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于种种原因,杜诗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许多异文、讹误、脱略情形,经过历代学者对杜诗的大量校勘工作,杜诗校勘学乃形成一门专门之学,其内容之丰富和方法之独特,都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生的《杜诗说》是影响于当时却淹没于后世的一部杜诗评论和研究著作。黄生在《杜诗说》中,将孟子所提出的“以意逆志”原则作了重新诠释和具体化,并以其作为评论和研究杜诗的基本方法,力图揭示杜诗的本意。对《杜诗说》评论和研究杜诗的方法所作的初步探讨,通过对《杜诗说》的钩稽认为:黄生所提出的“深悉公之生平”、“综贯公之全集”、“融会一诗之大旨”三原则,就是“以意逆志”的具体化,是黄生在《杜诗说》中分析和研究杜诗的主要方法。黄生对杜诗创作本意的认真探寻,体现了他作为训诂考据学者的严谨学风。  相似文献   

3.
徐昂发作为清初“江左十五子”的重要成员,是清代康熙年间江南地区较为著名的诗人。徐昂发曾经批点杜诗,但未见历代书目记载。湖南省图书馆和台湾图书馆藏有徐昂发杜诗批点的过录本两种,是清代稀见的杜诗手批本。徐昂发批点杜诗具有鲜明的批评特征:或辨析杜诗的渊源流变,或剖释杜诗的律法之妙,或重视对杜诗的审字析句。作为清代以“评”为主的杜诗手批本之一,徐昂发的杜诗批点具有杜诗学史和文学批评史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4.
杜诗评点是杜诗学史上数量繁夥且独具民族特征的文学批评形式之一,一直以来缺乏必要的关注与系统的梳理。历代公、私书目是著录杜诗评点的主要载体。杜诗评点伴随着杜集定本的形成而逐步发展和兴盛;唐代以来史志书目的杜集著录是杜诗研究的晴雨表,反映了杜诗研究的实际状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虽著录了不少杜诗评点之作,但在具体评判中多持贬抑态度;历代私家书目则相对比较重视杜诗评点著作的采撷,尤其注重杜诗未刊评点的著录。根据公、私目录对杜诗评点的选录标准和著录概况,可以管窥出目录学视阈下历代学者关于杜诗评点的观念嬗变和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5.
刘辰翁首开杜诗评点之风,突破了笺注的樊篱,在事辞之外用力,对于杜诗的气韵脉络,所得颇多。进一步认识刘辰翁杜诗评点的特点和价值,对于杜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代中期的《杜诗镜铨》,是一部以简明精当、平正通达见称的杜诗注本。注者杨伦大胆吸收前人的注杜成果,择善而从。而他自己的注解和评论又很有创见,其独特的注解方式有以杜诗注杜诗,引《文选》注杜诗,借文法解杜诗等。相比前人,杨伦的注解更加体贴入微。  相似文献   

