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法)分别对普洱市生产的5个普洱茶(熟茶)样品,进了快速无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由云南大叶种类加工的5种普洱茶(熟茶),由于发酵方法不同,或者贮存时间不同,虽然它们所含的化学成分相同,但各组分含量不同;它们的红外光谱比较相似,但仍存在差异。红外光谱分析法,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了不同发酵方法和不同存留时间对普洱茶(熟茶)的影响。该法无损、快速、准确,所需样品少,为客观评价普洱茶(熟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实验表明,普洱茶(熟茶)中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变化反映在红外图谱中1238cm-1吸收峰和1518cm-1吸收峰的变化上面。  相似文献   

2.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普洱生茶、熟茶与红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普洱生茶、熟茶及红茶在278 nm处具有截然不同的色谱图及化学成分.普洱生茶保留了较多的ECG,EGCG以及C等多酚类物质;红茶因其酶促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氧化产物—茶黄素类和茶红素类,也保留了一定量的未氧化的多酚类物质;而普洱熟茶的湿热作用却只形成一定量的TR,未氧化多酚类物质的含量(质量分数)也较低,ECG和EGCG几乎完全氧化,且氧化产物中不含茶黄素类.  相似文献   

3.
佚名 《科技文萃》2005,(10):95-97
普洱茶有一个与任何茶叶不同的地方,就是别的茶叶一般是越新越好,而普洱茶却正好相反,"愈陈愈香".这份"陈韵"也是普洱茶爱好者最为推崇的一点.可以认为,古代茶叶制作和贸易手段限制,造就了普洱茶的这份特别.而这又让人们在饮普洱茶时,真的有一种品味历史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普洱茶文化,发源于中国,传遍了世界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茶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地向深层次彼此融合,互相影响、推动,融汇成丰富多彩的普洱茶文化。普洱茶源远流长,茶树原产地各民族的茶俗、茶饮、茶情、茶德又是如此的风韵多姿,普洱茶艺便是这些内涵的一个缩影。它以民族艺术的形式表现着民族茶风情,使普洱茶艺具有独特的魅力。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身保健意识逐渐加强,茶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饮品。  相似文献   

5.
对生普洱与熟普洱茶中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条件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并建立了原花青素的光谱分析方法.方法的回收率为96.7%~10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06%.生普洱茶中原花青素的含量为56.34 mg/g,熟普洱茶中未检出原花青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普洱茶的特级、三级、九级三个茶样进行五分钟沸水冲泡处理,测出相应的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探讨普洱茶在冲泡过程中,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的浸出规律.研究表明:随着级别的降低,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明显减少;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多酚和氨基酸的浸出含量也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7.
研究普洱茶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利用微核检测技术研究不同浓度普洱茶溶液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实验发现低浓度的普洱茶能降低细胞微核的形成,当浓度达到8%(g/m L),微核数增加,属于轻污染.结果表明饮用低浓度普洱茶有利于健康.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思茅市是普洱茶的故乡,素有“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之称。思茅第二小学“小茶通”中队的队员们以了解、宣传普洱茶为主要内容,开展了生动活泼的“寻访普洱茶文化”系列活动。寻普洱茶:队员们通过读书、上网等方式,查找了关于普洱茶的历史、传说、茶源、茶马古道、茶树、种植、采  相似文献   

9.
普洱茶有着千年的历史,普洱茶具有特殊的生产工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普洱茶加工方法要作科学革新,提升普洱茶的生产加工水平,在保持优秀传统生产工艺的同时,普洱茶生产龙头企业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提升普洱茶加工工艺,促进普洱茶生产效率和能力的提高,推进普洱茶生产加工的清洁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从而开发出更多的普洱茶新产品.  相似文献   

10.
普洱打造"养生天堂"的旅游界面意向,普洱茶养生旅游应当是普洱旅游的亮点和特色,是将普洱城市形象、城市特色、城市发展能力相结合的一个最大的着力点。从"养生"的角度,论证了养生度假旅游是普洱旅游发展的客观选择,普洱茶养生度假旅游是普洱旅游的亮点和特色。  相似文献   

11.
对茶寄生中茶多酚的含量进行分析.茶多酚是混合物,由于各种茶多酚结构相似,较难分离.没食子酸(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4种茶多酚是茶叶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同时测定了EC、EGC、EGCG、ECG 4种茶多酚,4种茶多酚在15 min内达到有效分离,方法的变异系数小于0.0360%,回收率为95.2%~104.2%.实验结果表明,茶寄生样品中只含有茶多酚中的EGC,其中云南粗茎茶寄生样品中的EGC含量略高于云南细茎茶寄生样品中EGC含量.  相似文献   

