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没有新闻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会成为泡影。新闻出版法就是对新闻出版自由在法律上的认可。——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9,(10):26-35
马克思有关"新闻出版自由"不是一种"行业自由"的论断主要是针对剥削阶级企图将新闻出版自由牟利化、狭隘化、非现实化的做法,这种做法意在把新闻出版的自由强行扭曲为行业范畴内的权力压迫和资本控制以维护不公正的社会等级秩序。马克思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出版自由不该是消极、盲目和伪善的,而是应具备刚毅、理性和道德的品质,它不仅可以有效激发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还能积极保障真实的社会自由,更会在这一过程中起到良好的精神约束作用,其高贵的天性远超于狭隘的"行业自由"。  相似文献   

3.
出版法为出版界翘首久盼。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主要分歧集中在“什么人可以办出版单位”问题上,关键的问题在于对出版自由的理解。出版自由是相对的。任何一个权利主体,在法律上都具有一定作为或不作为的规范。出版法既要保障公民的出版自由又要设定自由的限度,都是以国情为根据的。出版自由又是发展的。如果仅因为今天的出版法对出版自由的体现尚不完善,就否定制定出版法的必要性,是不明智的。任何主权国家对出版自由的界定都是自主的,既不能照搬外国的“自由”,也不必硬去“接轨”,必须坚持自主原则,制定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宪法没有出现“舆论监督权”的字眼.其他法律、法规也没有对舆论监督权的法律定义.一般而言,舆论监督权包括言论自由、表达自由、新闻出版自由等方面。舆论监督权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以及整个社会必备的权利.只有具备了这一权利,人民才有可能发表自己的各种主张,政要官员等公众人物才有可能受到真正的舆论监督,才能揭露、防范和打击腐败。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在其晚年的著作中,两次谈到“绝对的新闻出版自由”,列宁也多次将“绝对的出版自由”写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党纲,规定为党的最近奋斗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言论、出版(包括新闻)、结社、集会等等的自由,是现代精神交往政策的主要特征。这些“自由”通常指的是同一个意思,即表现自由,意为“搜集、发布、传送和收受新闻的自由”的新闻自由概莫能外。在世界精神交往政策的历史上,19世纪是人民争取各种表现自由的世纪。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等的自由,成为一次又一次人民斗争中的伟大口号。从本质上看,新闻自由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同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的政治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种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1842年,马克思发表的第一篇政论就是讨论新闻出版自由,反对书报检查的,他这方面的论著集中发表在其报刊活动的早期。  相似文献   

8.
从“苏报案”看清末上海租界的言论出版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报》案”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时期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租界的“《苏报》案”与言论出版自由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苏报案”发生的背景、过程、审判沿用法律等角度出发描述了“苏报案”中显示出的中西方对言论出版自由观念的不同,并揭示了上海租界具有更多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因及其有限性,最后指出租界的特殊环境对中国革命报刊来讲,一定程度上是有利的,但完全依赖则是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9.
列宁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其核心是四个"摆脱":"摆脱了警察的压迫,而且摆脱了资本,摆脱了名位主义,甚至也摆脱了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的个人主义。"后两个"摆脱",属于公民享有出版自由时的文明水平问题。他认为"出版自由就是全体公民可以自由发表一切意见"。关于查封一些反动报刊,列宁承诺:"一旦新秩序得到巩固,所有不利于报刊的行政措施都将废除;根据这方面所规定的最广泛最进步的规定,在对法律负责的范围内,新闻将得到充分的自由。"列宁当时关于出版自由的政策把握基本上是正确的。若查封报刊的标准具体化,注意政策的把握,可能后来的发展不会完全如历史已经走过的那样。  相似文献   

10.
"自由报刊的历史个性和人民性"是马克思使用的一对概念,展现了他对自由报刊性质的认识。这对概念出现在马克思1842年4-5月间发表的《莱茵报》的4万字长篇论文《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辩论情况的辩论》中。这篇文章评论了一年前普鲁士莱茵省第六届等级议会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其他相关问题的辩论。在辩论中,反对新闻出版自由的诸侯等级代表莱茵哈德,佐尔姆斯-劳巴赫伯爵(Reinhardt Graf zu Solms-Laubach,1801-1870)说:“在荷兰,新闻出版自由未能防止沉重的国债,并且在极大的程度上促使了革命的爆发,结果使二分之一的领土沦丧。”  相似文献   

