉴于高校的人力资源特点与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特点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文分析了高校人力资源的特点,探讨了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在高校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试论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高校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师资却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内在要素。师资结构多元化、完全的聘任制度和灵活的分配机制是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突出特征,但是民办高校在人才的引进、使用和稳定方面却存在许多问题。民办高校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文化建设、师资培训及薪酬管理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人事管理的刚性与柔性模式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明 《高教论坛》2009,(12):104-106
高校人事工作中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各有特点.互为补充.高校要实施刚柔相济的人事管理模式.需要理解和把握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关系,培育学校共同的价值现.提高管理者与教师的综合素质.在管理中增强情感凝聚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普通高校所采用的传统的人力资源的刚性管理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人力资源柔性管理这一以人为本,个性化的管理产生了。文中从高校的人力资源特征出发,针对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斯坦福大学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斯坦福大学的师资力量、本科教学的跨学科研究课程及独立研究机构,作为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个案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管理中的柔性管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陆永明 《高教论坛》2006,(1):121-123
当前,高校教师管理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忽视人本性,缺乏情感性、权变性。高校教师管理应根据高校教师心理特征和劳动特点,实施柔性管理,激发和调动高校教师对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高校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高校高层次人才的柔性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柔性管理是新经济时代以知识工作者为本的崭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高校高层次人才是人才资源中的稀缺资源,是高校实力的象征和发展的希望,它决定着高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大小。高层次人才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心理特点和劳动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对高校高层次人才实行柔性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其高层次人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创业型大学是现代大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类型定位,这类大学有自身的办学特征,即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从而获取大学发展的动能。较之于传统类型的大学,创业型大学强调组织柔性的实现与知识生产效率的提高。因而,创业型大学学术运行机制的变革应当围绕学科、任务与平台三大核心要素展开,构建基于学科、面向任务、整合资源的矩阵型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9.
核心竞争力作为大学获得可持续发展、保持永久竞争优势的综合发展能力,决定了一所大学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从知识管理的视角看,大学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大学的核心知识技能体系、核心产品、核心资源和核心文化与特色等,具有异质性、溢出性、创新性、用户价值性等特质。培育大学核心竞争力系统,应树立大学知识管理观念,建构学习型大学组织,提高知识管理能力,完善大学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0.
大学内部治理模式中,“教授治校”和“教授治学”在历史渊源、内涵界定、权力侧重以及价值诉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既呈现理论上的分野,也有着制度上的耦合。实现“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的制度耦合,是当代中国大学内部治理改革的基本逻辑和必然发展,也是立足国情、化繁为简、平复争议的有效路径和可行方案。在“治校”和“治学”制度耦合的整体设计上,不但要保持两种模式灵活转化的张力,也要在维护教授权力的基础上避免行政化管理惯性,促进学术的民主与自由。在“治校”和“治学”制度耦合的路径策略上,可以从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改革学术管理组织出发,整合学校教授群体的资源,构筑教授权力的实现平台,建立教授主体参与的保障机制,以增强教授治校和教授治学制度耦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