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兴趣是人们要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原动力,一个人对某种对象有了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力求认识它、了解它。正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强趣在求知中的重要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2.
何伟忠 《教师》2012,(19):68-69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积极的心理表现,是学习成功的向导和推动力量,它支配着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我国的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3.
快乐学数学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雍也》)意思是说: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即兴趣。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相似文献   

5.
李琪 《考试周刊》2009,(12):149-150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活动中的位置比智力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  相似文献   

7.
兴趣指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兴趣还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它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兴趣能有效地强化学习的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之”就是兴趣。因此,学习兴趣及培养问题一向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人们为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个性倾向,它是制造活动的精神源泉,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系统中一个最现实而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是推动学习的强大的内在动力。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勤奋、刻苦固然重要,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人们专注于某种事物,带有一定情感的意识倾向活动,它能够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智能。我国古代大教育学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是学生感知事物,追求和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本身的特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陈春阳 《教师》2010,(12):101-101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意思是讲学习知识和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趣的人接受得快”。它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取得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热爱学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是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兴趣一经激起,就会使学生整个身心积极投入状态,出现惊人的学习热情,这种热情刺激学生愉快地学习,而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这样数学就不再是枯燥无味,难学负重的学科了.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一个人喜欢和爱好某种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对某种事情发生了兴趣,总是经常去认识它,研究它,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有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说明了兴趣对学习和记忆的重要性.因此数学中应充分注意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李伟 《语文天地》2009,(6):51-52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显然,在学习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作用,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愉快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愉快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郭德云 《教师》2010,(33):75-75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由此可见,成功来源于爱好,爱好来源于兴趣,兴趣在学习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即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有热情,再加上采用良好的教学手段,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于燕红 《现代语文》2009,(8):121-122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运用具体手段和技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议论文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它,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反复训练”的尝试,收到一定效果。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探究某种事物的积极性和对从事某种活动的爱好倾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便成为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写作议论文的兴趣的: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人们专注于某种事物带有一定情感的意识倾向活动,是学习的内驱力。古代教育大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将读书看成一种快乐,才能发奋忘食,乐而忘忧。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心理是一种带有下意识特点的心理驱动力量。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指出:“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可见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教学中的必要手段,它不仅能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借助这一能动的开发、传导智力的作用,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正确树立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提高学习效果。那么,如何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兴趣”呢,本文就这一问题作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要想学好功课,就一定要培养浓厚的兴趣,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时进发激情,进而在知识的天地里发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进入一个从未涉足的仙境,瞥见一道光彩夺目的虹霓。兴趣,是指对某个方面的知识与活动的特别爱好,它是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