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反馈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思想,即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我们采用反馈教学法,关键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精神。所以,学生能否主动积极地学习,不在于教师讲多讲少,讲深讲浅,而在于学生自己能否发现问题,主动参与,积极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能大胆地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加涅认为:“教学的手段和方式虽然多种多样,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陶行之先生也曾指出:“所谓教学,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其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教师的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发挥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按照学的规律教”,能否通过一定的教的方法,教会学生必要的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学习,提高教学的效…  相似文献   

3.
裴海群 《考试周刊》2010,(1):207-208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价值通过学生才能体现.能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试着用激励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出问题知识的魅力与价值在于它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而学生愿不愿意投入学习数学,继而能否喜欢上数学,在于教师能不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趣味化和现实化,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欲望。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现在的教学中学生能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教育中,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教学互 动的过程,教师必须先了解学生能否学习和愿否学习,才能设计如何教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学的效果不是单方面地取决于教师的教,而是决定于在教学互动中学生的学。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在客观上必须了解学习原理并熟谙教学方法之外,还必须了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是千差万别和不断变化着的,学生本人的一切状况都将对学习产生各式各样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学生的各种状况中,除认知结构外,个性心理状况是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的重要方面,学生的个性心理倾向对学习的影响主要反映…  相似文献   

7.
吕建军 《考试周刊》2014,(55):67-68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教学有效性的精髓在于教学活动效果的最优化。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策略运用上,要抓住教学活动中主体对象——学生。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构造;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表现在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全程,获得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一、以学生为主体的"现场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自主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才能积极地对待教学。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在于教师能否创造条件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兴趣。诚如孔子所  相似文献   

9.
了解学生特点 搞好函授教学郭学贤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过程.能否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听课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了解掌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课和授课。在几年的伦理学面授中,有以下体会。一、有的放矢认真备课了解函授学员的知识、理解能力等具体特...  相似文献   

10.
宋晓艳 《成才之路》2009,(32):44-44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是靠教材向学生传道授业的;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生的学习质量是衡量教学好坏的尺子。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法,而教出的学生则差距很大,其关键就在于能否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践活动。教与学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教是为学服务的。要使教的对象都能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教师就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假如一个教师能够刻苦钻研教材,认真探讨教法,但不了解自己所教的对象有各种差别,在讲课时就难免深浅不适,多少不宜。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一堂课辛辛苦苦地过去了,只博得几个学生的叫好,岂不是最大的失败!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备课前就必须研究学生。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前提。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自主学习是在不同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强调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能否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能否善于发挥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要求。在语新课改实施中,特别强调着眼于对学生潜能的唤醒、激发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应该把握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悉尼协议》的核心理念表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已在国际上达成共识,旨在实现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形成和素养养成中的自我建构。学生主体的教学最终能否达到这样的目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作者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教师在学生主体的教学中的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学习思维、学习质量等五个方向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杨勇 《四川教育》2010,(4):47-47
数学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为主的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还应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熟悉教师的教学方法,适时适当地给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实现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作者主要采取成立兴趣小组和开展社会小调查的方式。在兴趣小组里,作者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报刊,让大家了解、熟悉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并开展时事知识竞赛、新闻背景分析等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一、以学生为主体意味着应建立民主、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必然表现,也是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和基础。应该说,能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关键在教师,在于教师是否有民主平等的意识。学生只有处于无拘无束地与教师融洽、自由交流的学习氛围中(当然这种“无拘无束”绝非那种目无纪律的“无拘无束”),才敢于并乐于提出和探究问题,才敢于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激发出主动性、创造性与智慧潜能,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智力才可能不受抑制和束缚地被调动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多少,而学生学到多少取决于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主动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地思考,教师的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要在充分发挥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程改革再次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应该是教育教学的核心之一。那么,在当前新课程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去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一、以学生为主体意味着应建立民主、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必然表现,也是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和基础。应该说,能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关键在教师,在于教师是否有民主平等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