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揭示抗战时期创刊于浙江金华的新闻专业刊物《战时记者》创办的历史背景与动因,介绍刊物出版的概况,分析该刊在研究抗战时期的中国新闻史、浙江新闻史与抗战史、战时新闻学等方面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夏涛 《新闻记者》2003,(3):48-49
2003年1月12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举行了建系十周年庆祝会暨“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本系师生向大会提交学术论文近70篇,内容涉及新闻史、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业务、新闻教育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方汉奇教授、何梓华教授、丁淦林教授、赵玉明教授、黄芝晓教授等十多位应邀出席的专家、学者,也与师生们一道,共同围绕“新闻传播理论创新”这一主题,各抒己见。在寻找新课题、新方法中创新在新闻史研究方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多年来,新闻史研究中对“中间势力”报刊的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3.
“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是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教授在中国新闻史学会换届暨’98中国新闻史学术研讨会上所作主题报告的题目,他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6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这次研讨会于5月11日至13日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中国新闻史学会、上...  相似文献   

4.
告读者     
一、1985年,《新闻研究资料》仍以新闻史料和史料研究为主要内容,在努力办好原有栏目,广泛收集、抢救新闻史料的同时,将配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活动,重点征集抗战时期的新闻史料,包括新闻工作的回忆和对影响较著的报刊、广播电台、通讯社、新闻学校(训练班)、新闻社团、新闻人物的情况介绍和专题研究等。另外,还要增设些新的栏目,如“外国记者在中国”、“外国同业的评点”、“新闻史资料篇目索  相似文献   

5.
黄俭 《新闻记者》2002,(8):44-45
《上海当代新闻史》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研究员马光仁继《上海新闻史》出版4年之后的又一部新闻史著作 ,62万字 ,2001年10月仍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新闻界前辈王维在为该书所写的序是这样夸他的 :“当代人写当代史难 ,写当代的新闻史更难。……马光仁同志在主编《上海新闻史》之后 ,抓住思想越来越解放的大好机遇 ,奋勇前进 ,历时四年 ,做了大量工作 ,克服了许多困难 ,终于完成了《上海当代新闻史》的编撰任务。”1996年 ,他的第一本79万字的《上海新闻史》(1850~1949)一出版 ,就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注意 ,全国…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没有新闻。”这是80年代中期,一位学者对刚刚开始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的白润生说的。十几年过去了,当白润生数十万字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和《民族报刊研究文集》面世以后,著名新闻史学家、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教授评价道:“在中国新闻史学界独辟蹊径,成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的‘大家’。”有人称白润生“在中国新闻史界第一次树起了系统化的、全面的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的大旗”。他在自己的那方  相似文献   

7.
叶蕾  祁林 《新闻界》2007,(3):10-11
2007年5月19日至20日,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新闻传播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上,新闻学著名学者方汉奇、丁淦林等人做了主题发言,对新闻学的学科建设、新闻史研究的思维转变等问题阐明了自己的看法。随后,各分会场的代表就当前新闻传播学的诸多热点问题展开了探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8.
呼唤中国的大众传播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 《新闻大学》2001,(1):30-32
大众传播史不同于新闻史和媒介专史 这里所说的“大众传播史”与“新闻史”的不同,在于“大众传播”与“新闻事业”的不同。大众传媒既包括一些新闻活动,又包括一些非新闻活动,而新闻事业则是由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新闻活动。以往的新闻史研究范围比较狭窄,主体是报纸新闻部分,近年来兼顾到广播电视新闻。虽然或多或少也涉及到  相似文献   

9.
地方新闻传播史是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新闻史的研究领域里,重庆、上海、武汉、香港和西安的抗战新闻活动的历史地位总能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相比之下,作为抗战新闻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广西桂林抗战新闻史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马光仁主编的《上海新闻史》,1996年11月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11章83节,79万字,是一部有分量、有水平、有价值的地方新闻史专著。 一、勤于搜材,填补空白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资料室藏有以上海新闻学会名义于1928年出版的张静庐所著《中国的新闻纸》与《中国的新闻记者》,还有1940年以上海新闻学会名义出版的几本《新闻学报》杂志。过去一直弄不清这两个上海新闻学会是何性质,何时创立?本书作者勤于搜材,查阅了全套《申报》终于弄清第一个上海新闻学会成立于1925年10月2日,是远东通讯社在长期举办“新闻学演讲会”的基础上成立的,是上海最早的群众性新闻学研究团体。第二个上海新闻学会,是1937年7月上海新闻界人士创办的,由于“八·一三”抗战爆发,没有正式召开过成立大会。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又是中国与远东的新闻中心,本书作者还根据《申报》上的材料,填补空白,写出了上  相似文献   

11.
台湾新闻教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6月,应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和台湾传播协会的邀请,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华社中国新闻学院、杭州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理工大学10所院校的新闻院、系和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在台湾举行的“两岸及香港新闻实务教育研讨会”及“新闻教育与新闻事业学术研讨会”。与会期间,新闻教育界同仁考察了台湾新闻教育的情况,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新闻事业的长足进步,需要有广大新闻从业人员,也需要对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专家,这些都离不开新闻教育。当今世界正向信息时代大步迈进,社会对新闻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对因长期隔绝而了解甚少的台湾新闻教育情况做一介绍,以期能为新闻教育的研究起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有关其教育“理念”’、性质等本文暂不涉及。  相似文献   

