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10月16日晚,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区河北大学生活区内发生"官二代"校园"飙车案"——肇事者李启铭因酒后驾车,致两女生一死一伤,事发后李启铭口出狂言,一句"我爸是李刚"瞬间激起全社会对于"官二代"的愤慨。  相似文献   

2.
陈冬林 《新闻世界》2014,(8):377-378
近年来,在诸如"躲猫猫"、李刚门、杭州飙车案等一系列事件的始发与推进中,网民意见借助网络平台逐渐聚集、碰撞、重塑,并通过群体的力量使网络空间的声音散播到整个社会之后,媒介议程逐渐发酵并提升成为社会公共议程。在网络意见井喷式爆发与传统媒体放大聚焦的过程中,事件得到了政府层面的解决与回应,最后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公共事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由此可见,网络动员中网络意见得到了集合与表达,并且统领与贯穿事件始终,与政府的行为与政策发生互动,以微观的视角呈现了在媒介环境内社会大众与政府之间的动力机制与架构框架。  相似文献   

3.
王龙珺 《新闻世界》2011,(5):117-118
群体极化现象不仅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同样存在。本文通过分析河北大学车祸案以及"我爸是李刚"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探究其形成的三种机制,探讨网络传播中群体极化现象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急剧转型、矛盾凸显的背景下,随着以互联网、手机为主的新媒体的普及应用,我国舆情危机事件呈多发态势.一项研究指出,我国平均每五天就发生一起影响较大的舆情危机事件.“瓮安事件”“石首事件”“毒疫苗事件”“邓玉娇案”“赵作海案”“李刚门”“郭美美事件”等等,都是经新媒体推动而产生重大影响的案例.  相似文献   

5.
2010年10月16日晚9:40。在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新校区发生一起醉驾肇事交通逃逸案,造成一死一伤。肇事者口出狂言“我爸是李刚”。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在各种因素的助推下河北大学撞车事件迅速成为全国关注焦点。一起原本并不复杂的车祸案。短短十来天就迅速演变为一起公共舆论事件,并产生恶劣影响.其中一些“让正义蒙羞”,  相似文献   

6.
张琪 《新闻世界》2011,(10):132-134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断构建和拓展网络公共领域的空间,但是网民参与中也容易发生群体极化现象。"河北大学飙车案"事件的发生,立刻引起网络的关注,并在事件发生过程中不断制造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2009年底,全国15家主流媒体联合推出了2009年中国网络大事件盘点活动。在网友的投票结果中,云南"躲猫猫"事件以67%的得票率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杭州"欺实马"事件、"贾君鹏"事件、邓玉娇案、上海"楼脆脆"事件、"钓鱼执法"事件、周久耕事件、  相似文献   

8.
毛贺祺  张坤 《今传媒》2013,(1):135-138
从"躲猫猫"到"我爸是李刚",这种产生于新闻事件并流行于互联网的流行语已经成为人们对于新闻事件的意见表达和对于社会参与的公共平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网络使用者也会将网络流行语带入现实社会中并进行传播,这使其不局限于网络流行语的文化层面,也发展到社会流行语的文化层面上。这样的传播过程既可以对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进行创新和评价,同时也可以对其社会意义进行判断。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的调查,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表现出来的新闻性、态度性、娱乐性和流通性反映出了网络使用者和非网络使用者对于新闻事件产生的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和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9.
业主在家中被打2006年2月15日晚,广州番禺华南新城住宅小区发生了一起事件:5名身份不明的人闯入李刚家中,对李暴打后扬长而去。李刚当时的身份是该小区业主委员会筹委会成员。事件发生后,华南新城业主群情激愤,怀疑打人者为开发商——上市公司“合生创展”。此事很快  相似文献   

10.
1768年春天至深秋的几个月中,几乎整个中华大地都被一个叫做"叫魂"的谣言所笼罩。为了找到事件的幕后黑手,官方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除妖运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叫魂"案。"叫魂"案的发生,有着极为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谣言传播的非主流范式。  相似文献   

