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ichiapastoris能使外源真核基因正确翻译和翻译后加工,并能对许多蛋白质产物进行分泌,使产物易于提纯,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酵母表达系统。以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为实验菌种,探索其在不同条件下的产植酸酶情况,优化发酵条件,找出高密度生长及高效产酶的最佳条件,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于平  岑沛霖  励建荣  张燕萍  秦松 《科技通报》2004,20(1):21-23,27
通过PCR技术克隆了极大螺旋藻藻蓝蛋白基因,构建了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并将该基因导入巴斯德毕赤酵母X-33基因组,筛选了能够有效表达藻蓝蛋白基因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PC8,从而为发酵法生产藻蓝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i简介该项目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目前率先在国际上成功的开发了一整套能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汉逊酵母表达系统(17个表达载体)和汉逊酵母高表达基因的密码子用法。研究人员们成功的建立了一整套从表达载体构建到产业化发酵和蛋白纯化的通用技术平台。根据外源基因的种类不同,每升发酵液的表达量可达0.1-10克,非常适合大、中、小规模的企业  相似文献   

4.
生物科学     
《中国科技信息》2006,(14):324-326
日本日光地区森林中梅花鹿的夏季巢区面积和内部利用;绿色生命和科学发展观;番木瓜性别决定及其鉴定研究新进展;人血清白蛋白和人干扰素α 2b的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寸草黑粉菌新种(黑粉菌目)。  相似文献   

5.
应用RT-PCR技术从小麦病叶中扩增得到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的运动蛋白(MP)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得到大量表达,并以含表达产物的凝胶为抗原,免疫小鼠制备特异性抗血清,同时将MP基因重组到质粒pGBKT7中,电击转化酵母Y187菌株。Westernblot分析表明MP基因在酵母体内能以融合蛋白的形式正确表达,并具有免疫活性,可作为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诱饵”质粒。  相似文献   

6.
叶绿体中表达外源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叶绿体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表达外源重组蛋白。在叶绿体中表达抗原、抗体、抗癌因子、蛋白类抗生素等药用蛋白,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更加安全,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经过近些年来的研究和改进,目的蛋白在叶绿体中的表达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叶绿体中生产出来的一些药用蛋白质通过小鼠实验验证,具有高的免疫原性,为商业化生产医用蛋白奠定了基础。本文对在叶绿体中表达外源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陈蔚青  孟莉英 《科技通报》2005,21(3):275-279
本文回顾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的研究进展。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将外源蛋白通过与噬菌体外壳蛋白融合而表达于噬菌体颗粒表面,被展示的外源蛋白可以保持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目前此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不同领域,尤其在人工抗体和疫苗的研制、多肽药物的开发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莱茵衣藻素有"光合酵母"之称,是目前少数三套基因组均能进行遗传转化的生物.但由于莱茵衣藻细胞中存在复杂的表达调控体系、密码子偏爱等原因,莱茵衣藻的外源基因表达体系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通过构建两个莱茵衣藻外源基因表达载体,即以RBCS2序列为启动子的p105和以HSP70A RBCS2序列为启动子的pH105,分别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插入两个表达载体中,得到p105G124和pH105G124转化载体.然后通过"珠磨法"转化细胞壁缺陷的莱茵衣藻cc-849,并得到两种类别的转基因藻Tran-Ⅰ和Tran-Ⅱ.在光诱导和热激诱导条件下,两种类型的转基因藻均能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通过实验比较二者的转化效率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pH105可使egfp基因的转化效率提高8倍;HSP70A-RBCS2启动子至少使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水平提高了2倍,40℃热激后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量再提高约3倍.以上结果表明获得的pH105是一个高效、可诱导的莱茵衣藻外源基因表达载体,这为利用莱茵衣藻高效表达外源基因和开发生物反应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莱茵衣藻素有“光合酵母”之称,是目前少数三套基因组均能进行遗传转化的生物。但由于莱茵衣藻细胞中存在复杂的表达调控体系、密码子偏爱等原因,莱茵衣藻的外源基因表达体系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通过构建两个莱茵衣藻外源基因表达载体,即以RBCS2序列为启动子的p105和以HSP70A-RBCS2序列为启动子的pHl05,分别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插入两个表达载体中,得到p105G124和pH105G124转化载体。然后通过“珠磨法”转化细胞壁缺陷的莱茵衣藻CC-849,并得到两种类别的转基因藻TranⅠ和TranⅡ。在光诱导和热激诱导条件下,两种类型的转基因藻均能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通过实验比较二者的转化效率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pH105可使eg和基因的转化效率提高8倍;HSP70A-RBCS2启动子至少使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水平提高了2倍,40℃热激后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量再提高约3倍。以上结果表明获得的pH105是一个高效、可诱导的菜茵衣藻外源基因表达载体,这为利用莱茵衣藻高效表达外源基因和开发生物反应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商陆中克隆得到扩展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PaEXP1(GenBank 登录号为GQ851947).PaEXP1长1128bp,含有759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52个氨基酸,分子量27.1kD,等电点8.55.PaEXP1氨基酸序列N端含有8个半胱氨酸残基,1个组氨酸(His-Phe-Asp,HFD)域,C末端存在4个保守的色氨酸残基,具有扩展蛋白的典型结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aEXP1属于扩展蛋白的α-扩展蛋白家族.Real time-PCR结果表明,PaEXP1主要在根中表达,低温、盐、重金属和渗透胁迫均强烈地抑制其基因的表达.酵母转化实验表明,转PaEXP1可以提高酵母的平均直径,说明PaEXP1参与细胞壁的松弛扩展和细胞的增大过程.  相似文献   

