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文姬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五言《悲愤诗》以被掳女性的独特视角观察世界,真实地道出妇女在战乱中的心理感受与情感体验,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书写自己亲历的战争带给女性的灵与肉的双重创伤,深情地倾诉了在"忠孝"与"慈爱"的抉择中催人泪下的反常态母爱,真切地吐露了封建社会中再嫁女子的忧虑与自卑,为女性群体留下了女性自我书写的留有体温的内心挣扎与抗争。  相似文献   

2.
徐小斌的小说创作和巫术紧密相连,其小说的内容如人物、情节和小说运用的写作技巧,都有巫术书写的痕迹。徐小斌通过描绘梦幻场景、塑造巫女形象、使用奇异意象和离奇语言将自己特有的生命感悟与情感体验传达给读者,侧面展现了女性作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徐小斌小说中的巫术书写有多方面的因缘,由此构成她独特的叙事模式和话语方式,其巫术书写的价值还在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朱淑真有着不同于男性的女性特质。从其作品看,她对情爱的大胆追求和不顾一切的叛逆行为,显示出朱淑真自我意识、平等意识的觉醒。同时,朱淑真还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以女性笔调书写女性情感,表现出女性的深层意识和情感体验,这些都共同构成了作品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宋代杰出的女诗人朱淑真,一生写作了大量的咏梅诗词,在今人张璋、黄畲合编的《朱淑真集》(本文所引朱淑真诗词皆出自于此书)中,“花中君子”梅花是被她吟咏的最多的。朱淑真以她女性的独特的生命体验,为我们塑造了风格独特的梅花意象,蕴涵了女诗人的丰富情感,尤其是女诗人的孤独情感,在梅意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5.
孤独与恐惧、绝望与死亡是普拉斯诗歌的主题.她对死亡的偏爱、对死亡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表现了她感受和探索生命的独特方式.本文从另一角度探讨普拉斯诗歌的特点,从其身份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越界、失重、身份混杂、身份认同等来探讨其在诗中的独特叙事策略和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6.
普拉斯借助诗歌中的人格面具,以"女儿""妻子""母亲"等多重女性角色书写自我,揭示女性在当代社会里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情感关系。普拉斯诗歌中自我的分裂与其看重自己人际关系的质量大有关联,普拉斯与父亲、母亲、丈夫以及子女等形成了矛盾纠结的关系。普拉斯的诗歌渗透着时代的精神危机。自我不是独立存在的,自我属于社会性的。在得不到社会的关怀、亲人的关爱以及朋友的关心时,就丧失了关联自我。独立自我使普拉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凌叔华以独特的书写姿态,占据了一席之地。她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尤其是对新式女性和旧式闺秀群像的描写,成为她文学作品中的闪光点,除了活跃于家庭空间的新旧式女性之外,留学生也成为她书写的对象。短篇小说《异国》从中国留学生与日本人互相的想象差异出发,作为留学生的蕙在封建文化与现代性体验下遭遇生存困境,在逃离与复归中游走的同时也反映出凌叔华自身的文化身份困境,《异国》表面写的是"娜拉走后怎样",实则让人去思考的是"娜拉回来后又会怎样",呈现出留学生"孤独"的情感体验与夹缝中人物"梦醒后无路可走"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作为后乡土文学的代表之作,蔡素芬通过描摹明月的婚姻爱情命运和坎坷人生,展露出盐田村落的历史变迁和现实风貌。她在承袭了乡土文学的渔村书写传统的基础上,以独特的女性乡土想象,拓展了乡土文学的表现空间,为我们提供了复杂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9.
凌力和赵玫以其独特的性别意识、情感体验、文化心理、诗性叙事或平和或先锋地介入历史小说创作,为女性历史小说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形成了女性历史小说的两种经典书写。  相似文献   

10.
张欣对物欲都市中女性的生存和情感体验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在情感方面,她通过女性的爱情之殇、友情之殇和亲情之殇揭示世俗化和功利化社会所造成的人性异化和人情的冷漠疏离,在隐含现实批判性的同时,也唤醒人们对人类美好情感的向往和珍惜。  相似文献   

11.
情感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学习音乐、鉴赏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教学在音乐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知特征,遵循情感发展的规律,充分地利用情感的独特魅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这个要素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做如下认识:  相似文献   

12.
池莉的小说创作一直关注着小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人生",她以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生活态度,书写着现实生活的原生态。《她的城》中对人生的感悟主要通过解读女性关系,以及探讨婚姻关系的真相来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13.
美国当代女性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通过歌颂母性,开创了20世纪中后期美国女性诗人的重要流派,即"母亲诗人"。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她自己的儿女为创作对象和创作灵感来源的诗歌;第二部分,注重思考和探索母性体验与创作力之间关系的诗歌。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母性诗歌",旨在揭示诗人创作"母性诗歌"的重要意义,即诗人通过书写母性来确定自己的诗人身份、实现自我的转变,试图从自身的"三重困境"中走出。  相似文献   

1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始终关注女性的命运和她们的追求。她在早期的作品里主要塑造了一位激进的女性主义者,后期的作品主要描写了普通女人的命运。曼斯菲尔德是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体验方式、用女性的话语书写了女性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人们对自己与对象世界所结成的价值关系的感受和评价,人的需要的满足与否或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或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当情感体验的思与“诗”相互沟通则形成独特的、具有人类共同感的情感体验。情感表现在于以诗性自由,按照生命形式虚构情感幻象,赋予其心灯朗照的精神内涵。情境是感性现象和超感性现象的合一,“情感的深沉象征”。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为数不多的著名女性学者,袁昌英的学术背景和学者气质深刻地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使她在中国现代女性书写里程中展现一种别样的风采。她在戏剧创作中自觉地运用现代西方艺术创作方法表现女性生命体验,取得了较大成功;在散文创作中,她在表现女性独特和细腻的感受时,也呈现出一种智慧和从容的学者气度。  相似文献   

17.
舞蹈是肢体的艺术,它赋予世界上独特的语言———肢体语言。舞蹈中肢体语言不是单纯的四肢舞动,而是融入了人的情感因素,舞蹈中的情感表现被视为最高层次的情感表现。一个舞蹈作品从编导创作、演员的表现、直到观众的动情都具有情感因素,编导的创作情感和演员对作品的情感表达不是凭空想象的,是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有感而发。只有通过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创作、表演出感人的优秀舞蹈作品。编导要用心去编舞表达内心的情感,演员要用心去表达作品的情感,最后才能调动和激发起观众对作品的情感,从而打动观众的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初期的女性小说作者的成名作和成功作品都采用"自叙传"的写作方式。庐隐作为自叙体写作的代表作家,更是以她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倾诉了"五四"时期中国女性意识的青春期迷惘的感情。通过作品中女性内心世界情感诉求,印证了"五四"时期知识女性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在探索自身解放之路中的迷惘。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关于阅读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它从语文的特性和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与体验"的教学新理念。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都是文质兼美的,有着强烈的情感因素,如果学生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教师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教学就  相似文献   

20.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形成。教师要在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想像联想,产生情感体验;品味语言,获得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