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伦理学中,伦指人伦,即人的血缘辈分关系,伦理指调整人伦关系的条理、道理或原则。而我们通常在生活中所说的伦理,就是指处理人们之间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规则。有时也与道德并称或连用,如伦理道德。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他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秩序与规则,都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而教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具有了明显的伦理性质。教学的伦理性是指“不管是教学的意向,还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形式或教学的具体内容,都必须符合一定文化体系中伦理规范的要求,采取一种学生在道德上能够接受的方式来…  相似文献   

2.
在伦理学中,伦指人伦,即人的血缘辈分关系,伦理指调整人伦关系的条理、道理或原则。而我们通常在生活中所说的伦理。就是指处理人们之间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规则。有时也与道德并称或连用,如伦理道德。人作为社会陛的动物,他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秩序与规则,都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而教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具有了明显的伦理性质。  相似文献   

3.
庄子对伦理规范的有限性进行反思,一个根本的原因是他认为用伦理规范来对人加以约束并不能改变道德堕落的问题,而且在道德规范的约束下,人只会变得更加虚伪、更加不道德。因此,他提出要放弃规范约束的道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宗教属于巫术与伦理并存的宗教形态或类型。一方面,以儒家学派为代表的一部分知识与思想的精英基于理性的性质和要求,巫术被认为是一种愚昧和有害的现象而受到排斥或挤压;另一方面,又由于中国宗教本身并未接受革命的洗礼,巫术又自然而然甚至堂而皇之地与理性包括伦理平起平坐。同时,即使是儒家伦理与理性与巫术也始终处于一种非常矛盾的状态:一方面,巫术所特有的迷信或神秘倾向为儒家的伦理诉求与理性精神所不容,因此巫术必然会受到来自儒家知识或精神层面以及制度层面的双重打压,在这里,儒家显示了和亚伯拉罕宗教相似的高贵品格;但另一方面,儒家系统本身却不能保持宗教信仰上的独立性。其不仅不能全然清除巫术,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延续或继承着巫术传统,特别是制度层面,更在暗中保持着与巫术的亲昵关系,历朝历代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5.
行政补偿性质的研究,对整个行政补偿理论研究以及推进立法实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行政补偿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必须对行政补偿的性质进行深刻剖析。行政补偿本身的属性,既不能简单地认定为责任,也不能一概地归位于义务。它在行政主体主动实施积极合法的行政行为的情形下,是行政主体为实现公共利益而实施的公法上的一种法定义务,在行政相对人主动实施无因管理行为的情形下,又是行政主体一种补救性具体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6.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司法实践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一直存有困惑,理论界也无统一认识。本文仅针对如何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分析了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依据刑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结合司法实践,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和特征作了科学界定;二是针对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存在的困惑,明确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黑社会组织、一般的犯罪集团和恐怖组织的界限。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把社会主义本质仅仅归结为共同富裕,与经典作家观点不符,也使人无法认定今天中国的性质,混淆了当代社会主义和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儒家伦理思想的根源——周公伦理思想所具有的精英定位的论证,可以证明周公的伦理思想是儒家伦理文化的直接来源,周公伦理思想的精英性质决定了作为他的思想承袭的儒家文化必然是一种精英伦理。  相似文献   

9.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司法实践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一直存有困惑,理论界也无统一认识.本文仅针对如何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分析了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依据刑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结合司法实践,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和特征作了科学界定;二是针对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存在的困惑,明确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黑社会组织、一般的犯罪集团和恐怖组织的界限.  相似文献   

10.
王丽丽 《文教资料》2011,(24):22-24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善,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伦理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伦理美现象,它是美与善的关系,也是善与美的统一。从伦理美学的角度研究沈从文,可以更深地进入其精神世界理解其创作内涵。本文通过对他的文学作品进行自然美、人性美、生命美与道德的多角度分析,对他的伦理美学进行较为全面的阐发,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伦理学意义上讲,人始于脑生之后(即受精卵发育10周时脑功能启动之后),终于脑死之时。伦理学意义上的人的特点是拥有感受性,感受性的存在是其享有完整的道德地位以及人们可以对他进行道德评价的前提条件。这样,以脑生/脑死,换句话说以感受性的存在与否为标准,人就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生前之人和死后之人,二是普通的人(亦可称为伦理人)。生前之人和死后之人尽管也是人,但因不具备感知能力而难以享有与普通的人同等的道德地位。在发生权益冲突之时,生前之人与死后之人要让位于拥有感受性、因而享有更高道德地位的普通人(伦理人)。这一点不仅为堕胎,而且也为治疗性克隆提供了重要理据。  相似文献   

