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师:(板书:加数加数和)三者间有什么关系?生:加数+加数=和。师:12加上8,和是多少2谁能列式计算?生:12+8=20。师:60除以5的商加上4乘以2的积,和是多少?推能列式?生:60÷5+4x2。师:为什么这样列式?说悦思路。生:我是按题目的叙述顺序列式的。生:我认为从问题入手比较好。要求"和",就必须找到两个加数,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可以看出,60除以5的商是一个加数,4乘以2的积是一个加数,加数加上加数等于和,所以列式为60÷5+4x2。师:说得好!上面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生:两题思路相同,都是找出两个加数后…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8—70页。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出示课件,画面大门上写着加法算式:2+3+65+5+53+7+84+4+4+49+1+62+2+2+2+2)师:你喜欢做哪道就选择哪道题。(学生自由选择算式并计算。)师: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数,谁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生:(到黑板上把算式卡片分成两类)我发现“5+5+5,4+4+4+4,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二、认识“几个几”师:(出示主题图)看,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图中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样数的?生1:我数兔是2个2…  相似文献   

3.
[方案对比]方案A :教师创设“星期天去公园游玩”的场景 ,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自由选择信息提出若干数学问题 ,同时列出算式 :3 +3 +3 +3 ;2 +2 +2 ;4 +4 +4 +4 +4等。师 :仔细观察一下 ,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再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生 :我发现它们都是求一共有多少 ,都用加法来计算。生 :我发现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师 :对。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像这样加数是相同的 ,我们就给它取个名字 ,叫做“相同加数”。你能说说第一道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谁吗?师 :你们能不能自己写一道像这样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呢?学生充分交流…  相似文献   

4.
案例一:小手拉小手,智慧共分享 教学"认识大括号"一课时,在学生已认识了大括号的名称、含义和作用后,老师出示了下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1:左边有3个苹果,右边有5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师:你能写出相应的算式吗?生1:(稍微停顿)3+5=8。  相似文献   

5.
案例师:这里有三组算式,哪组可以用"="连接。你是怎样想的?30+50○20+704+4+4○6×2160-50○100(生答略)师:像4+4+4=6×2这样的式子叫等式,另外两个是不等式。  相似文献   

6.
【活动设计】一、激发求知欲望组织学生“听算”:2+2、5+5+5+5、3+3+3+3。师:同学们能像老师这样编“连加”算式,相互进行“听算”吗?学生相互编这样的“连加”算式,分小组进行“听算”。教师出示学生编的部分“连加”算式,让学生观察、思考: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都是“连加”算式,每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这样的“连加”算式与“加数不相同的连加算式”比较。师:同学们能给这样的加数取一个名字吗?在学生取名为“相同加数”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相同加数”是二位数、三位数…  相似文献   

7.
A教学:推门课 (在学生认识“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出示图片)师: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请同学们先数一数。怎样用加法计算?  相似文献   

8.
第一课时:想象画意促表达一师生交流师:请问你们老师姓什么?生:我们老师姓"杨"。师:我在来的路上琢磨,五(4)班的语文老师是什么模样呢?我写了一个片段,大家看像不像你们的老师。出示:__老师有一头漂亮的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摇头,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的光环。生:(高兴地)很像我们的杨老师。师:是对杨老师哪方面的描写呢?生:头发。师:把"杨"字带进去自由读。(生读)师:一段文字中往往有一个关键的"句子",一个句子中往往有关键的"词语"。这段文字中关键的句子是哪  相似文献   

9.
师:谁能121算得数?(师依次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的部分算式卡片.贴在黑板上。)8+7、9+2、7+6、6+8、9+6、5+8、9+7、8+4、7+5、6+7、9+3、8+9、9+5、8+8、7+9、5+6、4+7……,2+9  相似文献   

10.
案例:"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师出示主题图,图略)师:从图上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生:男孩有34枚邮票,女孩有16枚邮票。师: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生:他们两人一共有多少枚邮票?师:怎么列式?生:34+16。师:很好。34+16等于多少呢?请大家独立思考,你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还可以列竖式计算。(生独立思考后,师指名汇报)(1)摆小棒。师:先摆多少?再摆多少?34根和16根合起来是多少?生:50根。师:最下面的这一捆哪里来的?  相似文献   