11.
酵母单杂交技术是研究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能够有效地分离鉴定与特异DNA序列识别结合的蛋白质。本研究利用酵母单杂交系统构建了AtWRKYs基因cDNA文库,筛选获得了与拟南芥抗逆境胁迫基因AtbHLH112启动子区域中W-box元件特异性识别互作的WRKY蛋白。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tbHLH112上游表达调控基因网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生长和发酵与其己糖转运蛋白家族紧密相关.酵母己糖转运蛋白家族包括Hxtlp至Hxt17p、Ga12p、以及同源蛋白Snf3p和Rgt2p这两个葡萄糖感应器.其中Hxt1p~Hxt7p对酵母生长及发酵发挥重要作用,缺失这7个蛋白的酵母无法从培养基中摄取己糖进行生长和发酵.根据对己糖的亲和力的不同,这几个转运蛋白可分为低亲和力转运子.包括Hxt1P和Hxt3p;高亲和力转运子,包括Hxt6p和Hxt7p;以及中等亲和力转运子Hxt2p和Hxt4p;而Hxt5p在生长发酵过程中没有发现有任何诱导表达.本文介绍了Hxt1p-Hxt7p等己糖转运蛋白在酵母生长发酵不同阶段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为构建高乙醇发酵效率的工业酵母菌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包涵体蛋白的变复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针对基因工程蛋白在E.coli中表达多为无活性包涵体的特点,介绍了包涵体洗涤和去折叠的方法,蛋白质体外折叠的过程和机理,体外复性技术以及复性蛋白的检测,着重讨论了最近发展起来的蛋白质复性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最初是从维多利亚多管水母(Aequoria victoria)中发现的发光蛋白[1].天然GFP的生色团由65-67位SerTyr-Gly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并经环化和脱氢形成一个咪唑环[2].其最大激发峰为395 nm,在475 nm处有一副激发峰,最大发射峰位于510 nm.gfp作为一种新型的报告基因具有许多优越性:首先它分子量较小,只编码238个氨基酸的多肽,对细胞没有毒性,不干扰标记蛋白的功能和定位.其分子结构及光谱特性稳定,能在多种条件下研究.在多数情况下,GFP的异源表达并不影响细胞的正常活动,另外,GFP是目前唯一能在异源细胞内表达并自发产生荧光的蛋白,由于不需要辅助因子的参与,故可直接用于活体测定.可以说,GFP是当前研究活体细胞中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分布的最好手段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自从1994年Chalfie等首次在大肠杆菌和线虫中表达gfp[3]以来,迄今为止,GFP已在多种生物,如细菌、蓝细菌、粘菌、酵母、植物和哺乳动物中表达和应用.GFP的这一种属不依赖的特性使其成为广泛运用的荧光标记分子,尤其适用于监测基因表达和活体内蛋白质定位等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天蓝遏蓝菜(T. caerulescens)Cd胁迫的cDNA文库中,通过基因表达的差异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之一,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与拟南芥CaM2的相似性高达92%,故命名为TcCaM2(T. caerulescens CaM2, GenBank No. EF053035)。其核苷酸序列与迄今已知的钙调蛋白基因同源率在83%以上,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5%以上,与大多数高等植物的CaM,如印度芥菜、拟南芥、水稻等同源性则更高。将TcCaM2基因置于酵母表达启动子之下,构建酵母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入重金属敏感型酵母突变菌株,酵母重金属耐受实验表明,TcCaM2在酵母中的过量表达提高了酵母对Co2+或Ni2+的耐受性,增加了对Cd2+的敏感性,对Zn2+胁迫抗性稍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说明TcCaM2通过其对重金属离子的结合作用及在信号转导系统中的功能,在植物细胞对重金属的富集、耐性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汪诚  陈海琴  徐志南  殷秀飞  岑沛霖 《科技通报》2007,23(3):356-359,367