12.
早期维特根斯坦所持的先验伦理观认为:如果我们试图去言说伦理价值,那么此种命题只能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依照维特根斯坦的思路,他如此断定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仅从先验伦理观的基本设定入手,维特根斯坦宣称这些伦理价值判断是无意义的理由并不是必需的,因为如此界定的伦理价值判断本身就具有自足性。通过考察还可以发现,维特根斯坦早期试图构建一种先验的伦理观,但最后却是失败的,其原因也就在于其建构依据的先验性:维特根斯坦正是把伦理价值看作是完全独立于经验世界从而最终致使自己陷入困境。不过,倘若以纯粹哲人的身份来看待,维特根斯坦之所以如此做,恰恰是其作为哲人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13.
论柏拉图伦理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阐述了其伦理教育的目的观、内容观和方法观,反映了其在当时社会变革时期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柏拉图的这些伦理教育思想,对同样处在变革时期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和形成和谐的社会与正义的人,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这种现代意义,集中体现在其伦理教育起点对当今伦理教育的启发性、伦理教育权威思想在当今伦理教育中的可参照性、伦理教育策略在当今伦理教育实践中的可借鉴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孟子的思想论体系中,"求诸己"有着丰富的内涵.也正是通过"求诸己"的多层理论意蕴,才凸显了孟子伦理倾向的典型性特征.孟子内倾型的伦理思想得失兼存,之于当今的道德建设是有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的伦理思想是理解劳伦斯作品的基本出发点,而《白孔雀》作为他初登文坛之作就已经显露出了其伦理思想的最初萌芽.《白孔雀》叙述者的不可靠性使作品表面上显示出权威伦理立场的缺失,但同时通过"戏剧化叙述者"的叙述在深层次上为读者暗示出了一定的伦理立场,通过这隐含的伦理立场折射出了劳伦斯所关注的伦理问题及其对这一问题所进行的思考.这也正是《白孔雀》的伦理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6.
守望家园--家庭伦理的当代境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原初意义上,家庭具备生育、经济、教化和关怀功能。在不同的经济组织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背景下,家庭的原初功能会分离、弱化甚至消失。这主要是由于社会“配置性资源”与“权威性资源”在不同人群以及男女两性之间的新的配置方式,女性可在新的配置方式中获得相当份额的缘故。当婚姻与家庭的当事人只是依照自己的意愿去建构和解构婚姻与家庭,而在客观上没有伤害他人和社会时,其伦理性为弱势;当这种建构与解构客观上殃及他人、子女的利益时,其行为的伦理性为强势。人类家庭及其伦理的当代形态所涉及到的不止是个人如何生活、想怎样生活的问题,更涉及到家庭在当代生活中到底具有何种价值以及如何实现这种价值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向、方式,既受到社会整合方式的影响,又受到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制约。对此问题的研究,伦理分析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维度。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以家庭和民族作为两个基本的伦理实体,对"伦"的本性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形成了其在思辨中所建构的"伦理世界观"。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指出了"伦"的最终归宿,即"伦"最终以法、道德与伦理的现实形态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呼啸山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但直到20世纪以后,才逐渐被人们认可乃至称道。希克厉和卡瑟琳的爱是全书的灵魂,这是一种狂风暴雨般的感情,它给人慰藉,也可以毁灭一切。在分析人物时,我们只有摆脱了惯常的是非善恶的伦理标准,去挖掘产生和形成这种个性的原因,才有可能更客观更全面的评价他。  相似文献   

19.
孔子伦理思想不是作为自然本体附属的伦理学、社会伦理学或政治伦理学,更不是伦理文化的产物,而是以基本的经验世界为本源的生存世界,而伦理生存则是首要的、根本的存在方式,把善的理想价值与人的本真存在有机地统一起来。孔子参悟本源与完善理想人格的方法是多元的。如果将孔子的伦理思想与海德格尔"原始伦理学"相比较,不难发现孔子的基本的经验世界超越了海德格尔的"自然本体","走"到了后现代。这一视野,对于拓宽孔子伦理思想研究的思路,促进当代伦理学的学科建设都是有积极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法哲学中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其法哲学中的核心理论部分。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由需要体系、司法以及警察和同业工会三个环节构成。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中,市民社会是客观精神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一种体现了特定伦理精神的伦理实体,也是逻辑发展的展开环节之一。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包含着超越其历史时代局限的深刻洞见,为审视现代性社会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