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乡村教师是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文章首先梳理教育信息化支持下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困境及国内外相关文献,接着基于西部X省的大规模调研,从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师研修与培训以及信息化教学能力三个方面分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信息化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建议:筑牢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学校管理保障机制;开拓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优化教师考核与评价体系;提升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强化信息化教学反思。研究结果可为教育信息化促进乡村振兴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面落实的背景下,本文采用Logit阶层回归模型,对西部贫困地区15所院校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师范生愿意去乡村从教,但只有少数愿意从教3年以上;政策知晓度对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少数民族、男性、非独生子女更愿意去乡村长期从教;农村户籍、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父亲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家人支持的师范生更愿意去乡村从教;月收入期望值底线、乡村厌恶度对乡村从教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建议国家制定多样化激励政策鼓励师范生乡村从教;西部地方院校要加强乡村教师政策的宣传力度;西部乡村教师招聘时可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农村籍、非独生子女、家人支持的应聘者。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新时代我国西部乡村教师的工作价值取向及影响因素,对我国西部2332名乡村教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时代乡村教师工作价值取向呈"后设取向"和"有意义工作"的特征,且不同群体乡村教师的工作价值取向在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上存在一定程度差异.另外,乡村教师的工作价值取向受福利待遇、发展前景、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工作意义及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建议加强乡村教师的乡土底色教育和身份认同教育,打造"以人为本"的和谐成长空间,以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强化乡村教师的"有意义工作"特征,促进乡村教师工作价值取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西部地区乡村中学课程思政存在教师自身思政素养不高、教育评价体系唯分数论、校内第二课堂思政文化氛围不浓等问题,提出西部地区乡村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路径:政府出台全面系统的教育评价体系;教师要用好第一课堂,深入践行“传道、授业、解惑”六字箴言;学校要谋划第二、第三课堂,营造良好的思政氛围,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家长要支持课程思政,发挥家校合作育人功能;高校可联动地方乡村中学,互促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身份问题是对个体价值尊严及其作用发挥得以确证的重要因素。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新时代呼唤乡村教师身份重构。在百余年的历史变迁中,乡村教师的身份大致经历了乡村教育的“启蒙者”、乡村社会的“播火者”、乡村文化的“守望者”等多种定位。而时代转型、教育理论范式的变革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又是乡村教师身份的外源性、综合性和内生性动因,也是乡村教师身份变迁的深层次互嵌式的诱因。新时代乡村教师的身份重构应聚焦在教育身份、文化身份和社会身份重构上,以期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徐红  董泽芳 《教育科学》2020,36(1):43-50
乡村教师既是乡村教育的第一资源,又是乡村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根基,更是助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加大乡村教师问题研究的力度,产出更多有助于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成果委实重要。目前,尽管我国有关乡村教师问题的研究成果既日渐丰硕又仍呈竞相攀升之势,但因其缺乏科学、合理的研究范式与方法论来规范、指引而致使其中能够真正有效指导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践的成果相当匮乏,为此,加强乡村教师问题研究的"元研究"十分必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可以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教育发达国家在乡村教师问题研究上积累的相应经验。审视发现,研究目标突出集中性、研究内容彰显微观性、研究方法凸显实证性、研究视角呈现多元性、研究成果突显操作性,是上述教育发达国家研究乡村教师问题时集中体现出来的研究特点。显然,深化研究主题、重视微观研究、拓展研究视角、加强实证分析、注重成果应用,是我国未来开展乡村教师问题研究时可以从中获得的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作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重要因素之一的西部乡村幼儿园师资状况随之备受关注。尽管针对西部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各项培训已初见成效,但当前我国西部乡村幼儿园教师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立足实际有针对性地优化和完善。本文通过跟踪调研甘肃省临夏州部分县的乡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从分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在培训体制机制、培训师资队伍、培训重点内容、培训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村教育,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依然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西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仅需要物力财力的支持投入,更需要现代教育思想的引领,需要先进教育理念的武装,需要教育精神的提升;让西部广大教师真正成为西部地区教育的主人,集他们的智慧和能力改变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让西部地区的孩子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是讲师团西进的宗旨。  相似文献   

9.
王培 《生活教育》2008,(3):15-16
三年来,"生活教育行动"讲师团为西部老少边穷地区的近万名乡村教师送去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评价,更受到参加培训的各民族乡村教师由衷的感激和欢迎。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推进薄弱学校改进,建设乡村教育高质量体系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时代要义。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薄弱学校建设问题,并在不同时期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建设方案。这一建设过程有着清晰的理性逻辑,主要体现为战略逻辑从教育均衡发展转向乡村教育强国;目标逻辑从优化办学条件转向激发办学活力;实践逻辑从政府帮扶补偿转向协同式内生发展。未来应继续做好相关政策的宏观设计与统筹规划,通过实施西部薄弱学校“扶智工程”系列政策提升薄弱学校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能力、办学管理能力、团队专业发展能力,强化教师乡村教育情怀,进而推动西部乡村教育高质量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振兴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阅读作为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正面临诸多挑战,成为了制约乡村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的背景之下,以网络学习空间为基础,借助智能技术搭建乡村教师智慧阅读平台,有助于拓宽阅读之路,撬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深化学习研究,促进乡村教师深度学习;延展发展环境,重塑乡村教师成长空间;优化学习生态,重构乡村教育文化场域。  相似文献   