随着-omics(组学)时代的到来,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以具有快速、方便、易于高通量等优点,正在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本文选取HIV病毒感染因子Vif作为目标蛋白,构建了适宜体外表达的Vif表达载体pIVEX2.4c-Vif,并将其在大肠杆菌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中进行表达,为下一步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邢皓  高雅  赵磊 《中国科技信息》2012,(16):127-128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肠毒素蛋白质结构改造,并以基因工程大肠杆菌进行表达和纯化,对纯化分离的改造体蛋白进行抗肿瘤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获得了肠毒素改构体蛋白,纯度大于98%,与改造前比该改构蛋白的毒性明显降低,抗肿瘤活性明显提高,提示肠毒素蛋白可能作为抗肿瘤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18.
云舒 《今日科苑》2012,(12):37-39
基因工程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方法或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转入原核或真核系统使表达出该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疫苗,或者将病原的毒力相关基因删  相似文献   

19.
许健  牟一平  樊拥军  许斌  吴晓莉  周云凯 《科技通报》2009,25(4):445-450,455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IL-18-GPI融合基因的表达载体,观察融合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动力学及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因子作为免疫增强剂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RT-PCR的方法从脂多糖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钓取IL-18基因,通过共用限制性酶切位点与GPI相连形成pcDNA-IL-18-GPI真核表达质粒.将质粒转染CHO细胞后建立稳定表达融合蛋白的细胞株用于融合蛋白的提取.对提取纯化的蛋白进行生物学特性、蛋白质转移分析和γ-IFN诱导实验.结果:获得714 bp的核酸序列并构建重组质粒pcDNA-IL-18-GPI.SDS-PAGE和West-blot显示在CHO细胞中表达的IL-18-GPI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27.5 kD,该蛋白具有明显的蛋白转移和诱生γ-IFN的作用.结论:IL-18-GPI融合蛋白是一种潜在的肿瘤疫苗增强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大学学报     
《中国科技信息》2011,(12):7-14
转cry3A基因马铃薯外源蛋白表达和对马铃薯甲虫抗性分析 The Analysis of Expression of cry3A Gene and Resistance to Colorado Potato Beetle in Transgenic Potato Li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