12.
普洱茶功效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人们对普洱茶的功效认识较混乱的情况,就普洱茶的历史记载功效进行探讨,通过总结前人对普洱茶功效的科学研究,科学地证实普洱茶所具的功效,同时对以后研究普洱茶功效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普洱茶是一种后发酵茶,经过一定时间的贮藏,能提高普洱茶的品质。贮藏的环境条件决定普洱茶的品质好坏,针对贮藏期,进行有害生物的调查,收集有害生物,并对有害生物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指导普洱茶的科学贮藏,避免有害生物危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普洱茶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它之所以能从地方名茶日益成为世界名茶,从西南一隅逐渐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其中有三个重要原因,即:茶叶生产为茶叶市场孕育提供了物质保障;茶叶消费需求推动了茶叶市场发育;茶叶市场体系构建成为茶叶生产与消费有机纽带。正是依靠这三大支撑因素,普洱茶市场发展的关键问题基本得以解决。研究历史时期普洱茶市场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今天发展普洱茶经济,振兴普洱茶产业提供了有益启示,这就是:从发展普洱茶生产、拉动普洱茶消费、培育普洱茶市场三个方面入手,整体推动普洱茶产业升级换代,才能真正实现普洱茶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布朗山不同品种古树普洱晒青茶香气物质和活性成分(多酚类和咖啡碱)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创新点:首次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布朗山不同品种的古树普洱晒青茶进行研究,探究不同品种古树晒青茶成分之间的差异性.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GC-MS对香气成分进行鉴定;采用70%甲醇溶液对活性成分进行富集,使用HPLC进行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不同品种的古树普洱晒青茶进行区分并对区分起主要作用的物质进行筛选.结论:三个品种的古树普洱晒青茶(老曼峨、老班章和布朗)香气成分组成及含量差异较大,但主要成分均为醇类、碳氢类和酮类化合物.老曼峨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其次为布朗和老班章,相比于多酚类,咖啡碱含量表现出了相反的趋势.相比于PCA分析,PLS-DA分析对三个品种的古树普洱晒青茶均显示出了较好的区分效果.变量投影重要性准则(VIP)分析结果显示34种香气和5种生物活性成分对不同品种的古树普洱晒青茶区分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6.
黑茶中茶多糖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和醇沉淀法提取黑茶中的茶多糖成分,以葡萄糖为标准品用苯酚-硫酸法在紫外光谱下对不同产地黑茶中的茶多糖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葡萄糖在浓度为2.857 1~10.000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高.表明此方法测定茶多糖含量简单、可靠,实验测得的云南产古云海熟普洱中茶多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 ICP-MS 法对普洱市12种普洱生茶及16种普洱熟茶样品中 Al,Ti,V,Cr,Mn,Fe,Co、Ni,Cu,Zn, As,Se,Sr,Cd,Ba 和 Pb 等16种矿质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普洱茶中矿质元素质量分数差异较大,Mn,Al,Fe 质量分数较高,Cd,Co,Se 质量分数较低。同一矿质元素在不同普洱茶中质量分数差异较大,除 Al,Mn,Se,Ba 这4种元素在普洱生茶中的质量分数略高于熟茶外,其他矿质元素在普洱生茶中的平均质量分数均低于熟茶。虽然矿质元素在不同茶品中存在质量分数差异,但普洱市普洱茶饮用安全,质量和品质较高,茶叶中 Cr,As,Cd 和 Pb 的质量分数低于国家限量标准,合格率为100%。  相似文献   

18.
云南普洱茶研究进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云南普洱茶以其历史悠久、品质风格独特、药效显著蜚声中外。除畅销西藏、西北、内蒙、港澳等地外,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及欧美等国也有一定市场。在国际贸易中,云南普洱茶的销量一直很大,方兴未艾。通过对云南普洱茶的命名、渥堆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安全性进行阐述,旨在让人们对普洱茶有些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生产用水、渥堆发酵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均会对普洱茶品质产生直接影响。为提高普洱茶品质,对《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中水和微生物检测的内容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普洱与熟普洱茶中咖啡因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流动相:水-甲醇-乙酸-二甲基酰胺(70:30:0.05:0.25,V/V);色谱柱温:25℃;进样量:5μL;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扫描波长:210~400 nm;检测波长:274 nm.方法变异系数小于3.96%,回收率为90.62%~103.8%.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咖啡因含量分别为19.92 mg/g和28.58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