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在地理研学旅行中,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探究和实践,培养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这与科学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基于科学教育主题,从研学主题、研学目标、学科融合、研学路线、研学活动、研学内容与研学评价等七个方面,设计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且以河南登封市嵩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进行了实践案例设计。实施结果显示,基于科学教育主题的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2.
自2016年《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发布以来,各地掀起了学生研学旅行热潮。笔者结合惠安地域特色,以红色教育、惠女精神、地域文化特色为主题,设计小学语文地方研学旅行课程。小学语文研学旅行的版面指向为语文核心素养,把研学活动拓展为小学语文第二课堂,即"行走的语文课堂",避免研学中只游不研、只玩不学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广州中学是广州地区较早开设研学旅行类校本课程的学校之一,近年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对课程进行了升级与创新,以适应立德树人的要求。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需遵循教育性、参与性、综合性、安全性四个原则。文章以广州中学研学旅行课程"深圳大鹏半岛海岸带野外考察"为例阐述研学旅行课程的目标设定、内容主题与活动设计、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为集思广益、交流经验、发现典型,探索研学旅行课程建设的规律,破解研学旅行实施难点、重点,7月8日下午,《中国教师》杂志社、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敬德书院承办的研学旅行实施与精品路线建设研讨会顺利召开。《中国教师》杂志社社长曹巍、海淀区教科院院长吴颍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分社董事长张丽娟、北京师范大学安徽校友会会长陈海铃以及来自全国各科研单位、学校、机构的40多位代表受邀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研学旅行重视程度逐步提升,研学旅行课程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加强研学旅行于小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本文对研学旅行课程观予以简单阐述,并对研学旅行于课程应用中的教学设计提出几点建议如设立研学旅行课程主题、丰富研学旅行课程内容等,同时以《我躺在绿色草地上》歌曲教学为例进行分析,望借此不断优化研学旅行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10月1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海淀区教委国际交流科与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国际促进学生学业质量的教师发展"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召开。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佐藤学(Manabu Sato),英国诺丁汉大学教育学院顾青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克里斯·戴维森(Chris Davison)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资深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卢乃桂教授,海淀区教委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屠永永科长,海淀区教育科学研  相似文献   

7.
工业研学旅行是地理研学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研学旅行有利于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工业的转型升级,能更好地实现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基于深度学习理论,以哈尔滨市香坊区为例,结合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和区域内工业旅游资源,按照研学前、研学中、研学后三个阶段,设计了以“老工业基地的前世今生”为主题的工业研学旅行方案。  相似文献   

8.
研学旅行课程要真正落地落实,学校就必须因地制宜开发研学基地,因人制宜校本化规划、实施、评价研学旅行主题课程.基地建设采用"自建+共建",规划采用"主题式+项目化",课程实施采用"双主导+两条线",课程评价采用"三度+五维",从而确保研学旅行的效度,助推核心素养培育课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研学旅行是使学生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有效地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然而,当前研学旅行在活动设计、教师指导与活动评价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研学旅行学习的效果。增进研学旅行的学习效果,需抓住研学旅行"体验性"这一核心特征,将学生置于活动设计的中心;基于经验,帮助反思;激活体验,指导完善经验;对接生活,检验经验,完善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学习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7月4日,省陶研会执行会长邹开煌教授,省陶研会副会长、宁德市陶研会会长李寿全一行到福安韩城第一小学调研。7月10-11日,省陶研会执行会长邹开煌教授,省陶研会副会长、宁德市陶研会会长李寿全,省陶研会副秘书长周志平一行调研柘荣第五小学生活教育研学旅行基地。生活教育研学旅行基地以柘荣五小校内为核心包括  相似文献   

11.
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学是一种趋势。但是,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学还存在两难困境:如果不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学,研学旅行会走入"镜花水月"的境地;如果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学,研学旅行的相关机制又很欠缺。在这样的两难困境中,我们寻求超越路径:立场坚定地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学;摆正研学旅行的"位置",明确研学旅行的人本价值与教育意义;加强研学旅行的理论建设,提升研学旅行的专业化程度;完善研学旅行顶层规划与设计,加大研学旅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中小学要将研学旅行活动纳入教学计划。我们如何看待研学旅行的价值和意义?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天然地带有"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我们又该如何安全有效地组织好研学旅行活动?带着种种问题,我们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将顾先生对研学旅行的洞见呈现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国外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至今,其课程实施主要表现为四种模式:自然教育模式、生活体验模式、文化考察模式和交换学习模式。这几种模式呈现的共同特点为:注重"研学"与"旅行"相互交融、游学活动的弹性设置和经验知识的动态获取、创造研学体验的情景记忆以及研学旅行需求的分化。综合国外经验和我国中小学校特点,对推进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提出建议,一是丰富教育空间,拓展多元化研学旅行实施模式;二是转变教师角色,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开放学习;三是延伸育人格局,实施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策略。  相似文献   

14.
研学旅行作为一项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实现其课程化是当前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做好研学旅行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是研学旅行课程化的关键。本文着重探讨了当前研学旅行课程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机制保障和课程设计两个角度,分别就完善研学导师准入机制、保障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经费、统筹协调多元主体参与备课、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化、聚焦课程主题、补充式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体现“知识”与“见识”的融合、以研学任务为驱动的课程实施、生成性的多样化课程评价等多方面提出研学旅行课程与学校课程的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5.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延安精神主题式研学是思政研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延安精神主题式研学的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和实施流程进行初探,提出"三个阶段、四层探悟"研学流程,以期为思政研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政策利好研学旅行活动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第一次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加强与规范研学活动的组织及管理,进一步开展研学活动的顺利推进,我国教育部等部门在2016年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研学旅行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  相似文献   

17.
在2016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体现了研学旅行的重要性。研学旅行体现了生本教育理念,可加强学科之间整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设立小学生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实践主题,提高教师素质,完善评价机制,以更好地发挥研学旅行的作用,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场馆研学是在场馆中开展的主动探究学习与参观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集体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聚焦场馆类地理研学,引入目标模式的课程设计操作程序,整合出场馆类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七步设计法",并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设计了"眼观历博话陕西"研学旅行课程.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研学旅行要以活动主题为导向设计任务、研学旅行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设计任务、研学旅行要以落实活动方案为内容设计探究任务、研学旅行要以实现综合育人为目标设计汇报任务四个方面论述了通过任务驱动提高研学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新时代研学旅行课程目标以培养中小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会生存能力,养成勤思乐研思维,提高综合素养水平。面向学生真实世界的研学旅行课程内容包括文化认知课程、生活体验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和主题探究课程。实施研学旅行课程要把握关键因素,构建适宜可行的策略,要亲历“研学旅行”、学于“研学旅行”、做于“研学旅行”、研于“研学旅行”和惬意“研学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