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术界非常重视农村合作金融问题。但从历史角度研究我国农村合作金融问题还略显薄弱。以近代江西省农村合作金融为个案,分析江西省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建立、农业贷款问题以及农村合作金融的特点及问题,得出近代江西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农村经历了几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传统分散的小农经济到计划经济再到市场经济,从农户经营到合作社,又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现在面临重大的制度变迁,其突出表现是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此着重分析了我国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农村合作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合作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实施的一项重要的农村经济政策,贯穿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整个过程。农村合作运动的兴起是当时社会经济、思想理论和政治斗争三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运动的发生、发展,经历了理论准备、展开、推广、全面发展和结束诸阶段。农村合作运动是对旧式经济格局的一种冲击和突破,但是由于合作运动没有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在当时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下,它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具有封建性质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随着西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现有的农村合作金融制度越来越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日益复杂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本文通过分析西部农村金融现状,阐述了西部农村合作金融如何定位,以及西部农村如何发展合作金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韦金静 《广西教育》2014,(21):99-99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农村初中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农村初中生开展合作学习的现状及意义(一)农村初中生开展合作学习的现状1.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有的教师还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即便是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也只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已,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开展合作学习的机会比较少。  相似文献   

6.
本浅析了城乡合作对于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城乡合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金融制度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先导。农村合作金融作为主要以自愿入股、民主管理和面向社员服务为特征的组织形式,能否实现农村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是否符合效益最大化原则,一直是令国内学术界倍感疑惑的问题。就农村合作金融的内在逻辑而言,它特定的制度结构设计暗含着成本节约与成本增加两种相反的成本效应,用之得当,则会在农村金融领域发挥积极的组织效应。我国未来的农村合作金融立法也应在注重经济效率的基础上选择与规范各种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在满足农户借贷方面存在的种种局限性,决定了农村合作金融新体制的立法需求。农村合作金融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较好地兼顾公平和效率,我们应该把这种体现农村合作金融公平与效率的原则法制化、制度化,将其作为未来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立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对它们进行规范的法规主要是一些国务院部门行政规章。这些部门行政规章处于较低的法律位阶,难以为农村信用社改革提供有力保障,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规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法律已成为当务之急。全国人大常委会应以现行规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国务院部门行政规章为基础,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分别立法,即分别制定《农村信用合作社法》和《农村合作银行法》。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集体经济,与以往农村经济形式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新型合作经济对建设现代化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适当差距的存在促进了城乡之间要素的流动和城乡的共同发展,但是江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不利于江西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应通过加大农业产业化力度、发展小城镇、加大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建立有效的收入分配调控机制、进行多层次教育等手段来缩小江西省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政府奠都南京以后,开始重视合作运动,并把合作运动作为实现其民生主义方策而列为七项民众运动之一,力图对其加以控制、驾驭和利用,使之成为推行“训政”,加强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正是在国民党政府大力推动下,江浙等省的农村合作运动首先获得了较快发展。而在皖、赣、湘、鄂、豫等省,国民党政府以救济水灾为契机,以“剿共”“善后”政策的推行为烟幕,以“复兴农村”相号召,不遗余力地扶植农村互助社(合作预备社)和正式合作社的成立,从而使合作运动在30年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这种发展是不均衡的,畸形的,也是不健康的。  相似文献   

13.
1934年国民党在江西开展了农村服务运动。当时的民国江西农村工作者,从管教养卫四个方面开展农村服务工作,探索出了一套以政府主导、服务农村为特点的传统乡村社会改造模式,力图从多方面推动江西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尽管这种模式有其难以解开的死结,但仍是值得今天借鉴的农村改造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五保供养是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西省为例,在税费改革以后,农村五保供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也面临着如政府预算投入相对不足、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为此,宜将五保供养资金融资集中到县级以上政府,建立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机制,理顺政府与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将五保供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鼓励企业或社会力量经营敬老院,制定合理的五保供养层级标准,促进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太平军在江西的十多年时间里,将革命的烈火几乎烧遍了江西的每个角落,造成很大的革命声势。但是,囿于当时的形势和农民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当其在战争实践中难以找到新的出路而不得不重新寻找封建体制的帮助,致使太平天国的优势难以获得制度上的保障而持久,由此给近代江西农村带来的积极的深层次的影响十分薄弱,最终丧失了江西这块重要的粮食补给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江西出现了典型的、多重性的农村社会危机。对国民党而言,既有因中共土地革命而引起的政治危机,也有因受世界资本主义危机冲击而形成的经济危机,还有因1931年长江大水灾破坏而导致的社会灾害危机。危机波及之处,国民党政权解体、农业生产急剧下降、农村经济一片萧条。以熊式辉为首的江西省地方政府建立了一套应对危机机制,在一定的程度上活跃了江西农村金融,促进了江西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化解危机的过程中,由于耗时过长,付出的社会成本太大,又缺乏相应的社会资源和环境作支撑,江西地方政府“复兴”农村社会的机制及其对乡村社会的整合最终遭到失败。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带有明显社会转型和经济危机双重影响的特征。在农村治理过程中,利益分配失衡是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基层政府职能转变迟缓是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内在原因;基层政府信任危机、权威弱化是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国际经济危机引发的新型失业及社会治安等问题,增大了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可能性。基层政府预防、化解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性策略是:转变和优化自身职能、完善并落实对其监督机制、不断提高政策执行力、以健全的信用制度来树立自身权威。同时为了有效地应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当前应突出强调加强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秩序、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仍是一个农业大国,提高国民素质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提高农村幼儿素质教育。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农村幼儿素质教育实施的困境主要有三方面:家长不支持、观念旧,家园共育实施困难;教师不稳定、无培训,素质教育难以贯彻;政府不重视、无投入,合力尚未形成。因此,农村幼儿家长应更新素质教育观念,幼儿教师应提升素质教育能力,各级政府应重视农村幼儿素质教育,使教育真正踏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9.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政府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应发挥主导作用,是政策与制度的制定者、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者、文化市场发展的监督者和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从政府这一建设主体出发,探讨政府如何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即从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政治基础与社会基础着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江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事关“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江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对江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