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体育师友》2019,(4):70-72
总结深圳市罗湖区校园足球发展经验,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通过梳理罗湖区校园足球"全明星计划"实施路径,研究认为,罗湖区校园足球"全明星计划"通过健全体制机制和顶层设计;完善赛事体系,加强竞赛引领作用;积极传播足球文化,整合协同培育人才;营造多元文化传播媒介,强化品牌效应;科技信息化支撑打造校园足球助推器;家校合作,拓展球员上升渠道为罗湖校园足球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结合我国现阶段校园足球的活动背景,以辽宁省校园足球开展情况为例,从体教结合角度研究我国校园足球体教协调合作机制的重要意义和举措,以期为我国校园足球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何辉波  杜鹏  张东辉 《新体育》2022,(10):57-61
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从中小学基层的视角剖析校园足球发展遇到的六方面问题:学校的管理基础待夯实、参与基础待巩固、科学训练的师资力量待加强、比赛体系待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待系统化、校园足球文化待营造。以十二年一贯制集团校为例探析校园足球在中小学的六个方面协同发展,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校园足球需要深度体教融合,形成相互支撑,建立校园足球发展的载体基础,加大参与人群数量,营造足球文化氛围,建立三个学段的“金字塔”式培养体系,一贯制、一体化培养。”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深圳实验学校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进行研究发现:学校通过集团化办学、一体化管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模式使校园足球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体教结合让校园足球文化充满活力;足球教练员团队建设的不断强化、自编足球教材的统一使用、足球训练和比赛中教育元素的渗透,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专家访谈法等对北京市初中阶段足球后备人才"教体结合"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应坚持采用"教体结合"的方式来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目前,国家关于"教体结合"培养后备人才的方针已经十分明确,但缺少具体可操作性的政策与指导意见。建议:完善"教体结合"培养模式中的激励机制、竞赛机制、选拔机制;建立中学体育信息网络系统,加大对中学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宣传力度;强调中学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输送功能,淡化锦标主义;重视学生运动员的文化课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主要由教育系统内的校园足球赛事体系和体育系统内的俱乐部足球赛事体系构成。依据《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的青少年足球赛事"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原则,结合日本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构建的经验,针对校园足球和俱乐部足球赛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需求,提出优化中国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的构想:构建融校园足球赛事体系、俱乐部足球赛事体系和融合赛事体系为一体的中国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强化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赛事资源的整合,疏通青少年足球人才成长通道,为振兴中国足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面对2020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4万所的政府"承诺",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已刻不容缓。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H省校园足球开展总体情况进行梳理,指出省域校园足球推进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各层级校园足球发展不平衡、基础保障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刚"性政策不足、安全保险制度和督导评价体系亟需健全与完善、教育与体育部门缺乏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等问题。据此提出省域校园足球未来推进的发展策略:健全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探索多措并举方式,夯实师资保障条件;完善政策配套,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因地制宜,保障经费与场地;深化认识,全员参与,协调发展,促进学校体育深入开展;厘清职责,创新机制,促进教体融合。  相似文献   

8.
<正>6月18日下午,由深圳市罗湖区文体局、教育局主办的罗湖区第二届校园足球联赛"全明星计划"闭幕式暨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示范校揭牌仪式在锦田小学举行。中国足协副主席容志行、罗湖区副区长郭志文、罗湖区教育局局长王琦、罗湖区文体局局长李少明、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竞体处副处长肖敬南、区文体局副区长夏刚、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谭华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编审胡滨、深圳市教科院刘晋教授,  相似文献   