7.
杜甫诗歌在钱谦益心目中占有极其车崇的地位.他称杜甫是"间代英灵,目空终古".其尊崇杜诗的主要表现是笺注杜诗和连受杜诗之<秋兴八首>原韵作大型七律组诗<后秋兴>.钱谦益崇杜的原因有四:(一)杜甫既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又有具体行动;(二)杜诗能表现世风时运;(三)杜诗有至真至深之情;(四)杜诗在艺术上的"集大成".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现存文本中,作者曹雪芹通过书中主要人物的诗词创作引用杜甫诗之语典、书中人物对话语言称引杜诗名句以及借宝钗、黛玉诸人之语评价杜诗等三种方式,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名篇巧妙融入小说创作之中,不仅体现出作者曹雪芹对杜甫的推崇和对杜诗的熟知,在客观上反映出清代士人对于杜诗的接受程度,同时,对杜诗的传播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傅山对杜诗非常喜爱,其存佚杜诗研究著作即有五种之多.他反对元明以来过分拘泥于诗法而产生的学杜流弊,主张通过妙悟和反复涵咏学习杜诗的精髓.在具体解读过程中,熟稔佛经道藏的傅山往往联系禅法对杜诗进行譬喻,并经常以诗画同论,其论杜倾向在清初诸家中可谓独具特色.傅山的诗歌创作继承杜甫的"诗史"精神,却并不蹈袭模仿,他特别欣赏杜诗雄奇豪放的风格,这正是其独特审美趣向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王士禛的杜诗学研究主要围绕六个层面进行:综论杜诗的诗歌史地位,探究杜诗的艺术性,论断杜诗的渊源,论说杜诗主变的特性,考证杜诗的相关性诗学问题,指摘杜诗之失。这六个层面的研究既有独立的品格,又有互融的性质;既有高明之处,又有浅见之失。由此折射出的文化蕴涵是:凸显经典的力量,弘扬求真求实的学术精神,揭示复杂而深刻的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11.
杜甫以新闻为诗的具体表现为:不仅纪录而且报道;有较强的现场感;融入访谈内容;"即事名篇"———类新闻标题。从汉末建安时代诗人以时事入诗,到杜甫的以新闻为诗,是一次质的飞跃。而中唐元和时代的新乐府运动,则部分地继承了杜甫以新闻性为诗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李白和杜甫的赠内诗,由于两人人生经历、思维方式、个性禀赋及所处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在主旨内容、情感抒发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李白赠内诗内涵比较丰富,情感变化跳动,抒情直接坦率;杜甫赠内诗内涵较为单一,情感恒定稳固,抒情曲折委婉。  相似文献   

13.
中唐时期奠定了杜甫在中国诗史上的崇高地位。韩愈不同于元稹、白居易的认识以及韩诗对于杜诗的学习都受制于韩愈独特的诗学思想,韩愈关于杜诗自叹身世和“穷苦之言”的认识在杜诗接受史上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丁启阵先生在<杜甫、严武"睚眦"考辨>一文中引用了大量杜诗来证明杜甫、严武之间发生过"睚眦",然而对于所引杜诗如<哭严仆射归榇>等分析多不够客观,尚需重新解读;且最能说明杜甫、严武之间关系深厚的<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和<诸将五首>其五,丁文却都没有全篇引用并加以解析,难免有隐匿反证之嫌.  相似文献   

15.
历代诗论对杜甫的绝句有褒有贬,评价不一,本对杜甫的绝句从韵律、格式、内客、艺术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写作于夔州的《秋兴八首》是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评论《秋兴八首》者大多从思想、艺术两方面入手。夔州时期是杜甫论诗思想的深化、成熟期。考察杜甫此期论诗思想的转变轨迹以及这种转变对律诗创作所产生的思想、艺术的影响,就可以从诗论的角度深刻探讨《秋兴八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杜甫什么样的作品才可以称为"诗史"呢?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察:首先,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主要是指那些反映了社会转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强烈写实性的长篇叙事诗。其次,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应该是以叙事为主,带起抒情、议论的长篇巨制,在艺术上有独特的成就。再次,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多从诗人自身经历的情境出发,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其中饱含了诗人的血泪和苦难坎坷的人生经历。第四,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必然熔铸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沉思考及忧国忧民的激情。  相似文献   

18.
在杜甫以后历代论诗绝句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以看出在后人心目中的杜甫是什么样子的。先说一个小插曲,据唐人孟棨《本事诗》记载,李白有《戏赠杜甫》一诗,曰:“饭颗山前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为问因何太瘦生,总为从来作诗苦。”清人仇兆鳌曰:“此诗,唐人谓讥其太愁肝肾也。今按《李集》不载,洪容斋谓是好事者为之耳。李杜文章知己,心相推服,断无此语,且诗词庸俗,一望而知为赝作也。”或许洪、仇的看法是正确的,但这首诗写出了杜甫作诗  相似文献   

19.
《立秋后题》是杜甫辞去司功参军之职后所作的一首诗,它是杜甫人生的一大转机的重要标志。从此之后,杜甫的诗歌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重要的转折。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做一个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