11.
据新华社报道,即将召开的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将听取关于新闻法起草情况的汇报。看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新闻法的诞生已为期不远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特别是新闻工作者,期待之情是不言而喻的。马克思早就指出:自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权利,新闻出版自由是“人类精神的特权”;“没有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是泡影”。我国现行宪法第35条明文规定:“中  相似文献   

12.
高文苗 《中国出版》2012,(20):65-67
网络出版行为作为现实的人在网络空间中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演进的产物,具有特定的社会性。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出版行为,是人类实现自由的一种行为方式,但仍无法脱离人的社会关系,是一定自由限度下的自由行为。它作为与网络言论行为有密切关联的传播行为,依然存在着诸多亟待研究的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视阈,有必要对网络出版行为的内涵与性质、主体与客体、自由限度等问题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13.
袁方 《大观周刊》2012,(21):16-17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存在物,个性自由与人类解放是同一的历史过程,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解放的出发点和归宿,消灭私有制,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同时,马克思自由观对当代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出版自由     
《现代出版》2013,(3):40-40
根据中国学界对出版自由的理解,出版自由是指公民(包括政府机构)既可以依法设立和管理出版社,也可以通过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包括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自由地表达自己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见解和看法。出版自由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著作自由,即公民有权自由地在出版物上发表作品;二是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而设立与管理媒体机构,即报社、期刊社、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电子出版社的设立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出版自由的法律界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文伟 《新闻记者》2001,11(6):33-35
出版自由的保障和限制出版自由 ,即公民依法享有的通过出版物表述思想见解的自由 ,是言论自由的重要表现形式。所谓出版物 ,我国1997年2月1日实施的《出版管理条例》第2条第2款作了如下界定 :“本条例所称出版物 ,是指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马克思指出 ,“发表意见的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神圣的 ,因为它是一切的基础” ,①“没有出版自由 ,其他一切自由都是泡影”。② 言论与出版自由是全部自由的基础和中心 ,凡是人们不能自由表述思想的地方 ,其他自由就没有保证。言论与出版自由在探索真理、弘扬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16.
周雯雯 《大观周刊》2012,(21):18-19
自由问题,向来是人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在以人为本的当下社会、在这样一个以凸显个性为主流的时代,自由的话题,引人热议。“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本质”,马克思哲学不存在本体论和价值论的隔阂,因此,马克思的自由观是与社会存在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拳文立足现实,对马克思的自由观经行了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审理《新莱茵报》诉讼案的陪审法庭的发言(以"《新莱茵报》审判案"为标题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进行考证。在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法律思想的同时,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出版自由思想的一贯性进行了论述,以原著为依据解释了自由报刊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青年马克思将黑格尔的类概念创造性地引入报刊领域,使得新闻出版自由具有一定的类特质,而这成为《莱茵报》早期新闻作品中一条隐蔽而又细腻的逻辑线索。马克思以之为出发点,驳斥了莱茵省议会诸等级辩论人对自由特权化、虚无化、物质化的降维理解。维护自由的类特质存在,能为报刊揭示真理提供前提和基础,激发自由在高维的精神世界的能动性。同时,自由的类特质潜在地为社会的公共精神开辟现实土壤。重审自由类特质的哲学根基,展现它在报刊实践领域的功能,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的主旨是探寻人类的自由解放之路,因此,全面地了解马克思自由观念的形成、发展和特点,是深入把握马克思哲学精神实质的重要途径。马克思早年通过家庭和中学教育,深受启蒙运动的自由思想影响,初步形成了对自由的认识;在大学中,马克思对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作了深入探究,并通过青年黑格尔派内部的思想交流和碰撞,他的哲学自由观不断升华,不仅超越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地平,而且借助康德自由理论的合理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扬弃了黑格尔的理性自由思想,其成果显现于他的《博士论文》中。追寻马克思哲学自由观的发展历程,发现其中学时代形成的某些思想质点,在他后来的理论创造中得以不断展开。  相似文献   

20.
张洁 《新闻传播》2010,(4):126-126
言论与出版自由在社会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马克思指出,"发表意见的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神圣的,因为它是一切的基础",①"没有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是泡影"。②言论与出版自由在探索真理、弘扬民主、监督权力、繁荣文化、完善人格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