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最”是一个程度副词,表示超过其他的意思。①一般语法著作都认为,它经常修饰形容词。全国统编的初中语文课本也是这种看法。②然而,有的讲语法的书谈到,包括“最”在内的程度副词不仅经常修饰形容词,而且“也修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③有的语法著作说,“除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以外,动词一般不能用程度副词(很、最、非常等)修饰”。④值得探讨的是“最”到底还能修饰哪几类词。这种探讨对于进一步搞清“最”的语法功能,对于更好地开展中学语法教学,都会有一定的意义。先看修饰能愿动词的例子。如: 1)民主集中主义的制度,一定要在革命斗争中  相似文献   

2.
汉语里究竟哪些词是副词,哪些词不是,历来争论不休。近年来出版的语法教材、语法著作尽管说法不一,但都认为副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一般不修饰名词。”可是,在对副词的主要语法功能认识一致的前提下,各家所确定的副词范围却有分歧。分歧的原因何在呢? 我以为,不能把“副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一般不修饰名词”的原则贯彻于划分词类的始终,是副词范围分歧的第一个原因。比如,有人把“单独、暂时、刚才、相互”等看作副词。诚然,它们是经常修饰动词、形容词的,  相似文献   

3.
浅谈动宾式的离合动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语言运用中有这样一类现象:①调皮的袁小旦喊着说:“有翼革了命了!”(赵树理)②夜间,我们又谈些闲天。(鲁迅)张寿康先生《在关于汉语构词法》一文中指出,“革命”等一些动宾式的合成动词“也可以说是可离可合的离合动词”,这类动词“不带上插入的成分时是一个离合动词,带上插入的成分时是一个动宾构词的以动词为中心的词组”(见《语法和语法教学》P105—109)。那么,这类词由合到离,能插入哪些成分呢?为什么能插入成分?应该怎样看待词的这一离合现象?下面就上述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离合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离合词是指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单一性,但结构上有时可以分开或扩展的语素的组合,这类词合着的时候是一个词,分开则为一个短语。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因为它能“离”也能“合”,把词法和句法交织在一起,与其它词语很不相同,因此很受关注,同时看法的分歧也很大。有关这一问题,自六十年代以来,已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但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尚未取得一致。本文从离合词的命名、结构特点、鉴定标准、语法特点、扩  相似文献   

5.
在黄冈方言中有一个特殊词“乜”,它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副词。“乜”作名词时语法功能与普通话基本一致。“乜”作副词时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修饰形容词,二是修饰动词,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乜”修饰形容词和动词时,他们各自的表现形式不同,语法功能不一样,特点各异。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很"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其语法功能活跃,使用范围广泛。在日语中与"很"对应的副词非常多,但是它们的语法功能却没有汉语的活跃,可以说"很"的日译是一个难点。文章从"很"修饰形容词、修饰动词、修饰"不+形∕动"结构、修饰成语、修饰一部分名词五个方面讨论了"很"在翻译成日语时可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生成语法中的轻动词句法理论为现代汉语离合词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本文总结了不同语言学家对轻动词的语义和句法属性的理解,认为轻动词假设对句法中现代汉语离合词的形态和话语理解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此外还归纳出现代汉语离合词游离态的五种构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一些古汉语教材将“衣”字带宾语或受副词修饰作谓语中心的用法视为“词类活用”的问题,章引用了大量例证来说明“衣”字这种用法在古汉语中绝不是临时的、个别的现象,因此,“衣”字在古汉语中应当是一个兼有名词和动词语法特点的兼类词。章还分析了“衣”字活用说产生的原因,提出严格界定活用与兼美的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一语文教材中的汉语知识练习,在动词部分有“愿意”一词,让同学们练习归入动词中的某一小类。人教社出版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将“愿意”一词归入动词中“表示心理活动”的小类,而在课本附录的语法表中,却把“愿意”归入动词中的“能愿动词”。那么到底该归入哪一类才合适呢?我认为:汉语词的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讲述词的用法,说明词在语句中的地位。基于这种目的汉语词的分类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  相似文献   

10.
语法学界,有的把“努力”看作动词,有的把“努力”看作形容词。众说不一的原因,当然是“公”有“公理”,“姿”有“姜理”。形容词论者,认为“努力”具有和动词语法特征相对立的形容词的如下语法特征:(一)可以受“很”、“非常”、“极其”等程度副词的修饰构成偏正结构。例如:很努力排常努力极其努力相类似的形容词性偏正结构如:很美丽排常高兴极其聪明而动词一般不能构成类似结构。如:金很劳动械非常锻炼热极其奔跑(二)可以带“一些”、“一点儿”等补语构成补充结构。例如:努力一些奋力一点儿相类似的形容词性补充结构如:…  相似文献   

