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科学发展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科学发展观是21世纪我国各项事业战略发展规划和实施的指导思想。其中心内涵在于: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简而言之,科学发展观是基于“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四大特征的发展。教育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其引领。教育作为直接培养人的活动,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点,也是难点。2001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理想到现实,它正一步步改变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然而它是否实现了学生的人本、全面…  相似文献   

2.
以“人本、全面、协调、持续”为特征的科学发展观与我国教育发展息息相关。2001年启动的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被誉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头戏,改革的现状如何,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多远,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作一番反思。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发展道路。从1999年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招生人数2001年达到480.7万人,2004年为701.1万人。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发展道路。从1999年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招生人数2001年达到480.7万人,2004年为701.1万人。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各项事业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观统领。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要求是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和水平,科学实践“三维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处理巩固成果与提高质量的关系,落实学生全面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三维目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独创”,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类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观,它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发展道路。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数量上已经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而这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因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7.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坚持“五个统筹”,兼顾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方面矛盾和问题,贯彻“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保障。从世界范围发展来看,近十年、二十年是开拓我国教育新局面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在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也必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观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需要协调发展;高等教育不能完全按照产业的运行规律去发展,而是必须遵循其特殊的教育规律;高等教育类型结构需要整合和科学的分类发展;高校内部改革需要以人本、创新、全面和协调为原则。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且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一种全面的完整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非常密切,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海宁的基础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从根本上讲它关系到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振兴。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省战略的一个重大历史机遇,开发人力资源是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奠基工程,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抓住关键,积极推进,务求实效。  相似文献   

11.
以"人本、全面、协调、持续"为特征的科学发展观与我国教育发展息息相关.2001年启动的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被誉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头戏,改革的现状如何,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多远,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作一番反思.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院在跨越式发展中所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认为高等教育创新和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既要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突破口,更要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保证。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教育事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目前的教学过程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考虑问题的直接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是如何考试和升学.而不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教育观.就是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坚持"五个统筹",兼顾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方面矛盾和问题,贯彻"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保障.从世界范围发展来看,近十年、二十年是开拓我国教育新局面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5.
云正 《云南教育》2004,(20):20-23
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标志的新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举措之一,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坚持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将以此来理解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个课改的亮点。  相似文献   

16.
刘钰 《文教资料》2008,3(16):184-186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伟大实践的总结,而"发展教育是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能力的关键".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是适应我国实施新的科学发展观和提高国民素质尤其是大学生素质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人文教育专业是高校综合文科教育专业改革与时俱进的产物,是适应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化的需要,又是顺应现代性社会对人文精神的呼唤。它肩负着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弘扬人文精神的双重使命,这一使命的实现,必须通过师资的建设、全面的课程改革、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煌 《江苏高教》2004,(6):11-14
科学发展观从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要求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事业,进一步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率先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全面客观地分析和审视高等教育现状,深入思考今后一段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工作路径,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纵观我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大致也是如此,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的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发展。科学发展观正是站在时代高度提出的,其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时,就迫使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关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我国教育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20.
周翔  李树培 《河北教育》2005,(11):29-30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它的设置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不仅适应了我国的现实需要,而且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国际教育改革前沿保持同步。它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公认的一大亮点,肩负着极具时代意义的教育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