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戴正兴 《云南教育》2003,(10):31-32
贵刊2002年第31期登载的《语文课该不该讨论“救人方法”》一文述:教学《司马光》时,有老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以“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救小伙伴”为题组织学生讨论。对此,引起听课老师的议论,有人提出,用这类问题引发的学生思维是否为创造性思维。有人提出,讨论这类问题是否是语文课的分内事。语文课该不该讨论“救人方法”?笔者有三点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至今已一年多,为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付诸教学实践,各地…  相似文献   

2.
邓建明 《云南教育》2003,(16):36-37
读了贵刊2002年第31期刊登的《语文课该不该讨论“救人方法”》及最近两期刊发的相关讨论文章后,心里感到很宽慰。因为,从这些文章中,我们看到了教育媒体的务实作风与敏锐目光,也看到了广大语文工作者对语文教学实质性问题的潜心研究。对于语文课能否讨论“救人方法”的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讨论有用、有术,但也有限,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该不该讨论“救人方法”,而在于要将这种“讨论”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在所有学科中,我最喜欢的学科是语文。语文课上能学到许多知识。老师教给我们拼音、生字、课文,还教我们坐的姿势、站的姿势和好的学习方法。在语文课上可以猜谜语、听故事、朗读诗歌。胡老师高兴时还会给我们讲笑话,和我们一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呢!我们学得很快乐。语文书里有许多有趣的课文,课文的旁边有很美的图画。课文里面还有奇妙的词语,我们经常玩“接龙”的游戏!有时,语文课里还有许多要我们分小组讨论的地方。每当讨论问题时,我们最快乐了!“看谁写得好”征文述评。!那时,教室里很热闹,我们都会开心地自由地发言!语文课是知识的海洋…  相似文献   

4.
罗有岩 《云南教育》2003,(31):35-36
贵刊2002年第31期登载了《语文课该不该讨论“救人方法”》一文,后又相继发表了一些颇有见地的文章。笔者认为,此次讨论已经超越其案例本身的思考意义,引发人们纵深地从“发展人”的角度去审度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这种讨论有利于引导语文课堂教学逐渐走向成熟。这也许就是编者颇具匠心的初衷吧。语文课中该不该讨论“救人方法”?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想。一、创设对话的教学环境是开启学生智慧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中组织学生讨论“救人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对话的教学情境,关键是如何有效地组织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一门既有趣味又有魅力的学科,可若只是在教室里照本宣科,它就会变得枯燥乏味……”韩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我们在座位上听得稀里糊涂。韩老师讲着讲着突然宣布:“今天的语文课,我们要去操场上,去看看我们美丽的校园……”韩老师话音未落,同学们就都来了精神,开始兴奋地交头接耳。  相似文献   

6.
贵刊2002年第31期发表了臧向飞先生的《语文课该不该讨论“救人方法”》后,又陆续刊登了几篇相关的文章,如2003年第7期丘雪飚的《老麻雀,你真偏心……》,2003年第10期戴正兴的《读〈语文课该不该讨论“救人方法”〉的思考》。这类问题引起大家的关注是自然的。因为,像教学《司马光》一文时,老师通过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以“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救小伙伴”为题组织学生讨论的做法正被越来越多的老师采用。究其缘由,恐怕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当一个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后,必然有许多的个性体验,有对话的冲动。这时老师组织他…  相似文献   

7.
“爱情如歌”应该怎么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堂里如何处理涉及爱情内容的课文?这个问题曾经让许多教师左右为难。以上这三位老师的做法,对我们是很好的启示。三个教学案例,代表了三种探索性的处理办法,一是像湖北监利县黄歇中学张先美老师那样,让学生“漂漂亮亮谈‘爱情’”,而不是猥猥琐琐地谈,养成他们健康、坦然面对生活的态度;当课堂中遭遇青春期敏感话题时,不妨像李芳老师那样“,拐开”片刻,小事点拨、研讨,而不是刻意回避;当然语文课也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此处,像陆凌老师所做的那样,则轻重有度,点到为止,让“‘爱情’从课堂上轻轻走过”。他们在教学中显示了高明的驾驭能…  相似文献   

8.
按一位家长,为自己孩子表现出的朦胧的“爱情意识”很焦心。今天,我说说对此的看法。光明老师:今天的我们(指成人:家长与老师),面对孩子朦胧的爱情意识,持什么态度是首先要弄清的——因为你的后续行为都是根据这态度决定的。首先,我们该不该对孩子进行“爱情教育”?学校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名字是“爱情如歌”的课文,这引起  相似文献   

