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正教师乃办学之本、立校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必须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校本培训与研修是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我校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是广泛征求教师的发展需求,将教师的建议加以梳理,然后针对性地制定校本研修方案,把纯理论学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学》2007,(11):99-99
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以“862”课程资源为载体,根据学校实际,制订了“862”课程资源研修课程方案。学校为此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教育处负责实施,各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校“862”课程资源研修方案,制定出各教研组“862”课程资源研修计划。研修活动激发了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并将研修结果自觉运用到日常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目前,农村中小学校本研修活动中仍存在着许多误区:教学反思只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失误的反省、检讨;校本研修只是以"学科"为单位的研修;校本教研只是课题研究;校本教研只是教师的研究;校本教研只是学校"单干"等等.这些偏差都是时校本研修内涵、本质和意义及其基本形态认识不全面所致,必须加以纠正,使校本研修真正得到全面落实,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校本研修,又名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主体,解决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问题的研修。它是在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在校本研修中,学校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因地制宜地制订各种方案、计划等运行机制,保证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其核心是通过改革,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因需调供、因需设供。用“供给侧”思维做好校本研修,即学校或学科组在确定校本研修方向和内容时,  相似文献   

5.
葛炯 《现代教学》2012,(Z1):39-40
校本研修是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各中小学幼儿园应根据本校教师的专业现状和专业发展需求,制订面向全体教师的校本研修方案,开设具有针对性的校本研修课程或项目,我认为校本研修工作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问题会诊式”校本研修是一种在学校研修实践中总结形成的,以情境学习为基础的参与式教师研修方式。它包括5个阶段:教师提出问题;备课组预诊问题;教研组会诊问题;备课组形成问题解决方案;教师教学实践,形成典型教学案例。学校实践表明,“问题会诊式”校本研修模式能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十一五”的校长研修中,我们探索了校长行动研修模式。校长行动研修模式是把行动研究方法运用到校长研修过程中,在培训者的组织下,以校长解决学校发展中现实问题为宗旨的一种培训模式。校长行动研修模式通常有四个阶段:问题诊断、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实施方案进行研究、评估研修效果。本文主要从行动研修方案实施和效果评估的角度对校长行动研修模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张秀丽 《现代教学》2012,(Z1):51-52
校本研修需要学校校本化地组织开展研修活动,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分析我县"十一五"校本研修的现状后,我深感任务之艰巨。如何有效地推进区域校本研修工作?怎样让一线教师真正地在研修活动中获得专业成长?我们在整体部署校本研修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加大校本研修方案指导力度,夯实校本研修基础"的工作策略,使校本研修工作入轨道、求实效。  相似文献   

9.
贺渊 《贵州教育》2014,(6):18-20
校本研修是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为了搞好校本研修工作,我校首先认真学习了教育局印发的《绥德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校委会和全体教师反复讨论,制定了江德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校本研修年度工作计划和保障校本研修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的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校本研修”是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基于学校的研修,是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性研修。怎样突出“校本研修”的有效性?这是校本研修组织者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如果简单地将研修内容罗列起来,研修的主题不突出,缺少针对性,就不能够达到在深入的学习交  相似文献   

11.
“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活动”是面对面教研活动与在线教研活动的结合,它是混合学习模式在教研活动中的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主题化系列化研修活动”主要由三个阶段、八项基本任务构成,“三个阶段”指的是研修准备阶段、研修实施阶段和研修反思阶段,“八项基本任务”包括诊断教学问题、制定研修方案、研发案例资源、布置研修任务、线下组内研修、线上集体研修、研修效果反思和研修资料整理。“线上线下混合式主题化系列化研修活动”较好地满足“互联网+”与疫情防控背景下学前教育实践研究的需要,是持续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改进和专业发展的有效教研方式。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校本研修”是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基于学校的研修,是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性研修。  相似文献   

13.
校本研修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强化校本研修的作用,对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尤为关键。而当下很多学校现有的教师校本研修多是零散的、局部的、碎片化的,没有形成一定体系。琢玉式校本研修模式是深圳市坪山区中山中学基于学校实际而自主探寻的一条校本研修之路,能够有效地将学校的办学思想体系、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五匠"价值追求、"四环节八项目"操作模式、"四化"策略的校本研修模式,旨在使学校的校本研修有统一的价值追求、可行的操作模式、系统的研修策略,并为学校校本研修提供可借鉴的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4.
校本研修是学校进步发展的有力抓手,是学校打造敬业文化、开发教师潜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是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内涵品质的有效途径。校本研修的构建与实施,既要从宏观上去把握和布局,更要做好业务研修规划,做好行动引领,从而深入开展教学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上档升级。  相似文献   

15.
一、力求实现"六个一"的研修目标 第一,关于研修方案的制定.各专业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培训方案,并在专家审评会上获得一次性通过.这主要在于我们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文件的要求,了解课改的实际和学员需求,同时又注意吸收和借鉴了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师培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赵才欣 《现代教学》2012,(Z1):14-15
校本研修的生命力在于学校,对于这点,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认识与理解。其一,以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为对象。研修工作必须将重心下移到学校,自下而上地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设计新措施。其二,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校本研修必须坚持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和在学校中进行的基本准则。校本研修的主体应该是且只能是教师。其三,以行动和反思为主要研究形式。校本研修必须"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日益突出,很多学校纷纷结合本校的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研修实践。但从整体上看,现阶段以校为本的研修在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实效性上尚不显著。鉴此,从研修的规划与设计入手,探索提升教师校本研修实效性的策略和方法,首先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校本研修的特点;其次,基于广州市天河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调研,分析了当前校本研修项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再次,从内容、目标、模式、活动、共同体、资源以及机制等方面入手,提出面向信息化进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项目设计策略,并依托广州市石牌小学的研修项目,加以解读和验证。  相似文献   

18.
微观点     
跨校结对研修:助薄弱教研组成长曹少华(江苏金坛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为了增强薄弱学校教研组的力量,我们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优秀教研组与薄弱学校的教研组"结对研修"。其一,优秀教研组帮助薄弱教研组整体制定发展规划,梳理工作目标,规范行为模式。其二,优秀教研组组长帮助结对的教研组长成长为教学骨干。其三,优秀教研组的成员指导结对教研组的成员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对其进行个性  相似文献   

19.
<正>一、农村小学"校本研修"现状教师发展是学校办学质量的有效支持,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基础。我校是农村中心小学,学校教师敬业踏实,安静内敛。目前学校以读书活动、主题式研修、教师论坛、校际研修等四大培训模式为基础,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做到有制度、有安排、有主题,正努力探索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模式。二、农村小学"校本研修"存在的普遍问题1.校本研修模式比较单一,落脚点还是以上课、磨课、评课为主,缺乏对研读教材能力、研究课堂能力的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校本研修,仁者见仁,智者风智。笔者认为,校本研修是一种以学校发展为本、学校自主组织和专业引领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教研活动。因此,校本研修必须立足于学校,即以校为本,方式是“研”和“修”。教师发展是目标,但不是终极目标。终极目标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学校校本研修工作,个人体会比较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