11.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动词。文章通过在日常教学中收集到的例句,综合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和非偏误的情况,找出他们学习中的两个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三价动词是指在动词基本语义结构中能够携带三个强制性语义成分的动词。结合句法平面的典型语法框架和语义平面的蕴涵测试两种判别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三价动词的配价成分,从而确定其配价指数。“写”类动词由于本身并不蕴涵“给予”关系意义,因此不能认定为三价动词。兼语结构中的“使令”动词,其配价成分之一在语义平面表现为动词所支配的一个命题,句法上则映现为一个不可删除的谓词性成分,因此应是三价动词中的一个特殊小类。  相似文献   

13.
先秦趋向动词的句法表现复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是否必须带处所宾语;二是是否有使动交替形式。根据这两方面的表现以及非宾格动词的判断式,趋向动词中的一部分可归为非宾格动词,一部分归入及物动词或非作格动词,少数动词还可以两属。先秦趋向动词并不是典型的非宾格动词语义类,影响非宾格性的主要因素为客体论元在语义上是接近施事还是接近受事。  相似文献   

14.
动词不定式在英语语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然而对于语言类型不同、语法结构迥异的蒙古语提出动词不定式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蒙古语-qu动词与不定式动词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即它们“兼具动词与静词特征”这种双重性,但不能因为英语(等)的不定式动词一般都可以用-qu动词来翻译,就可以得出后者亦即“不定式”这样的结论.从蒙古语-qu动词与英语不定式的“非限定性’意义、句法功能等方面的比较看,“蒙古语有动词不定式”的见解不符合蒙古语的实际.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双音节形容词和动词的基本重叠形式是对立的,即形容词AB重叠为AABB,动词AB重叠为ABAB,否则便不合法.在优选论的框架下,该现象可以表述为:有语言形式X,有多种可能的重叠形式,经过约束条件筛选,只有一种输出结果是合格的.其中,最重要的约束条件为“音步-双分”、“增量原则”和“时间原则”,据此,双音节形容词和动词基本重叠形式对立现象可以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6.
定安话是海南闽语的重要分支,其中存在情态动词重叠这一独特的语法现象,这在普通话中并无对应结构,具有一定的语法研究价值。研究表明,定安话情态动词重叠在语义上通常表示“程度增强”,该重叠结构的第一个成分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程度副词“很”。这一研究结论从一个侧面印证了Moravesik的“重叠结构用于表达语义加强”的理论假设,同时对进一步揭示定安话情态动词的系统特征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句模的性质及确定句模的原则和方法。句模是根据句子语义平面特征分出来的句子类别 ,句模界定部分讨论了句模和动核结构的关系 ,句模和语模的关系 ,句模、句型和句类的关系 ,简单句模和复杂句模的关系 ,简单句、复杂句、复句的关系。定模的原则和方法部分确定了动核和动元为句模的基本成分、动核结构为基本骨架以及语序影响句模这两条原则。本文还讨论了汉语动词的分类及动词支配的语义成分 ,对动元的语义角色逐一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When can children speaking Japanese, English, or Chinese map and extend novel nouns and verbs? Across 6 studies, 3‐ and 5‐year‐old children in all 3 languages map and extend novel nouns more readily than novel verbs. This finding prevails even in languages like Chinese and Japanese that are assumed to be verb‐friendly languages (e.g., T. Tardif, 1996 ).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the input language uniquely shapes verb learning such that English‐speaking children require grammatical support to learn verbs, whereas Chinese children require pragmatic as well as grammatical support. This research bears on how universally shared cognitive factors and language‐specific linguistic factors interact in lexic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汉英语码转换中英语动词的结合力能够通过英语动词句法功能的定量研究得以体现。以概率配价模式理论和依存树库为基础的研究发现:汉英语码转换中英语动词的结合力比较强,形态和句法功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英语动词可以支配的句法关系有主语、补语、宾语和状语等,英语动词所充当的句法成分有谓语、补语、宾语、定语和主语等。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概括出汉英语码转换中英语动词的概率配价模式。汉英语码转换中英语动词结合力研究对外语口语和词汇教学以及双语认知心理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してもらう"是日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授受补助动词之一,但因中文中的授受表达是以授予动词为主,因此日语"してもらう"在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就出现了无对译词或者对译词多样化的现象。"してもらう"句与其对译句之所以可形成对译关系,是因为无对译词句保留了"してもらう"的部分特征。而在有对译词的翻译句中,对译词的语法特征和语法意义与"してもら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