11.
师:(出示1、2、3、4、5、6、7)谁来用不同的方法把这几个数读一读。生(1):1、2、3、4、5、6、7。生(2):多、来、咪……生(3):one、two、three、four……生(4):7、6、5、4、3、2、1。师:生(4)与其他三位同学的读法有什么不同?生:生(4)是从大到小倒过来读的。(板书:倒)师:下面,老师请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七上八下”,打一个分数。生:78(板书)师:你们能把78倒过来读吗?生:87(板书)师:谁来说一个分数,再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倒过来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6、65;45、54……)师:请大家仔…  相似文献   

12.
一激趣导入,初读感知 师:(板书"鼎湖山")关于鼎湖山,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生:鼎湖山在哪里?山上有什么? 生:鼎湖山上景色如何? 生:关于鼎湖山,有没有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一、由"吃"入手揭示课题师:看我写一个字,相信你们都认识。(板书:吃)(生齐声念出来,神情有点疑惑)师:我很想知道,你们喜欢吃什么?生:我喜欢吃妈妈做的香喷喷的大米饭。师:真会说!让我闻到了米饭的香味。生:我喜欢吃鸡腿。生:我喜欢吃汉堡。  相似文献   

14.
课前交流:(多媒体展示"蒲松龄及蒲松龄故居"图片)师:同学们,在我们淄博市的淄川区,有一座非常有名的纪念馆,你们知道叫什么名字吗?生:蒲松龄纪念馆师:有同学去过吗?(生:有或没有)若有,那请你说说,好吗?  相似文献   

15.
在批改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每课一练(第2页)想想判判的第3小题时.发现这道题容易产生歧义。题目:“3+4+5可以写成4×3”判断对错。这是家庭作业上的一道判断题,我统计了本班54名学生,判断对的有20人,判断错的有34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种对错接近各半的结果呢?(知识背景:这个判断题是在学习本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儿童乐园》的配套练习,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景懂得把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容易。  2.会读、会写乘法算式,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会读、会写乘法算式,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计算机、维美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看小机灵开着飞机来了,他要和大家比一比,看谁学知识学得又快又好。(出示课件)  师:请你们根据加数的特点,将这些连加算式分成两组,…  相似文献   

17.
陈云全 《教师》2012,(26):86-86
片段一:寻找身边的角师:小朋友,你们每天上学都要在胸前戴上什么?生:红领巾。师:我们都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师拿出一条红领巾)你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生:三角形。师:三角形上都有三个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个新的图形朋友。(板书"认识角")师:大家说说看,你在哪里还见到过角?  相似文献   

18.
犤教学过程犦一、谈话引入1.设置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数学书的单价吗?还知道哪些学习用品的单价?生:我们还知道作业本、练习本、铅笔盒等的单价。2.记录信息数学书8.1元,作业本3.25元,练习本0.5元,铅笔盒6元。3.提出问题师:根据这4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生1:买一本数学书和一本练习本共需几元?算式是:8.1+0.5生2:买10本数学书要多少元?算式是:8.1×10生3:一本数学书比一本作业本贵几元?算式是:8.1-3.25生4:铅笔盒的单价是练习本单价的几倍?算式是:6÷…  相似文献   

19.
周正娟 《学子》2012,(4):44-45
一、对话中感悟知识内涵【案例】刘德武老师《认识厘米》一课,认识直尺上的“0”的环节。师:(大屏幕上出示直尺)尺子上还有一个一个地数,大家一起读出来。生:(齐读)0、1、2、3、4、5……师:你们知道这些数中,哪个数是最小的?生:(齐答)0。师:(点头)谁知道,0通常表示什么呀?生1:通常表示没有。师:说得多好啊。0表示...  相似文献   

20.
一、闯关练习,进入森林学校 师:小朋友,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座美丽的森林学校。今天,森林学校举行一年一度的森林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呢?让我们乘坐森林学校的小火车出发吧!(播放《郊游》) 师:森林学校到了。咦?大门怎么关着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