11.
传媒与司法:在矛盾中寻求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振军 《新闻界》2005,(4):51-52
从理论上讲,传媒与司法机关作为现代社会运行必不可少的机构,其共同点都是为了维护社会正义与公平,但在实际运行中,二者又常常发生矛盾与冲突.从张金柱案到刘涌案,从刘晓庆案到孙志刚案,从宝马撞人事件到马加爵事件……这些新闻事件都说明了: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实现最佳的契合,达到理想的平衡,是亟需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吴丹 《新闻世界》2011,(5):115-117
随着"给力"一词登上《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网络热词便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国各大媒体。"我爸是李刚"也成为继"躲猫猫"、"欺实马"之后又一个年度网络热词。作为一种兴起的文化现象,每一个网络热词的背后都有着庞大的网民基础,他们通过对抗性解码和创造性编码,将官方话语解构,形成自己的话语,并集结成强大的网络舆论,进而对社会公共事件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邬建红 《新闻实践》2014,(12):52-54
在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重大变化的过程中,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不仅考量了媒体的立场和责任,而且直接反映出媒体融合发展的进展和能力水平。从杭州"5.7交通肇事案"和"7.5公交车放火案"比对分析,可以管窥出5年来杭州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从"你是你,我是我"的水火不融对立状态,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趋势,佐证了媒体融合有利于加速推进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南京"彭字案"闹得沸沸扬扬,热度经久不减,究其原因,固然是该案件影响太甚——触及到国人的道德底线。其次自然是后继有人,各地频频爆出此类事件,每发生一次,"彭宇案"都会再度被人提起。这类案件不断发生,其对社会道德的不利影响,短期内恐难以弥合。事件发生之后,带  相似文献   

15.
2009年被称为我国“微博元年”。短短两年时间,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微博事件层出不穷:从“我爸是李刚”事件到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从上海高层住宅大火事件到腾讯与360大战事件。从唐骏“学历门”事件到周立波与网民对骂事件,从后宫优雅事件到郭美美事件,从四川会理县领导“悬浮照”事件到江苏溧阳卫生局长“微博开房”事件,微博已经从单纯的网络社交工具,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和民主政治的多棱镜。  相似文献   

16.
2009年被称为我国微博元年。短短两年时间,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微博事件层出不穷:从我爸是李刚事件到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从上海高层住宅大火事件到腾讯与360大战事件,从唐骏学历门事件到周立波与网民对骂事件,从后宫优雅事件到郭美美事件,从四川会理县领导悬浮照事件到江苏溧阳卫生局长微博开房事件,微博已经从单纯的网络社交工具,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和民主政治的多棱镜。当政府官员令人腆赧的媒介素养和微博的巨  相似文献   

17.
程刚  张卫军 《新闻世界》2010,(7):212-213
自2006年"虐猫女"事件开始,我国网络暴力事件屡屡发生,如"铜须门"事件、"姜岩自杀"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很黄很暴力"事件等等。这一系列事件严重影响到了当事人的精神状态,对当事人的生活工作造成了巨大负面后果,网络舆论甚至逐渐变成了对公民人权的践踏,冲击着正常的网络秩序和现实社会。本文将对网络暴力的内涵、成因、作用及其预防对策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张浠娟 《大观周刊》2012,(43):56-57
从中国制造提升到中国智造的过程中,层出翻新的权利冲突、不正当竞争不断地考验着我们理解、适用法律的智慧,通过十三件商标案例,以求重构已然事件,从中探知,在各案中演绎的"公平竞争原则"如何使权利从对抗趋向平衡。  相似文献   

19.
王珂 《青年记者》2012,(26):17-18
作为大众自媒体平台,微博成为许多重要新闻发布的第一现场。从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到唐骏"学历门"事件、方舟子遇袭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等等,这些突发和热点事件,其第一手信息都源自微博。微博的即时性、开放性、交互性、便捷性,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介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挑战传统媒介的权利体系与话语权,赋予了公  相似文献   

20.
丁川 《大观周刊》2011,(14):208-208,179
面对这些年来出现的孙志刚案件、黄静案、佘祥林案、刘涌案、邱兴华案、宝马撞人案、彭宇案(公车乘客撞路人)、许霆恶意取款案、躲猫猫案、邓玉娇案 、李刚案等社会关注度极高的案件,群众的参与度可谓一浪高过一浪,民意作为一种群体力量在司法判决中时常扮演者一个重要的角色,民意与司法究竟有怎样的联系?本文将民意对司法的影响做了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