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悠悠岁月,潮起潮落。被誉为“山西省十佳爱婴医院”的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已走过了85年的风雨历程。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917年,由英国人斯迈利创办。成立之初名为“首善医院”,1937年更名为“官立晋北医院”,1945年更名为“山西省立大同医院”,1949年更名为“大同市立人民医院”,1955年更名为“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1985年改为“大同市妇幼医院”,1989年恢复为“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1998年加挂“大同市妇幼医院”的牌子,沿用至今。几十年来,该院注重深化内部改革,狠抓医院管理和职工…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提高员工满意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图书馆引入“以人为本”工作理念,不仅要“以读者为本”,让读者满意,更要“以员工为本”,让员工满意。并通过实施“软管理”,提高员工满意度,以实现“读者第一”、“读者满意”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近日,翻看在江苏地区发行量颇大的一家晚报时,却着实被该报文摘版给“噎”了好一阵。这家晚报文摘版搞了一点小“创新”:简要文摘的署名均为原载报刊的两个字的简称,如“中教”“光明”“北晚”等。然而,这样署名简要是简要多了,却让读者难以明白。如果说“光明”“北晚”还好推测的话,那么诸如“人海”“南早”“都讯”的简称则就让人纳闷。一些简称即使“还原”,也难以“定位”,如“新晚”,既可以理解为《新民晚报》,也可理解为《新晚报》。至于“经参”和“经考’,究竟是不是同指《经济参考报》就更不得而知了。笔者因工作之…  相似文献   

4.
宗镜大昭之庙──为六世班禅修建的夏季驻锡地陈锵仪宗镜大昭之庙,简称“昭庙”,藏文碑文音译为“觉卧拉康”.“觉卧”汉文意思为“尊者”.“拉康”汉文意思为“神殿”.故“昭庙”即为“尊者神殿”之意。昭庙位于香山见心斋以南,芙蓉馆东侧,东宫门以北。原址旧有静...  相似文献   

5.
解析媒体形象广告口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欣 《传媒观察》2006,(3):19-20
“办中国最好的报纸”,“追求最出色的新闻”,“高度决定影响力”,“让事实说话”……一时间,一向“为他人做嫁衣”的新闻媒体,也开始高呼口号,为自己做起了形象广告,林林总总的形象广告口号犹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6.
羚子 《出版视野》2004,(3):47-47
“天下和为先”。古今中外,古往今来,都以和为先导,常谈“先礼后兵”,国与国之间“谈判”。边界的退让等等都以“和”为前提。翻遍历史,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莫不是丢掉了“和”这个先决条件,而殃及数以千万计的生灵遭遇战争的涂炭啊!而如今的伊拉克战争,倘若萨达姆能够退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以人为本”在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性,揭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内涵——“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并进一步探讨实现“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易欣 《新闻三昧》2006,(1):76-78
“办中国最好的报纸”,“追求最出色的新闻”,“高度决定影响力”,“让事实说话”……一时间,一向“为他人做嫁衣”的新闻媒体,也开始高呼口号,为自己做起了形象广告,林林总总的形象广告口号犹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9.
庄志龄 《档案与史学》2001,(6):35-40,46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和工业生产基地,对全国的经济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日本对之垂涎己久。“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占领了除苏州河以南租界外的全部上海地区,即用“军管”的名义,将占领区内的民族资本产业攫为已有,从直接的盗拆盗运,到利用“委托经营”、“合办”、“租赁”、“收买”等方式,实施“军管理”。所谓“军管理”,据日本“兴亚院”的解释,就是依据“国际公法”和“战时法规”没收“敌人官产”的行为,但为防止“不逞之徒”加以破坏,对占领区内的无主私人产业也由军方暂时予以保管。由此可知,日军“军…  相似文献   

10.
龙炘成 《新闻窗》2005,(3):42-42
传播学中有“传播三要素”之说,即“传者、受者、信息”。要取得好的传播效果,“传者”就要多为“受者”着想,力求使其传播的“信息”为“受者”所能接受和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1.
“要改变传统的新闻写作思维方式,变“宣传主导型”为“报道主导型”,从“传者中心”转变为“受者中心”,综合网络媒体的塑堡优势和传统媒体丰厚底蕴,使读者同时拥有速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中央主管部门确立了4家报业集团——“大众”、“新华”、“河南”、“深圳”作为“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这次改革可归纳为两个层次、两种类型:两个层次即“事转企”(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新闻出版的事业体制迈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部分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要转制为企业)和“独转股”(即已经转制为企业体制的新闻出版单位,由单一的国有企业转变为股份制多元企业体制,就是由单一的国有制转变为股份制)。两种类型即“整体转制”和“剥离转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报业改革的着力点正在向内延深化,  相似文献   

