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执政本质决定了执政能力的本质,因此,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党的执政能力的本质进行破题,才能探寻到执政能力建设的正确途径.要加强执政观教育,培育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素;要加强政党制度建设,培育执政能力建设的法治基础;要完善党内制度,发展党内民主,培育执政能力建设的提高机制;要发扬人民民主,强化”体外监督”,培育执政能力建设的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共八大是党执政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在总结执政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提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里程碑。中共八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主要体现在:提高了科学判断形势和决策的能力;增强了驾驭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加强了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能力;加强了执政党自身建设的能力;提高了应对复杂局面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加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党的执政能力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自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领会与具体实践。市场经济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逻辑起点;世界历史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方位;社会利益整合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本文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展开论述。只有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5.
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文化解读,它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从物态文化层来说,明确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从制度文化层来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要注重制度建设,健全党的执政体制;从行为文化层来说,在党的执政方式上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从心态文化层来说,在共同理想的基础上,引导全体党员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面临着各种考验和挑战,究其原因:一是党的执政制度和体制不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二是党的执政主体,即全体党员,尤其是部分领导干部自身“五种能力”相对不足。因此,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加强民主监督;实行“民评官”的官员评价机制;加强党的执政制度和执政体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执政主体的“五种能力”等,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林霞 《茂名学院学报》2007,17(5):53-55,59
科学界定"党的执政"涵义是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前提。要科学把握这个概念,必须明确党的执政的直接主体,正确理清"党的执政"与"党的领导"的边界,科学认识党的执政能力主体,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课题,加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加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在完善政党法制的基础上。加强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建设。巩固党执政的民主基础。建立健全政党法制监督制度。切实实现党的领导的制度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该文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多措并举:强化执政理念;夯实执政基础;把握执政规律;扩充执政资源;改革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一个新的科学理念.正确认识和界定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分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问题,抓住当前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环节,思考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推进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政党政治中,执政信用始终是政党执政的生命所在。政党的持续执政既依赖良好的执政品性,更依靠良好的执政能力。执政品性与执政能力的有机统一构成执政信用。以穗治党是培植良好执政品性的必然选择,依法治党是增强执政能力的必由之路。只有将以德治党与依法治党结合起来。才能培植和增强执政党的执政信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民主政治的实践表明,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提升过程,实际上是执政党对其所掌控的执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巩固其执政的合法性、强化其执政的有效性的过程。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进程中,必须以树立和落实现代执政理念、创新执政方式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着力点,对党的执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保证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更好地抓住执政兴国这个第一要务,更加娴熟地勃发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动力,更加有效地搞好建设政治文明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1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该文根据加强党的建设总体目标.提出我们在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同时,不可忽视或代替加强民主能力建设的问题。只有深入研究、全面理解党中央提出的这一战略性课题,才能实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4.
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笔者认为,依法执政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党必须开拓多种路径选择实现依法执政:坚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执政;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制定完备的法治运行机制;确立法律至上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是一个考试频仍的社会。在考试社会中,国家治理需要考试,考试也能促进国家治理。考试对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方建敏 《培训与研究》2008,25(11):60-64
执政理念随着执政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对执政理念的思考。此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执政理念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从而使党的执政理念不断成熟,日趋完善。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十六大以后,随着执政党意识的觉醒,顺应执政合法性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最终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进一步说明在依法治国的同时,还要坚持以德治国。在治国的各种方法、手段中,法治与德治是最基本的两种,它们各有其重要性。文章在论述两者含义和重要性时,从法理和历史的角度,得出法治与德治需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在依法治国的同时还要以德治国,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共同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18.
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具有扎实的人民基础、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思想文化基础。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党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客体是实践活动结构不可或缺的要素,它具有对象性、多样性、拓展性和受动基础上的制约性的特点。执政实践活动的客体具有客观性和实践主体的自主选择性的特点。现有的执政客体理论把人民群众、或是国家政权、或是社会事务作为执政实践的客体,存在着理论上的误解与偏颇。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指向对象应当是社会的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以德治国”,追根溯源是对儒家“德治”思想中以民为本,立身惟正,举贤任能,教而后刑等积极合理因素的深刻借鉴和继承,包容了儒家“德治”智慧的深厚底蕴。“以德治国”与儒家“德治”在性质和内容、主体和目的、实施时的地位和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和不同。“以德治国”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的发展和升华,是新时期对国家管理机制进行理论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