9.
王传祥  孙皓楠  陈新朝 《灌篮》2021,(2):157-157
近几年来,校园足球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推动了校园足球系列活动的逐步开展和快速发展。但在发展中仍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仍需要我们建立有效地足球竞赛体系,以此推动校园足球事业改革与发展。本次研究首先就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模式,更好地促进校园足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刚  贺凯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2):134-136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于"足球后备人才"和"体教结合"进行了再次的定义,从更广义的概念上去揭示体教结合的真正意义与目的;通过对现行"体教结合"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旨在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方位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校园足球》2020,(3):26-29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是第三批获得批复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为全面推进北海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工作,提升北海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水平,扎实做好相关工作,根据《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15]6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区)工作的指导意见》(教体艺厅[2017]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北海市校园足球发展实际,制订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现行教育体制背景下,对我国校园足球"升级"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关键问题进行理性分析与思考。研究认为,"唯成绩论"教育现象促使校园足球异化;教师、家长观念的僵化与偏颇成为校园足球发展障碍;利益主体的博弈滋生校园足球工具化、功利化;安全问题引发校园足球活动参与者的退让与规避。建议:推进升学评价制度改革,切实摆脱"升学教育"弊病;加快建立民间校园足球中介组织机构,成立校园足球联盟或协会;建立并完善校园足球安全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3.
《湖北体育科技》2019,(9):843-84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以"A-G-I-L"框架为视角分析当前我国校园足球融入青训体系的内在联系,即校园足球融入青训体系适应青少年足球发展需要;青训与校园足球的共同目标是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校园足球融入青训体系是各自功能的有效整合;校园足球融入青训体系的模式维持。对融入过程中面临的"相互适应"中的困境、"目标一致"的困境、"功能整合"中的困境及"模式维持"中的困境进行分析,为日后足球发展研究提供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逻辑归纳法,对德国青少年足球发展路径展开研究,并总结成功经验.梳理其以健康的青少年足球文化理念为基础;以科学的青少年足球培养选拔机制为依托;以完善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为举措;以合理的青少年体教结合系统为总揽;以严密的足球教练员培训系统为保证;以有效的青少年足球评价体系为标准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9年12月—2010年12月上海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实际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对校园足球运动开展提出了建议。校园足球活动要坚持政府主导,以青少年足球"十二五"规划为契机,不断消除体教系统认识差异。针对上海一年来存在的问题,建议增加布点学校数量;发挥足球传统项目校的引领作用;改革赛制,增加场次;鼓励开展校内竞赛;继续推广"校园足球节"活动,营造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等。  相似文献   

16.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座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当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校园足球活动的发展对策:加强宣传、转变观念,提高对校园足球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出台扶持力度大、管理目标具体的校园足球相关文件;建立政府主导,教体职能部门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场地建设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校园足球活动的规范化训练与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从高校体教结合的目标及观念的转变和羽毛球项目体教结合的形式与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实行灵活多样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构建多元化的业余训练培养体系及规范管理,建设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促进校园竞赛的开展是解决羽毛球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的有力保障。通过体教资源的深度融合,建立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一条龙"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新体系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培训中心模式,还是学校模式,世界主要足球强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都是以培养途径的多元化、培养方法的系统化为主要特征.当前,我国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开创了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将体教结合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应尽快建立以足球协会为主导,教育部门为依托,企业为后盾,学校足球、足球学校和各种培训中心为基础,中、小学生为对象的多元培养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教体艺厅[2016]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和《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校园足球教学改革,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材施教的校园足球教学体系,规范和指导中小学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大力提  相似文献   

20.
以立德树人为分析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青少年德育困境进行分析,指出校园足球能弥补青少年德育教育缺失,培育其健全人格。研究认为,校园足球合乎青少年德育开展方式的具象化要求,能够将其日常活动与道德教育、道德实践有效地联接,是塑造健全人格、培育伦理规范、引导伦理情感的示范运动项目。校园足球必须充分融入到知识传授和德性培育的整体诉求中,秉持体教结合、体德共建,围绕德性之挺立这一中心展开;采取多元综合的评价体系来考察学生,通过成绩、德性、特长等多元评判决定升学结果,为青少年创造培育德性、发展个性、强化体质、增进爱好的广阔空间;通过扩展校园足球参与主体,释放其德育功效,让学生在足球运动中体验德性、力量、技术与美学的熏陶,进而引发青少年与教师、父母的情感共鸣,是实现校园足球德育价值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