13.
胡康  郑一卉 《青年记者》2023,(23):72-74
全媒体时代为国际主持传播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与挑战。本文立足于“声浪传播理论”,以CGTN为观察对象,从“原点区”“发声区”“回声区”“无声区”“无声崇拜”等方面进行思考,探赜我国国际主持传播在助推中国声音成为“中国声浪”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为今后国际传播的媒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畅 《记者摇篮》2005,(9):46-47
作者送来两篇稿子,一篇“大”的。一篇“小”的,编者留下了这篇“小”的,“忍痛”把那篇“大”的退了回去——提了修改意见,请作者重新写来。很显然,编者退稿之所以“忍痛”,是深感作者为了那篇洋洋几千字的“大”稿肯定费了不少心血——为作者的“吃力”而“痛”。但在编者看来,写这样的“大”稿虽“吃力”却“不讨好”,原因是编者认为它有些“言之无物”。相比之下,这篇《提倡写“羊尾巴”新闻》的“一得”,却很新颖实在,绝无“无病呻吟”之嫌,读来有些味道。由此看来,写论文虽不是“纪实”,但要求文章“实在”却是“通例”。我们在本刊改版时特意设了一个“编采一得”的栏目。就是想让编辑记者把在新闻实践中的“一得”记下来,从实践的“一得”中悟出“多得”来。  相似文献   

15.
《新上海档案》2005,(1):31-32
陈兆祦教授在《档案学研究》2004年第2期上撰文指出:建议将“现行档案”改称“现时档案”。从《档案法》将档案定位为“历史记录”来说,还是不用“现行档案”为好。在档案按时间分类时,不是有古代档案、近代档案、现代档案、当代档案吗?在一个单位中,称刚刚形成的档案为“现代”、“当代”什么的,可能大家不太习惯。因此我建议,使用“现时档案”一词,与“历史档案”对应。建议将“实物档案”改称“特种档案”。  相似文献   

16.
“新闻线人”又称“新闻报料人”,有学把“新闻线人”定义为“通过提供新闻线索而从新闻媒体获得报酬的人”。在我国,“报料”最早兴盛于香港,称为“爆料”,这一词在内地首先为广东媒体效仿,并很快为北京、上海、南京、长沙、成都、深圳、武汉等地的媒体接受。而央视的焦点访谈则是较早受惠于“报料”的栏目,在其播出早期,依靠“报料”,挖掘出大量有重大价值的新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档案"词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华  王霞 《山西档案》2005,24(6):15-17
近期,丁海斌、王爱华两位老师撰提出“清人关前满人称档案为ξ(满,罗马译音dangse,汉译为“档子”、“当”、“挡子”、“档册”等、为方便叙述,下权以“dangse”替代)。“档子的来源是萨满教的萨满档子(刻有符号的木牌)和满族人的记事木签,后来逐渐成为满族比较通用的档案名词”,“档案一词是清人关后满汉化融合的产物。笔认同此观点。笔认为,“档子”与“档案”是义相通的一对词,探究“档”与“案”的上源,对回答档案词源问题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土主崇拜的历史渊源彝族人自古以来就崇拜自然物神,将龙、虎、火、鹰、葫芦、绵羊等奉为图腾,作为神的灵魂载体。彝族人自称“腊鲁把”,彝语“腊”为虎,“鲁”为龙,“腊鲁把”其意就是龙虎族人。“腊鲁”后写为“腊罗”,音稍有异,意思全同。与自然物神崇拜一脉相承,彝族人还有深厚的祖先土主崇拜。人们将在社会活动中给百姓和后代带来福祉,对民族贡献大、影响深的族人,奉为“土主神”。“土主”即为“当地之主”,是典型的祖先崇拜。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校”的解释为“订正”,“校对”则有三个义项,分别是1.核对是否符合标准;2.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3.做校对工作的人。古人有“校雠”一说。即“校勘”。“雠”就是“校对字”的意思。有意思的是,“雠”又同“仇”,颇有视出版物中的错误为仇敌之意,必要将其消灭。校对工作发展到现在,  相似文献   

20.
罗湘 《新闻窗》2005,(4):66-66
一、受众地位的变迁,凸现“受者为中心”,时下,媒介“传者为中心”的理念逐渐被“受者为中心”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