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说“咽气”     
林书立 《武当》2012,(7):52-53
"咽气",在养生史上曾经是道家的一个重要修炼方法。唐宋时期称"服气法",十分流行。本文拟对"咽气"法作一些探讨。一、咽气、食气、服气咽气、食气、服气,在古代典籍中早有记述。咽气,如《内经·素问·刺法论》日:"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无数。"食气,如《太平经》日:"故上士修道,行当食气。"服气,如稽康《养生论》日:"呼吸吐纳,服气养生。"《晋书·张忠传》日:"恬  相似文献   

2.
早在上古时代,我国"动形养生"的思想已萌芽,但"动以养形"的理论始于《吕氏春秋》所记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并在养生学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其内涵为: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本文对我国传统动形养生思想的理论源流进行了梳理,尤其对《黄帝内经》之"形神兼养"这一养生观进行了详尽论述。旨在追溯我国传统动形养生文化之源流。  相似文献   

3.
《武当》2015,(1):4
"鹤鹿轩"取仙鹤之飘逸离尘,寓"出世超拔";取神鹿之驻世吉祥,寓"入世有为"。又因国家级鹤鹿自然保护区位于东海之滨,是一所天然的海滨博物馆,更是修炼养生的自然圣地,故名"鹤鹿轩"。2015年伊始,当代丹道大家哲龙先生将在这神奇的东海之滨,向傲命君子传授科学、正统的丹道和养生秘诀。科学丹道的三大惊人发现一、真正的丹道必通髓脉:我们知道"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脑、心、肾是人体生命的轴线。六十四卦的乾为首,《内经》  相似文献   

4.
太极桩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树璞 《武当》2004,(1):18-18
人身是一个太极,也是一个宇宙的整体。老子《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张三丰祖师根据老子的本体说法为创拳的基础,并运用道法自然,顺乎自然规律的哲学思想,在太极拳之中始终贯穿道法自然的法则。太极桩就是根据太极拳运动遵循自然界的规律采宇宙之灵气,聚万物之精华,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身心兼修。明代养生专著《寿世保元》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活脏腑,调  相似文献   

5.
一、功法简介"养生健身太极功"是武林前辈在长期武术健身实践中根据《道德经》的基本思想创造的。这些前人智慧的结晶,又经过后人多年的修炼和体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因而更加具有时代特色。因其方法独特、效果快捷,实为学习太极的捷径。本方法以老子《道德经》为指导思想,强调虚极静笃、道法自然;以太极之理为修炼依据,强调任督通顺、阴阳平衡。把养生理论与修炼实践相结合,目的是借助学练太极拳基本功来悟道养生、强身健体。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吕氏春秋》的体育及养生思想研究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吕氏春秋》的体育及养生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战国时期的众多学派的理论观点,它肯定了体育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广泛地吸收了先秦诸子百家的养生思想,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等健身思想至今仍在传承与发展,是集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之大成的一部巨著。"察阴阳之宜"的"顺生"观、"食能以时,充虚而已"的饮食观、"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死观、"成乐有具,必节嗜欲"的乐舞观等思想是其主要养生观点,著作同时对于体育的健身功能、军事功能和教育功能也进行了阐述。文章还指出了《吕氏春秋》养生思想的一些缺陷,建议要进行批判性的继承。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生命之本。《庄子·知北游》里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素问·举痛论》也说:百病生于气也",强调的都是"气"之于人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中医养生保健以养气为首务,讲究以气养生,认为以气养生有延缓衰老、祛病延年的功效。那么怎样养气才能获得健康和长寿呢?  相似文献   

8.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生于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逝世,是我国古代大文学家和诗人。近代学者林语堂著《苏东坡传》称苏东坡也是"第一流的画家、书家"。苏东坡21岁(1057年)考取进士,40多年宦海沉浮,游历甚广,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札记和著作有百万言之多,名篇佳作,飞文扬芳,灿溢千古。 苏东坡一生阅历丰富,对养生也很有研究。他搜集和整理了不少古代养生方法和理论,并经过认真研究和实践,撰写了"问养生"、"论修养寄子由"、"养生说"、"续养生说"、"书养生后论"、"养生偈"等20余篇文章。被收入和他同时代的大医学家沈括所著的《沈括良方》一书中"养生"卷,称为"苏沈良方"世代流传,至今仍是一部具有较高医学和养生价值的古籍。清代康熙年间,学者王如锡又把苏东坡的文章诗词和信札中有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认为《庄子》一书的目的是达到待"道"而游、超越外物,不为所缚的"逍遥"之境,并非为追求延年益寿的养生之书,但其提出的虚静恬淡寂漠无为,为养生中养性之道提供了依据;为精神之悬解而记述的"守一"、"心斋""坐忘"等方法被后世习练者充分发挥并用以养生。  相似文献   

10.
郑勤 《武当》2012,(12):61
"养生"一词最早出自《管子》,又见《庄子·养生主》。养,指生育、哺乳、培养、饲养、积蓄、长之义;生,指人体生命。养生,指调养人体生命,以达健康长寿的意思。中国的传统养生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调畅神态"神志",指人的精神心理状态。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过多的言词,过度的感情冲动,以及过多的思虑活动,都可能伤精。  相似文献   

