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推动产教融合深化发展,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展开探讨,提出职业教育融入区域产业的对接机制、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合作机制、高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深化机制以及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运作机制,从四个方面入手实现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实现企业、...  相似文献   

2.
"双高"建设要求把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作为主线贯穿始终,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本研究以高职教育发达的浙江省为个案,对其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进行总结概括,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双高"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订单式培养能突破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瓶颈,使高职教育与技术、经济发展相适应,是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的新举措。订单培养开展的基础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通过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海尔订单班的实践,提出了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五联动、四协同、三递进"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了订单班运行过程中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考核,创新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有效提升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再延伸和着力点,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新一轮内涵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基于目前高职院校"特高计划"项目建设,从校企等办学主体如何协同的视角,探讨了协同教育理念的认知、推进协同育人的影响因素等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建设的理论问题,并立足当前高职院校发展实践和现实诉求,有针对性提出了"五个根据"的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建设的实现路径:即根据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进行专业结构布局、根据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开发、根据专业结构布局进行师资资源与学训资源的配套、根据"学习参与度"成效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开发、根据重点专业(群)的建设需求进行校企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多元协同路径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能够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之间的彼此融合,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推进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此,具体分析多元协同路径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契合点以及衔接价值,结合当前校企合作情况,教育内容情况,教育理念情况,找出当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面临的发展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要构建产学研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高素质创新创业教学师资队伍,搭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教学平台。通过内部运行机制,外部支持机制,以及实践育人平台的共同搭建,进一步保障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实现多元协同育人,更好地培育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大力推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计划,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注入了新的内涵。高职教育应突破传统模式,大力加强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从专业定位、知识架构、能力培养及人文素质几个层面上开展校企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校企协同育人是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共赢的本质需求。以文化素质教育为依托,完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校企协同育人联盟,崇尚做人做事创新并重,成长成才成人并举,方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涵。为落实、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有必要厘清制约深度融合的因素。基于此,高职教育可探索构建"现代学徒制+全程职业模拟"一体化的融合路径,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9.
在推进高职院校深化发展的进程中,"地校合作"办学逐渐成为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后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地校合作"办学产学研协同的意义。沿着地方政府与高职院校联合搭建产教服务平台、教学实践平台、师资共享平台,共同推进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向,探索了"地校合作"办学产学研协同实践的路径,以期为同类型相关院校解决高职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问题提供案例参考与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0.
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是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政行校企"四方联动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为例,探索了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Modern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quires the joint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departments and entities, and industry-education cooperation is a basic requiremen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cultivating skilled, innovative graduates and transforming the model of industrial technical innovation requires building a new, coordinated collaboration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rom an open science perspective, collaboration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akes place based on the basic inherent logic of entities’ heterogeneous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Based o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ase studies,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ust focus on establishing common visions for diverse industrial and educational entities, common interest foundations for school-enterprise microentities, and order parameters of collaborative frameworks and on establishing a long-lasting process for coordinating diverse school-enterprise entities, value integration, interest integr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度以及高职院校正积极践行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使得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更具个性以适应学生来源的多样性,以及服务学生技能提升的长期性。在校内打造技能创新服务课程计入学分,让职业教育成为经济活动的内生变量,更好地服务于迅速发展的区域经济。构建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最终学生受益的“校企生”三融合命运共同体,是职业技能类型教育高质量提升的关键点,也是构建公民职业技能终身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基于“学分银行”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探索学校、企业、学生三融合的协同共赢育人机制,促进职业类型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全面深化校企合作"是未来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多种复杂的因素,目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表现出诸多的矛盾和不适应。就校企深度融合的制约因素、途径和措施,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从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发挥企业优势、校企双赢互惠等几个方面来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都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深度推进产教融合、专创融合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分析专业社团在专创融合教育中的作用,剖析“专创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驱动力不足、培育机制薄弱等问题,探索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从顶层设计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社团发展的融合,提升师生协同创新能力,完善项目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要使校企联系更加紧密、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引校入企”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可以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两者的结合是职业院校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创新。通过对“引校入企”模式的内涵解读和实践运行,表明“引校入企”可以实现企业和学校的深度合作共赢,可以实现学生德技兼修的全面培养,可以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案例支撑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肩负着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重任,提高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更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更深入开展校企融合的必要条件,对深化“双高”建设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构建团队、聚集资源、打造平台”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模式调研后,对其经验和做法进行提炼和总结,阐明科研基础条件落后、教师科研意识不强、缺少有效机制保障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的持续创新能力等影响该模式发展的因素,提出高职院校加大科研投入及科技人才引育力度、打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创新校企科研合作机制的建议,希望能给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带来借鉴。  相似文献   

18.
程佳 《职业技术》2021,(1):39-43
产教融合是国家明确提出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也是职业教育赖以生存的必由之路。为了保证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中能够健康快速发展,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培养基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必定要经历反复实践和仔细推敲,探索出校企双赢的具体方案。文章从高职婚庆专业面临的困境入手,分析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势,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探索了产教融合在高职婚庆专业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9.
校企师资是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也是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系运行推广的重要支撑。跨企业培训中心校企师资融通是指培训中心企业师傅(培训师)与合作高职校专任教师的团队建设,旨在实现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双主体育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通道拓展等高质量发展目标。通过制定跨企业培训中心校企师资建设标准、健全校企师资保障机制、构建校企师资培养体系、提升校企师资创新成果等手段,有望实现企业师傅与专任教师人才流动或顶岗工作,真正促成校企师资的优势互补及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