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美国新近发布了《K-12科学教育的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与核心概念》,首次添加了工程技术教育元素,从而形成科学教育框架的三个维度:科学和工程实践,跨学科概念和学科核心概念。评析新框架中工程技术教育新元素的相关内容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美国新近发布的《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是研制新的科学教育标准的基础,同时也为科学课程开发者、科学教师、教师培训机构以及其他科学教育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与指引.本文对美国科学教育新《框架》的研制背景、特点和主要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读,并结合我国科学教育的实际,指出了《框架》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新版K-12科学教育框架的出台表明美国拉开了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的序幕。美国新版K-12科学教育框架主要特点:聚焦于核心概念的科学教学、工程与科学相提并论、知行合一的"实践"和整体化设计。结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阐释了我们应该从美国新版K-12科学教育框架借鉴的教学改革理念与做法。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颁布了《K-12年级科学教育的框架:实践、交叉概念和核心概念》(以下简称《科学教育框架》),作为新一代科学课程标准制定的基础文件,其中体现了美国根据实际国情、对以往科学课程标准弊病的反思以及综合尤其是在认知领域的研究文集而提出的新思路和新提议。同年,我国教育部制定了《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初中科学课标》),其中也不乏  相似文献   

5.
伴随科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国K-12科学教师在职培训也在不断地调整、发展与完善。尤其是近三年在《科学教育框架》的影响下,美国科学教师在职培训出现了新的特征,即以"成为研究者"的培训理念为指引,围绕跨学科核心概念展开培训,培训策略以探究实践为主,培训课程着重SCK与PCK课程,培训者身份日益多样。与以往相比,在职培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缺乏时间,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教学任务的变更与教师离职使教师不愿参与培训,缺乏专业培训者等。为解决上述问题以及实现《科学教育框架》提出的科学教育新愿景,未来美国科学教师在职培训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林静 《教育科学》2014,(1):79-83
美国科学教育框架以"实践"作为首要维度,提议让K-12年级的学生通过以围绕科学大概念而组织的实践来提升科学素养。这一实践转向,不是对科学探究的否定,而是对其的拓展:从作为知识的科学转向作为实践的科学,加入社会与文化的维度以回归科学作为人类实践的本质属性。对此,我们要变革科学观,吸收美国科学教育实践内涵,学习其整合和学习进阶的实施理念和途径,培养我国学生优质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由于科学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先天发育不足,科学作为一门高深学问具有比其他学科更强的神秘感,低龄儿童做科学的能力得不到普遍认可,加之应试风气的作用,科学教育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段都呈现出随意化的倾向,关于科学教育幼小衔接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更是成了一个盲点。与此同时,美国从1989年《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1993年《科学素养的基准》(简称基准)到1995年《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简称标准)、2011年《k-12年级科学教育的框架:实践、交叉概念、以及核心观念》(以下简称《框架》)和基于框架的2013年  相似文献   

8.
从2009年开始,美国政府致力于科学教育标准的修订,分别颁布了《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和《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两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件,在美国科学教育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两个文件强调创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配套全面细致的评估标准,融合科学实践、跨学科概念与学科核心概念,以及科学教师承担起科学教学测评中的重要角色。这些都对于我国的科学教育及评价改革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于2011年7月颁布的《k-12年级科学教育的框架:实践、交叉概念、以及核心观念》(以下简称《框架》)是其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开发的基础文件,本文介绍了其研制背景。并通过将《框架》的主体内容与美国1996年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科学内容标准"(以下简称《前标准》)进行对比,抽提出《框架》的特点。最后根据上述分析得出该文件对我国研制课程标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唐小为  丁邦平 《教育研究》2012,(11):141-145
在美国科学教育新框架中,首位关键词由"科学探究"变为"科学实践",这一变更折射出近20年来美国科学教育研究者扭转课堂探究模式化倾向的努力。探究模式化的根源,可追溯到"科学(实验)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在美国科学教育史上的主导地位。框架使用"科学实践"一词,凸显了融合社会、认知、行为三个维度的实践观。其实施要求理论性探究在课堂探究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并要求科学作为社会性活动的特质在课堂上得到充分施展。  相似文献   

11.
《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是美国新的科学教育标准制定的基础与准则,其设计理念的提出依据了美国科学教育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充分体现了课程设计者对科学教育的深刻理解。因此,对该框架设计理念的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把握科学教育发展的最新动向,并为我国理科课程标准的研制以及理科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为提高国家科学教育水平开展了许多非常谨慎的工作。去年,我们制定了《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核心思想》。我们希望能够在2013年1月正式出台《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ext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NGSS)。在这里,我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目前为止我们在筹备《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是美国当代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它明确了标准的性质,设计了学习的预期,凸显了科学与工程实践、跨学科概念和学科核心概念的融合,利用了学习进程研究成果实现课程贯通性,关注了群体性差异,为当代全球性的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指明了发展方向,对我国的科学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为提高国家科学教育水平开展了许多非常谨慎的工作。去年,我们制定了《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核心思想》。我们希望能够在2013年1月正式出台《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ext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NGSS)。在这里,我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目前为止我们在筹备《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方面取得的进展。一、为什么要制定《K-12科学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育》2016,(2):97-103
《下一代科学标准》是美国最新发布的新一代全国性科学教育标准。该标准从学科核心概念、科学与工程学实践和跨学科概念三个维度对K-12年级科学教育目标进行整合,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强调学习进阶,凸显"实践"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下一代科学标准》为新时期美国科学教育确立方向,也成为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科学课程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科学课程标准,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将“科学探究”作为最核心的理念贯彻始终。而在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于2011年7月发布的《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一书中,首位关键词已经由“科学探究”修改为“科学实践”,面对这一变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两个问题?科学探究被拉下神坛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又有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17.
黄芳 《教育研究》2012,(8):143-148
《科学教育框架》提出了新阶段美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愿景,反映出美国人才培养方案的新动向,在对科学的理解上,实现从"探究"到"实践"的跨越,在科学教育方面,体现从"科学与技术"到"科学、技术与工程"的整合,在学科教育内容方面,体现从科学"概念"到学科核心思想的提升。推进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应提高中小学科学课程地位、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系统中的启蒙性和基础性作用;注重中小学科学课程的统整性、综合性与实践性,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充分重视科学教育研究及其成果运用。  相似文献   

18.
2011年7月19日,一份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发布的报告,将美国制定"共同核心"全国统一课程标准的运动又向前推动了一步。这份题为《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思想》的报告,描述了所有美国学生高中毕业时必须掌握的关于自然科学与工程的关键思想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新一代K—12科学教育标准》充分体现了当代学校教育中科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一代科学标准在重新审视和思考以往美国科学教育的基础上,构建了科学标准系统结构,包括标题、学业表现预期目标、三个科学教育目标、与其他学科目标紧密联系的内容四大部分,并且列出了学生应该学会的科学内容的三个维度,即科学及工程实践、学科核心概念、跨领域概念。其中,科学标准学业表现的预期目标置于结构的最上层,三个维度组成了学业表现预期目标,且呈现在科学教育之中。美国新一代科学标准整合了科学实践、思想与概念,关注学业评价预期目标的实现,这些理念对于我们建立学业评价体系,乃至设计综合评价中的表现标准都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科学史家、当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与创始人之一乔治·萨顿提出了"新人文主义"思想,并主张以此来融合科学与人文,美国不少学校在教育中实践了这个主张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