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男子大学生和普通男子大学生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变化特征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体育运动能提高机体摄氧量、氧脉搏及肺通气效率;剧烈运动时,氧脉搏及肺通气效率的变化特征可作为评价运动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1800米项目概述800米运动一直是我国在田径上的薄弱项目.800米属于中距离跑,制约其运动水平的是运动员自身的能量输出,要求快且持久.三大供能系统中,磷酸原系统合成能量最快,但供能时间最短;糖酵解系统是在缺氧状态下工作,合成速度较慢,但持续时间能达到一分钟,并产生乳酸;有氧氧化系统供能时间最长,但能量合成速率只有糖酵解的一半.在实际比赛中,糖酵解无氧代谢是800米运动的主要供能方式,约占60%,有氧代谢仅占15%.随着现代体育的发展,800米世界纪录已经上升到了1分40秒的水平,世界优秀的800米运动员无氧乳酸供能达到75%左右,有氧混氧供能占25%左右.而我国的全国纪录是1分46秒,与世界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并且近三年的国内大赛最好成绩也保持在1分50秒左右,我国的800米成绩提升遇到了瓶颈.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800米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影响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因素最大摄氧理论的分析,说明有氧能力对800米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重要性。从实践角度介绍了提高800米跑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800m运动项目中,为了实现训练和比赛的目标,科学的制定运动负荷量十分必要。负荷适宜且恢复措施及时,机体就会出现良好的适宜性变化;训练负荷太小,运动能力提高就不明显;训练负荷过大,会出现过度训练,免疫力低下等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来探讨高校800m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前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特征并根据变化特点科学的进行调理。  相似文献   

5.
王振东 《体育风尚》2023,(6):144-146
本文在系统分析小学生800米耐力训练的主要身心特征的基础上,对体教融合背景下小学800米耐力训练手段及其负荷监控进行全面探究,提出了利用FMS动能运动测试法对小学生800米耐力训练运动的负荷教学有效监控,以确实提高小学生800米训练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关于确定什么样的运动生理状态将有助于提高长跑运动成绩的文章,以前多是针对1500米以上距离而言的,而对800米跑则很少有人关注。因此,以下的研究文章将就800米跑中已经确定的运动生理特征与体表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番调查,包括体表成分,最大吸氧量,(VO_(2max)),省力跑等。请11名男子短跑运动员进行数次100米和300米的冲刺性表演赛跑,并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逐步分段的多重回归分析。我们用800米跑所用时间作为一个可变参数,用上面提到的100米和300米跑的次数,体脂率,省力跑和最大吸氧量等数据作为独立的变量,占总参数的比例很大(r~2=0.89)。当把最大吸氧量,体脂率,省力跑等参数填进一个数表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时(该数表模型包含有100米和300米跑所用时间的参数,其参数是总参数的85%,(?)~2=0.85),所得出的参数并没有什么新的意义。这些数据再一次证明了这一观点:在800米跑中,肌肉里的三磷酸腺苷(ATP)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无氧代谢途径即糖酵解途径产生并对机体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恒定负荷运动时,O_2动力学变化特点,包括O_2半时反应与运动强度,受试者的耐力性运动能力,运动初始的氧亏、血乳酸,及心输出量变化的关系。有助于了解运动初始机体的生理变化及国外目前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8.
女子短跑运动员递增负荷期间呼吸/代谢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ensormedics2900型呼吸代谢仪,通过观察女子400米短跑优秀运动员完成递增负荷过程中呼吸代谢机能的变化,结果发现:呼吸代谢机能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呼吸商在递增负荷运动初期呈“V”型变化,假稳定状态阶段VE及RR指标均呈闽值性变化,其变化特征与神经及体液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不少肥胖朋友认为:减肥就是要受累,锻炼时强度越大越好,只要运动时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就能达到减肥的目的。运动中机体供能的方式可分为两类:①无氧供能,即在无氧或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这类运动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约1—3分)。800米以下的全力跑、短距离冲刺都属于无氧供能的运动;②有  相似文献   

10.