9.
在多彩多姿的校园生活中,我最喜欢上语文课,因为我们的每节语文课都能去“旅行”———《望庐山瀑布》只见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现一首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老师边讲解课文,边按下多媒体按钮,立刻,一条飞泻直下的瀑布出现在教室的正前方,它伴着“哗哗”的巨响,那溅起的水花仿佛会沾上你的衣裳,而那澎湃的声响仿佛就在你耳边一样。我们真正明白什么叫“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了。我们用心地观察着,聆听着,还不时地与同桌交流着学习的体会……《迷人的蝴蝶谷》“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还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探讨和努力的话题。一位名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就是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著名教师王菘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相似文献   

11.
课本中单独开设“爱情如歌”单元,你有特别的感想吗?你的父母呢? 爱情并不是不可以对我们启齿的事情,关键是用何种方式来告诉我们什么是“爱情”,让我们了解“爱情”的美好,也让我们知道“不成熟的爱情”的危害。课本中出现“爱情单元”,说明了老师将会以更开明的态度与我们讨论爱情,这是值得高兴的。  相似文献   

12.
新学期的第一次语文教研活动.我们语文组教师聚在一起讨论“在新学期如伺推陈出新,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大家意见纷呈,对语文课堂教学在新学期中的愿景“五花八门”。但是这种讨论却无助于解决老师们在新的学期里如何上好语文课这个问题,相反越是讨论越是觉得语文课“没法上”“不会上”了。  相似文献   

13.
新学期的第一次语文教研活动.我们语文组教师聚在一起讨论“在新学期如伺推陈出新,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大家意见纷呈,对语文课堂教学在新学期中的愿景“五花八门”。但是这种讨论却无助于解决老师们在新的学期里如何上好语文课这个问题,相反越是讨论越是觉得语文课“没法上”“不会上”了。  相似文献   

14.
如何使语文课堂生动活泼,让语文课变的新鲜有趣?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能把语文课幻化成上山看日出,那么学生就会天天想着语文课,天天盼着语文课。为了避免语文课堂的模式化,近年来,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如借用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原课文情节进行补充或改变等。为了处理语文课中牵涉到的历史、地理知识,我有时求助于历史、地理老师,如请历史老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进行有关历史知识讲座,解决语文课上的“历史背景介绍”,学生感到新鲜,效果很好。讲解枯燥的语法知识,不在同一节课上反复讲解同一个概念,而在不同的课上让学生多见面,学生不会厌烦,教学效果良好。把作文讲评同语文课文中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即使语文课讲得不单调、呆板,又指导了作文。让学生每天都有新发现,新见解,新收获,让“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学生就不会感到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当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的形式多样、课堂热闹的状况,却让语文课变得华而不实,语文课少了许多“语文味”。我认为语文课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赏析、运用,才能将语言、知识和情感等转化为语文能力,积淀为语文素养。因此,应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6.
上语文课,无非是老师讲,学生记,偶而提一提问题,这种“满堂灌”的方式,造成了语文课堂的死气沉沉,同学们无法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所以语文教学急需一股改革的清风。昨天,我们班学习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蔡顺华老师一改语文课上老师当主角、学生当配角的常情,让同学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讨论发言来解决课文上的重点疑难问题。上课之前,老师把课文重点分成“白莽的革命精神”、“柔石的‘迂’和‘硬气”’、“课文中三个典故的作用”等专题,分配给历个小组,让各个小组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说到语文课的本色,不禁让我想起“返璞归真”“超凡脱俗”“出水芙蓉”这些美好的词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现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似乎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的东西。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我想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抛弃浮华,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心童真。一、语文课要有琅琅书声古人把学习称为“读书”“念书”,实在是抓住了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许多多的语文教育专家、语文老师都深刻地认识到:语文课当有语文味。怎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呢?应是返璞归真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什么是“返璞归真”的语文课呢?那就是去掉外在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的课。即读书声声声入耳的课。亦谓之原生态的语文课。语文课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才能激发情感和品味语言。感悟出蕴含在文本中的原汁原味,才是程少堂老师在《语文味研究回顾》一文中所说的有“语文味的课”。程老师在文中还强调说:“语文教学就是语文味教学,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以前我是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可不久前的一节语文课改变了我。我爱上了写词,爱上了语文。那是老师为我们安排的一节古诗词欣赏课.赏析的对象是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相似文献   

20.
课改了,语文课该如何上?教师既不能滔滔不绝地讲,也不能纯粹作为旁观者,一味放手让学生讲;或者“爬黑板”每节课只是以题的形式出现,讨论交流,这样的语文课,单调乏味,学生讨厌,原本很唯美的语文被无情的撕碎,割裂,变得索然无味。怎么上?我认为在课改浪潮下,语文课更应该充满生机与活力,用发展的眼光来上课,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