11.
在健康中国时代背景下,探寻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功能与价值,对促进全民健康、助力全民健身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版本学、文献断代辨伪学、古籍整理学等研究方法,对"五禽戏"的起源、发展流变及其养生文化要义进行探究。"五禽戏"发轫于南北朝时期,来源于古代仿生导引养生理论与实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版本,其中《养性延命录》本"五禽戏"是现存最早也是最接近华佗原创的版本,而后是《太上老君养生诀》《卫生真诀》《赤凤髓》和《内外功图说辑要》等版本,且各版本均有特色。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阴阳五行的生命法则、外动内静的生命实践、仿生之戏的生命情趣、立象尽意的生命美学、大爱仁心的生命高度共同构成了"五禽戏"养生文化丰富的生命内涵。  相似文献   

12.
金手指点评     
夏言 《健身科学》2012,(12):56-56
不知不觉又到了每年最后一期的时候,感谢读者朋友们这一年来的陪伴和支持,过去一年,《健身科学》完成了向"自助养生"的升级,而2013年的《健身科学》(自助养生)将增加8个页码,由64页增加至72页。同时保持现有的价格不变,把最实惠的提升全部奉献给您。同时,我们要在此特别提醒大家,2013年度《健身科学》(自助养生)的订刊需要查询"邮局报刊订阅大表目录"黑龙江部分,邮发代号已改为:14-232。湖北的程志雄老先生来信说,改版后的《自助养生》"养生茶座"和"金手指点评"栏目办得好,  相似文献   

13.
《武当》2004,(10):53-53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 自然观"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  相似文献   

14.
梁兆松 《武当》2012,(4):58
真常子,姓即名源,宋徽宗时的宦臣,字道源,自号真常子。古医籍《养生医药浅说》一书中收录有《真常子养生秘诀》一文。诀曰:"酒多血气皆乱,味薄神魂自安,夜漱却胜朝漱,暮食不若晨餐,节食自然脾健,少思必定神安,汗出莫当风立,腹空莫放茶穿。"细细品味,堪称防病保健、益寿延年之妙诀。味薄神魂自安指饮食五味要清淡,酸苦甘辛咸五味不可偏嗜。神魂,此指人的生命活动。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要避免偏嗜大鱼大肉、肥腻厚味,做到素食为主,荤素搭配。另外,辛甘酸苦咸五味,对人体的脏腑器官、气血筋骨,各有所利,不可偏嗜。做到合理营养,平衡膳食,不但能充养形体,还能化生精微上聚于精明之府,使脑的发育健全,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嵇康,字叔夜,原籍会稽上虞人,生于公元223年,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其先世本姓奚,因避仇移居谯国銍县(今安徽省宿县西南),并改姓嵇。嵇康“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调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以著《养生论》”。撰有《嵇中散集》、养生思想集中体现在《养生论》《答难养生论》。因不满司马氏集因而遭诛杀。卒于公  相似文献   

16.
自1982年旷文楠同志以《庄子养生思想辩》①为题,对拙作《论庄子的养生思想》②提出不同意见后,一时引起对庄子养生思想的探讨,熊晓正、林思桐、张元等同志,先后著文各抒己见,对体育史学研究的深入,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这应该说是一件好事。 庄子是道家集大成的人物,有丰富的养生思想,为古今养生学家所公认。拙作《论庄子养生思想》首先提出这个问题,虽失之浅陋,但毕竟是抓住了其“顺其自然”之旨归。旷文所议庄子之论全属哲学范畴,属于人生哲学和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养生,除了注意心脑血管的保健外,肺部的保健更为重要.《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百病皆生于气".可见肺部养生,实为祛病延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林书立 《武当》2011,(12):47-49
老子不但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养生家。《史记》说:"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益寿也。"司马迁认为,老子的长寿得益于他的"修道"。《列仙传》也说:"老子好养精气"。在《道德经》中,老子不但提出了"道法自然"、"少私  相似文献   

19.
养生茶座     
《健身科学》2011,(9):56-57
各位读者大家好,《健身科学》养生茶座正式开张喽!秀健康、秀功法、秀快乐,养生茶座,读者之间交流养生心得,沟通健康知识最佳选择!还等什么?快来加入吧!来信请寄:哈尔滨市南岗区阿什河街11号《健身科学》编辑部邮编:150001电子信箱:xqn-jskx@vip.sina.com联系QQ:100682337飞信群号:37131875QQ群号:167591966  相似文献   

20.
养生茶座     
夏言 《健身科学》2012,(12):54-55
各位读者大家好,《健身科学》养生茶座正式开张喽!秀健康、秀功法、秀快乐,养生茶座,读者之间交流养生心得,沟通健康知识最佳选择!还等什么?快来加入吧!来信请寄:哈尔滨市南岗区阿什河街11号《健身科学》编辑部邮编:150001电子信箱:xqn-jskx@vip.sina.com联系QQ:100682337飞信群号:37131875QQ群号:1675919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