对动力性运动的心血管反应,一般说是绝对工作强度或以吸氧量为标准的全身代谢需要的函数。在逆增负荷时,氧消耗逐渐增加,心血管系统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来满足机体氧运输的需要。不同负荷运动时的心血管动力学的改变已有许多研究报告,本研究的目的是用脉搏图法估测有训练受试者和不常运动受试者对逆增负荷运动的心血管反应,并评价身体训练对运动负荷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breathing 100% oxygen on resting, exercise, and recovery oxygen consumptions, pulmonary ventilation volumes, and heart rates were observed on six highly conditioned male athletes. The subjects rode a bicycle ergometer at a heavy work load for five minutes, breathing either normal air or medical oxygen. Ventilation volume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open-circuit Douglas bag method, measuring inspired and expired volumes. Gas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nitrogen and oxygen concentrations on Van Slyke and Beckman gas analyzers, and heart rates were recorded via a telemetry-electrocardiograph system. The results indicated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resting oxygen consumption, a decrease in resting ventilation volume, a marked decline in exercise and recovery ventilation volumes, and an insignificant lowering of the energy cost of exercise during the oxygen experiments. No appreciable differences were noted in heart rates between the oxygen and air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对体育高考800m跑项目性质特征和运动训练科学化认识的基础上,从认识观念、运动训练的控制、运动训练方法的运用、运动负荷的安排、重视恢复训练、加强赛前心理准备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对提高体育高考考生800m跑训练科学化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试10名体育专业学生在正常与模拟1 000、1 500 m低氧环境下进行递增负荷运动中气体代谢、血乳酸等指标变化,观察低氧对机体乳酸阅和通气阈的影响.结果显示:1)三种环境下,通气阈分别是:(720.0±71.8)s、(631.1±60.1)s、(616.0±40.0)s;乳酸阈时间是(826.67±72.11)s、(816.00±94.66)s、(744.00±94.66)s.2)随着氧分压的降低,通气阈均早于乳酸阈出现,通气阈和乳酸阈时各指标的绝对值下降,但其百分比值变化不大.3)正常环境下,乳酸阈和通气阈的相关性系数r>0.65(P<0.05),但模拟1 000 m与模拟1 500 m相关性系数r<0.60(P>0.05).结论:1)通气阈和乳酸阈的指标及其百分比值可以用来衡量或评价运动训练效果、指导运动训练;2)进入较高海拔后,应适当调整运动强度,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特定负荷强度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利用德国产Cortex 3B型号的心肺功能仪,对我校体育专业健美操专修班学生进行一年的无氧阈强度训练前后的部分心肺功能指标进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无氧阈强度下健美操运动可明显改善大学生的心率、肺通气量、最大摄氧量、氧脉搏、血压等心肺功能指标。研究认为,适宜的负荷下健美操运动可以促进大学生心肺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体育学院大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间歇性低氧刺激,观察刺激前后递增负荷运动心率、通气量、摄氧量及定量负荷时血乳酸的变化,探讨间歇性低氧刺激对人体最大摄氧量及通气阈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分两个阶段,每阶段做两次运动负荷。12名体育系男生在实验室常氧条件下在跑台上采用Bruce方法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间隔3天后进行75%最大摄氧量的定量负荷运动,运动时间为9min,定量负荷后立即进行连续7天,每天1h的12%~10%O2的常压间歇性低氧刺激。低氧刺激完成后第二天再次进行上述两种运动方案。在极限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前后分别测定心率(HR)、递增负荷至力竭时间(t)、最大摄氧量(VO2max%)、血乳酸(Bla)及定量负荷时Bla等指标。结果:(1)低氧刺激后,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时HRmax增加(P0.01),VEmax上升(P0.01),呼吸商(R)增加(P0.05),t明显延长(P0.05),Bla明显增加(P0.05),定量负荷运动Bla显著降低(P0.05);(2)间歇性低氧刺激后通气阈时,HR、VE、VO2max%、HRmax%均显著性变化(P0.05),其中VE、VO2max%低氧刺激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经过间歇性低氧刺激,受试者在进行递增负荷的力竭性运动时运动时间明显延长,心率在运动后增加,人体通气阈时相对应的心率百分数、最大摄氧量百分比、肺通气量均明显提高,这表明人体有氧耐力和极限负荷运动能力均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6.