12.
师范生是乡村教师的重要补充渠道,如何培养师范生在未来成为高质量的乡村教师?这从根本上说是培养教师如何满足乡村学校对教师能力和素质的特定需求以及具有乡村从教情怀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学校的2588名师范生和337名新手教师的抽样数据,考察了当前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情怀及教学素养现状,构建了促进师范生走向高质量乡村教师的培养路径。结果显示,师范生尚缺乏对乡村社会发展的客观认识和理解,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较低,扎根乡村从教的情怀薄弱;接受乡村地方性教育的培养匮乏,乡村教学素养亟待提高。研究进而构建了融入乡村地方性的24条培养路径的职前培养项目。调查发现该融合路径得到师范生和新手教师的认同,有益于师范生的乡村地方意识、乡村教育教学能力和乡村地方情感培养。由此提出重构师范生适应乡村从教的培养课程、探索设置乡村教育专业、加强入职支持、保障专业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于促进乡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乡村教学环境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乡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为此,可从拓展培训途径,夯实乡村教师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注重实践操作和校本研训,提高乡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效率;完善乡村教育信息化评价机制,提高乡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等方面采取措施,着力提升乡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量新兴技术进入乡村学校,尽管乡村学校信息化条件得以改善,但技术依旧游离于乡村教师,没有很好发挥助推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如何促进乡村教师更好地吸纳技术,发挥技术对乡村教师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成为乡村教育问题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议题。为了更好地回应这一问题,研究基于技术吸纳的相关理论,澄清了乡村教师技术吸纳的内涵,发现乡村教师在技术吸纳过程中存在素养困境、动力困境、赋能困境等关键堵点,影响了乡村教师对技术的价值辨识、消化和创新应用,并提出提升乡村教师技术和专业素养、唤醒乡村教师学习和消化技术的动力、提供强有力支持等手段来促进乡村教师积极吸纳技术,让技术更好地赋能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大力促进乡村教育的进步,推进乡村教育的发展。回顾我国乡村教师发展的百年历程,探究新时代乡村教师建设,是新时代乡村发展以及乡村教育振兴的核心问题。为此,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应聚焦问题,推进乡村教师职业培训,增进乡村教师社会荣誉感,完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张瑞瑞 《教育导刊》2023,(11):35-42
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行政合同政策是H省优化乡村教师队伍、深化乡村教育事业改革、强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新举措,其在增加乡村教师数量、提升乡村教师质量、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由于行政合同政策本身原因以及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政策失真问题。究其原因,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有利于这项政策内容的不断完善、政策过程的动态监管和政策目标的高效实现。  相似文献   

17.
乡村教育发展的短板和难题是乡村教师,乡村教育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在于乡村教师。乡村教师发展问题一直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难点和痛点。乡村教师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乡村教育质量。豫北乡村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培养遭遇的难题更为突出,教师发展任务更加艰巨。调查发现,豫北乡村教师培养普遍存在着“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教不好”的难题,这一难题直接影响了乡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基于共同体和共享意图理论,立足豫北安阳、濮阳、鹤壁教育欠发达地区实际,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主体,联合三市相关部门建立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通过“四种模式”,破解豫北教育欠发达地区乡村教师发展难题,激发豫北乡村教师发展意愿,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的“师德-师知-师能-师艺”,从而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以乡村教育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西部L县乡村学校面临着精英教师缺乏、在职教师教学热情不高、政府对乡村学校持续发展缺乏必要的支持等问题。更为突出的是,乡村学校采取与城市学校相同的教学模式,致使教学效果不佳,古老乡村文化未能得到有效传承,甚至适得其反。为了有效解决乡村学校发展面临的困境,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给予乡村学校足够的空间来自主设置课程内容,探索适应乡村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以及方法,提高乡村学校教学质量。同时,依托周边高校对乡村学校办学进行指导,并聘请身体状况良好的优秀退休教师继续从事教学活动,辅之以增加在职教师培训机会,以有效解决L县乡村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支撑,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教育振兴的根本保障。文章通过对河北省乡村教师的调查,了解掌握乡村教师课程领导力现状,针对乡村教师课程领导力思想观念落后、认同感低下、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深入分析了影响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途径,为指导改进乡村教师课程领导实施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切实推进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严丽荣 《教书育人》2006,(12):39-39
村小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础。民办教师,曾经支撑着乡村教育的“半边天”,成为乡村里最富有诗意最有希望的风景。而今,整个乡村教师老龄化的问题已凸显出来,断层现象严重。据调查,村小90%以上教师是本地教师,90%以上是民办教师出身,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他们相继退休了,村小怎么办?谁再来当村小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