12.
方晨 《国际新闻界》2020,(4):134-155
以詹姆斯·凯瑞的讨论为源头,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闻史观变革运动推动了美国新闻史研究走出辉格式的、线性的、进步的传统范式。大卫·诺德延续了凯瑞的新闻文化史路径,将其进一步聚焦到以阅读史为代表的新闻机制史的范畴中。他的《新闻的共同体》重新定义了“新闻”与“新闻史”的内涵,从“生产的共同体”和“接收的共同体”两个维度阐发了北美新闻传统中的共同体精神。他的新闻史研究试图将文学批评、历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一种兼顾人文主义和社会科学的新的关于传播的历史。由于他的新闻史观是地方性的,国内研究借鉴时要注意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新新闻史":关于新闻史研究的一点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彬 《新闻大学》2007,(1):39-43
为了摆脱新闻史研究的尴尬处境,可以借鉴“新史学”的路径,探求一种“新新闻史”。所谓新新闻史,就是立足当下,面向历史,以社会史的范式和叙事学的方法,综合考察并书写新闻传播的历史衍变与现实关联,使新闻史研究的轴心从思古幽情的畴昔转向生机盎然的当下,从而使新闻史成为当代新闻人安身立命的根基和专业认同的命脉,成为影响现实、左右实践、推动学术的一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范文澜先生说过:“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这位史学家的名言,也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方汉奇教授的座右铭。今年刚满花甲的方教授,自从1948年在上海新闻图书馆从事《申报》史料的整理研究和在圣约翰大学新闻系讲授新闻史专题以来,已经默默地在新闻史这块近于荒芜的园地里,辛勤耕耘了38个春秋。过去,他不管新闻史的教学工作是那么不  相似文献   

15.
一出漂亮的救场“垫戏”──评方汉奇《中国现代报刊史》嘉诚方汉奇先生是中国新闻史研究专家。先生1946年夏人国立教育学院新闻系,毕业后即到上海新闻图书馆从事《中报》史料的整理研究工作,同时在圣约翰大学新闻系讲授新闻史专题课。1953年8月.方汉奇先生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史学会首届学术研讨会,1992年6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广播学院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50多篇。会议期间,举行了三次大型学术报告会。先后有40多人次作了专题发言,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对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回顾与总结。主持这次会议的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教授在题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报告中,全面回顾了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发表以来中国新闻史  相似文献   

17.
百草园     
中国人民大学2 0 0 4年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新闻学专业)新闻史与新闻理论试题(满分1 0 0分)新闻史部分一、试析外国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办报活动。二、怎样评价国共两党以外的“中间势力报刊”在新闻史中的地位,及其在现代中国报业中的作用和影响?注:( 1)新闻史方向考生一、二两题必答,各35分,计70分。( 2 )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方向考生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回答,计30分。新闻理论部分三、结合当前我国实际阐述新闻媒介如何促进政治文明建设。四、试述科学发展观对新闻工作的意义。注:( 1)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方向考生三、四两题必答,各35分,计…  相似文献   

18.
1997年5月,在"中国新闻史学会换届暨98全国新闻史学术研讨会"上,宁树藩先生在题为《新闻史研究的前瞻》的发言中首次明确地提出新闻史研究的"本体意识",曾引发学界关于新闻史研究本体与特性的讨论与反思;2007年3月,《新闻大学》(春季号)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现状笔谈"专栏,五篇讨论稿中有三篇又不约而同地论述到了中国新闻史特性和本体论的问题。宁先生看到《新闻大学》的讨论,感到非常高兴并且很乐意把他新近关于新闻史研究的一些思考,借此讨论而公之于众,以便和全国同行共享。宁老师的观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他亲笔所撰的关于新闻史研究"本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回顾,这既是他本人研究心路的记录,也可以作为中国新闻史教学和研究的简短历史过程看;另一部分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大学》编辑部委托博士研究生郭丽华对宁先生所作的访谈。现将这两部分内容刊载如下,以供同仁了解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周军 《新闻实践》2010,(3):80-80
熟悉新闻史研究的人都知道,目前已出版的新闻史书籍大都是对中国新闻史全局性的研究和书写,长期以来也一直主要围绕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和少数著名记者展开,而对地方新闻史的研究和整理还有许多的空白。事实上,在交通工具和信息传播工具还较为落后的19世纪乃至20世纪的前50年,大城市报刊的传播影响力,往往是要通过各种地方新闻媒体作为中介给予延伸传播和扩大影响的。因而,地方新闻史理应在中国新闻传播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卓有成效的地方报人的新闻传播活动,同样也值得书写和记录。  相似文献   

20.
董天策 《现代传播》2003,(1):125-126
中国新闻改革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闻史学会年会于2 0 0 2年 11月 5日至 6日在广州暨南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暨南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主办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 ,香港恒福国际集团、深圳特区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协办。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 30多家新闻传播院、系、所和新闻单位的 9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次研讨会的突出特点是 :历史与现实贯通 ;理论与业务并举 ;务实 (研讨实际问题 )与务虚(研讨学术方法 )并重。现将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报刊报人研究取得了新进展新闻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