朱威  曹峰锐 《精武》2012,(20):1-2
目的:对最大摄氧量和氧脉搏同800m跑、12min跑成绩的相关性作探讨,以确定哪种方法更适合作为高校普通大学生体育课体能测试的评定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太原理工大学20名普通在读大二女生。运用意大利科时迈(COSMED)公司生产的quarkb2型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测得受试对象的最大摄氧量。在标准的400m田径场上分别测得受试对象12min跑和800m跑成绩。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结果:①女生12min跑成绩同最大摄氧量绝对值、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和氧脉搏成低度正相关。②女生800m跑成绩同最大摄氧量绝对值、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和氧脉搏成低度负相关。结论:12min跑比800m跑更适合用于评定高校普通大学女生有氧能力的体能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研究穿着不同压力下肢紧身服对跑步过程中摄氧量以及运动后血乳酸恢复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北京体育大学12名健康男性长跑爱好者作为研究对象。受试者进行3次递增负荷最大摄氧量测试,在测试期间随机穿戴不同压力的下肢紧身服和普通运动长裤进行测试。最大摄氧量测试采用METAMAX 3B心肺功能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根据Bruce测试方案每3 min递增负荷,直至受试者运动至力竭。分别在安静时、运动后1 min、4 min、7 min和10 min 5个时刻测量血乳酸指标。采用Simi Aktisys 3D实验设备进行肌肉震动测试。采用一般线性模型的重复测量统计学方法比较3种情况下各项指标的差异。研究结果:运动过程中,高压力下肢紧身服在第二负荷上的耗氧量显著减小(P=0.047),但在其他负荷的耗氧量以及最大摄氧量没有出现显著性的差异。不同压力下肢紧身服对乳酸最大值以及乳酸消除速率没有产生显著性的影响。不同压力下肢紧身服均能够显著减小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和腓肠肌的肌肉震动(P=0.017、P=0.012、P=0.028),并且压力较大的下肢紧身服对肌肉的固定效果更好。研究结论:不同压力下肢紧身服对一次性高强度跑步运动过程中的最大摄氧量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但有可能在一定运动强度范围内减少运动过程中氧气的消耗。下肢紧身服对一次性高强度跑步运动后乳酸恢复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下肢紧身服能够降低肌肉的额外震动,并且压力越大,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有氧运动与氧化物介导的调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氧运动过程中内源性活性氧的生物学作用已被人们广泛关注,有氧力竭运动中产生的内源自由基可经诱导线粒体膜通透性转变孔道(PTP)的出现,PTP影响线粒体的跨膜电位,进而对细胞的发育产生作用。有氧运动训练诱发的活性氧通过NF-kB等转录因子调节细胞的表达及线粒体的生物发生过程。因此耐力运动训练的适应过程与其内涵性氧化物介导的调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验法,比较高校女生12min跑和800m跑体能测试方法。结果表明:采用12min跑锻炼,能增强学生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水平,且方法简单易行,有利于调动女大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对于少数无氧耐力素质较好的女生,800m跑同样可以提高耐力水平。建议以12min跑测试项目为主,800m跑作为测试的补充项目。  相似文献   

20.
800 m、1 000 m跑测试是在用一个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评测人的有氧耐力,成绩不能客观反映机体的有氧耐力水平,不能引导学生科学锻炼,还会让受试者承受较大的心理负荷,不利于运动兴趣培养和终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且在800 m、1 000 m跑测试中频频发生意外。研究认为,可用无氧阈跑速做耐力评测指标,它能确切反映人的有氧耐力水平,引导人们科学锻炼,强度由低到中,安全、简单,可在跑步机或场地上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