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正>家庭体育活动指导是指通过家庭"体育作业"的设计和对学生校外体育活动的建议,引导学生和家长进行家庭体育活动。从2017年开始,笔者学校积极实施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不仅是对学生在校的体育生活进行综合融通的设计,"家庭+体育"也成为学校的研究内容,希望通过家校合力,真正帮助和督促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终身锻炼的习惯,在实践中还更多地关注家庭体育锻炼对运动兴趣的培养、运动习惯的养成、合理的运动方法的形成,以及对学生体质和家庭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学生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学生家长的体育价值观与体育健身意识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因此,家庭因素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根源因素。本文通过对学生家长的调研,从家庭的视角来分析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根源因素,只有解决根源问题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大学生运动不足的家庭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陈肖  李恩荆 《湖北体育科技》2016,(12):1044-1047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青少年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5个方面阐述家庭体育的重要性。研究发现家庭体育对青少年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主要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分析,内在因素表现在家庭父母、家庭情况、家庭环境;外在因素表现在学校体育的制约和社区体育的制约。为此提出青少年学生家庭体育运动行为的策略研究建议应加大对家庭体育的宣传,转变体育观念,提高父母对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参与重要性的认识;从城乡两地出发,加大青少年公共服务组织建设;融合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构建青少年学生体育参与家庭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结合时代特点,分析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新影响因素,并提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策略。研究发现,新时期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体因素四个方面。建议运用健康促进策略理论从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体层面加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改善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论家庭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意识是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条件,在培养体育意识过程中要重视家庭的作用。家庭对学生体育观念形成的影响主要是家庭健康观念、家庭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和家庭体育消费情况。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营造家庭的体育氛围,积极投资体育,给子女足够的锻炼时间,利用学校中的场地器材进行锻炼,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体育活动,向子女学习与传授体育锻炼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健康、诚信、博雅"是丽水市实验学校的校训,学校把"健康"放在了首位,彰显了学校对学生身体健康的高度关注。学校不断探索适合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1+X"体育课程,其中家庭体育作业孕育而生。学校设置了别具一格的"适性"家庭体育作业套餐供学生自主选择。所谓"适性"就是指学校提供多元化的家庭体育作业内容,学生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体育内容进行锻炼,通过家庭体育作业深耕细作,学生健  相似文献   

7.
学生体质下降的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武  姚兴 《体育科研》2008,29(3):87-90
针对我国学生体质下降的严峻现实,从不良生活方式、学校教育偏差、家庭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社会因素,并提出了把学生体质列为学校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大对学生体育表现的激励政策力度、把学生群体作为社区体育的主体之一、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体育联动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勇  吴娜  杨元花 《搏击·武术科学》2013,(11):101-102,106
文章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对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相互联络的长效干预机制,研究认为:长效干预机制的建立对于从根本上扭转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滑的局面,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道德决定行为,行为可以反映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对于中学生来说,什么样的思想品质就会决定他们具有什么样的体育道德,在学校学生体育道德的养成,关系到学生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学生的体育道德对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和谐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必须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影响大学生传统文化态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检验太极拳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态度的影响,文章考察了家庭熏陶和学校太极拳教学两条途径的效果和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家庭熏陶,有家人练习太极拳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更加了解和喜欢,也更加愿意学习太极拳;2)太极拳教学能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喜爱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3)太极拳能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态度产生积极作用,但太极拳教学和家庭熏陶两个影响途径存在交互作用,太极拳基础教学对有家人练习太极拳的学生没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体质下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中学生体质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改变学生自身原因需要从学校体育、体育课堂教学、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入手,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通过对黑河市七所城乡中学的实际调查,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影响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中学体育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确保学生能加强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体育活动与其耐挫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和耐挫折能力的情况,体育活动各个因子与耐挫折的各个指标的相关性,及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耐挫折能力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其耐挫折能力的提高。建议学校、社会、家庭要加强对体育活动的宣传,让更多中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体育课上要注重对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针对不同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区别对待不同性别、年级和地区的中学生;确立合理的体育锻炼目标,增强自信心,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耐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对辽宁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态度是积极的,体育消费的目的以"健与美"和"休闲"为主。体育消费类型以"实物性消费"、"参与性消费"、"观赏性消费"为主。体育消费水平较低。经济条件、主观因素和体育商品与服务数量和质量是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家庭收入的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ideas from subjective uncertainty reduction theory, we examined the extent to which individuals hold similar sport team preferences to their family and friends. We also assessed the extent to which perceived sport importance and personal need for structure are influenti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am identification. Australian high school students aged 15.5+/-1.0 years (mean+/-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containing the Personal Need for Structure Scale, the Relational-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 scale, a Team Identification Scale, and items assessing perceptions of sport importance and team preferences. As expected, correlations indicated that preferences for sport team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preferences of family and friends. Separate analyses of variance confirmed the remaining hypotheses. More specifically, individuals who perceived that sport was important identified with the team more than individuals who perceived sport to be less important. Also, individuals high in personal need for structure scored higher in cognitive/affective team identification than those low in this need. Individuals with differing needs for structure did not differ in their scores on other dimensions of team identification.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cognitive/emotional attachments to sport teams are influenced by perceptions of the importance of sport and by needs for subjective structure. It is possible that other psychological motives, such as the desire for self-esteem,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evaluative dimensions of team ide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Based on ideas from subjective uncertainty reduction theory, we examined the extent to which individuals hold similar sport team preferences to their family and friends. We also assessed the extent to which perceived sport importance and personal need for structure are influenti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am identification. Australian high school students aged 15.5±1.0 years (mean±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containing the Personal Need for Structure Scale, the Relational-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 scale, a Team Identification Scale, and items assessing perceptions of sport importance and team preferences. As expected, correlations indicated that preferences for sport team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preferences of family and friends. Separate analyses of variance confirmed the remaining hypotheses. More specifically, individuals who perceived that sport was important identified with the team more than individuals who perceived sport to be less important. Also, individuals high in personal need for structure scored higher in cognitive/affective team identification than those low in this need. Individuals with differing needs for structure did not differ in their scores on other dimensions of team identification.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cognitive/emotional attachments to sport teams are influenced by perceptions of the importance of sport and by needs for subjective structure. It is possible that other psychological motives, such as the desire for self-esteem,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evaluative dimensions of team ide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6.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大学生这一群体的闲暇时间也相对增多,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参加闲暇体育展开调查,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是理性消费,并未超出家庭经济所能承受的能力范围。同时,家庭经济水平与闲暇体育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并且家庭经济差的大学生不但体育消费低,而且参与闲暇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也低于家庭经济水平较好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专家调访及文献研究,认为目前大多数研究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并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一定不良影响。针对以上情况,利用具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对研究生体育课程内容进行构建,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体育项目所特有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价值,使之为研究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大学生休闲体育与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探索符合大学生休闲体育发展和促进体育消费的对策。结果发现:我国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还有距离,大学生经济收入和体育消费仍处于低水平状态,目前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需要依靠广泛开展大学生休闲体育运动来推动和开发。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体系较为全面,“体育为健康”这一理念在大学生中初步形成;广州市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概念认识比较清楚,对影响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选项和对体育课及体育锻炼的作用认识上有着较大的趋同性;广州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合理,男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在整体上要高于女大学生;广州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价值观逐年出现分化,适度的“需求消费观”在未来一段时期会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有近75%的广州市大学生在体育消费中出现过对商品的不满意情况,体育类商品质量差成为他们不满意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