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中呈现出一种整合的趋向。整合思维运用于具体的教育理论问题研究时在层次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单纯从矛盾的对立统一上简单狭隘地谈整合,实质是一种思维惰性;在明确整合的内涵与目标的基础上,探讨整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是对整合思维的发展;合历史、合现实地在历史演变和动态发展中求整合,并合逻辑地探讨整合的基点和途径,才是一种理性和值得推崇的思维方式。高层次的整合思维应作为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论研究范式,来指导和规范现行的教育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70年代末发端于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继之而起的乡镇企业和村民委员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社会中潜在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有的还成为阻碍农村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缓解农村社会矛盾,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是世纪之交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文拟通过对聂桥镇的个案调查和实证分析,来找出当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一、镇情概况距德安县城约12公里的聂桥镇,交通非常便利,县内的主要交…  相似文献   

3.
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因能克服传统发展模式下的一系列弊端而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是自然环境相似、历史文化同源、区位联系紧密、资源性质趋同、交通条件便利和产业政策一致。一体化发展战略选择要在政府、非政府和企业等层面同时展开。  相似文献   

4.
区域多种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同一区域往往存在着多种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中既要突出特色,又要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其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整合是旅游业升级模式的重要战略措施.目前红色旅游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对旅游业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将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相整合,是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良好途径之一.如延安市不仅有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的故居为代表的“红色圣都”类旅游资源;更有黄陵、范仲淹祠等历史文化资源;壶口瀑布等闻名世界的自然旅游资源.改变单一发展红色旅游的观念,进行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等的整合开发,必将促进延安旅游产业升级和区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源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生产方式的美国的三大区域——东北部、南部、西部,在19世纪沿着各自的轨迹发展变化并重新整合,这在极大程度成为美国内战的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左右了战争的结果,影响了美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以运河、铁路为主要内容的交通革命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区域整合模式,旨在优化特定区域继续教育实施系统中诸要素的功能,全面落实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提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后文简称为“继续教育”)区域整合模式的构想,是以系统论基本原理、教育建模原理为理论基础的,也是以我区 5年的课题实验为实践基础的。以下五个部分将分别阐述区域整合模式的理论基础、构成要素、内容诠释、运行机制及实践效应。   一、区域整合模式的理论基础   区域整合模式,即在特定的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河西学院学报》2015,(4):47-50
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历史机遇下,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第一枢纽城市"和中国历史遗产最富集的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敦煌旅游产业发展要紧紧抓住这一战略发展机遇,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优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培育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黄金段。  相似文献   

8.
人文教育: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从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层面论述了人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有机整合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时代要求,同时指出人教育与科学教育是具备整合基础的。进而从观念层面和操作层面分析了实现这种整合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区域空间整合研究:理论演进与研究内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通过人为干预和科学引导空间结构的转型,即区域空间整合。区域空间整合是区域发展的客观要求。区域空间整合的理论基础是空间结构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和新产业区理论是全球化和新经济时代区域空间整合的理论演进。区域空间整合研究的范式和主要内容:区域空间结构的系统分析→区域空间整合战略目标选择→区域空间整合动力机制→区域空间整合策略与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
关于辽宁省发展县域经济的对策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壮大县城经济”后,全国各地都把发展本地区的县城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县城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是农村实现小康的基础和载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从分析县城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指出我国县城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县城经济的对策做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表现。区域经济发展由“单程式”、“消耗式”转向“循环式”、“生态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系统分析了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其历史发展过程和持续发展目标就是通过适当的平衡过程找到连接社会、经济和生态资源系统的最佳水平。其次从地学的角度对持续发展进行了解译,得出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人地关系这一古老课题的深层次再思考。最后提出了环境成本效益、资源经济价值补偿,持续发展的环境价值、区域投资优化四大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原理,从而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各个发展阶段实施的“五年计划”中,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从平衡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历史变迁,而每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都是一个伟大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1996年高考历史试题指疵●江西共青城一中孙双武1996年高考历史试题是继1990年高考侧重智能考查以来,试卷结构调整最大的一年。它既坚持了高考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方向,又较好地照顾了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实际;它还在体现高考改革主体方向的基础上,对试题的...  相似文献   

14.
2006年8月,为了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有着80年办学历史的广州市越秀区旧部前小学与大新路小学、一德东路小学和泰康路小学合并,整合成一所新的小学,作为实施区域教育集团化战略的试点。四校的整合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为了有效地解决四校整合的问题,促进校内学科、教师、学生之间的均衡发展,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我们秉承“一切为了师生发展”的办学宗旨.同绕“全面和谐育人,促进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沿着“学科重能力、活动重特色”的办学思路,通过强化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培育校园文化等途径,不断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促进了师生的主动、多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建构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的独具特点的东亚共同体理念,是进一步深化东亚区域合作的基础。基于东亚文化结构状况、区域合作现状和区域观念整合层面的分析,东亚共同体建构的是一种多元共生的理念。这种理念包括和平共处、平等共赢、求同存异、生态环保、和合发展、相互依存、和而不同、整体和谐等基本价值观规范。内化这种理念的途径主要是区域互动和国家建构。  相似文献   

16.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功能,以服务区域经济为主要使命,具备"产业链—交叉学科—专业"这一转型路径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产业链是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基本依据和目标,学科交叉融合是实现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核心基础。要有效实现这一转型,就要以深化校企合作为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的历史考察,概括三个不同阶段中“县级”教育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县域”教育管理这一新概念?并将它置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社会综合改革的现实背景之中,运用现代区域发展理论加以分析,探寻该体制所具有的管理自主化、区域化、整合化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发展态势,结合国内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基础化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明确提出了整合的具体途径,以期不断提高高校基础化学的教学质量,为高校基础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及其整合的内涵与相关理论,整合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整合区域职教资源、推进现代职教发展的思路具体包括:树立现代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理念;探索创新符合区域实际的职教资源整合途径;建立因地制宜的区域职教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职教资源的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有了信息技术,并不就必然会带来基础教育或学科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革新而不是革命,是多了一条新的途径,而不是“通向罗马”的所有大道。语文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有了这整合,我们更要关注教学,聚焦课堂,而实现真正的整合,关键在于教师要建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