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人文文化是提高道德感、责任感的基础。道德感、责任感的提高,主要是依靠文化的积淀。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是建立在深厚的人文文化基础上的。当前,社会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些人没有社会责任感,甚至做出了丧失人格、国格的事,有的人的所作所为形同禽兽,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人文素养太差。邓小平同志早在80年代初就指出:“现在这么多青年人犯罪,无法无天,没有顾忌,一个原因是文化素质太低。”  相似文献   

2.
万廷柱 《考试周刊》2010,(5):225-226
美学思想与伦理思想有一种先天的“血缘”关系。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美术教育更应当注意与道德教育的一致性,在美术教学中培养道德感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释新时期“道德感”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学美术鉴赏教学中如何进行道德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官”,自古有之。它随国家的形成而产生,因此,“官”字的一个主要解释为“处理国事者”。除此之外,《礼·乐记》中又说:“天地官也。”即谓天地事也,“官”和天地有了关系。另,《礼·礼运》篇中记:“其官于天也。”此“官”当作“法”讲,“官”与“法”又有了不解之缘。但在《汉书·盖宽饶传》中,“官”又有一种新的含意,“五帝官天下”,此“官”当为“公”字解,“天下为公”。总之,“官”字,从。、从■构成①,“■”是众。那么,“官”就应是管天下地上之事的人,管群众百姓之事的人,是执法的人,应是公正无私的人。我国…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机制,构建社会共同“道德感”,加强全社会尤其是重点群体的荣辱观教育,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工具性”是基础 ,“人文性”是核心 ,两者相辅相成 ,不可机械割裂。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还存在一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模式 ,即过多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训练 ,忽视了“人文性”教育。应将语文学习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上 ,重植人文精神之根。为此 ,要达成以下三点共识 :一、语文的人文性再认识。二、人文文化是提高道德感、责任感的基础。三、以文悟道 ,悟道做人  相似文献   

6.
伦理感、道德感与“实践道德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道德精神有“理论道德精神”与“实践道德精神”两个结构和两种形态。前者是道德教育的意识和思维,即“知”的结构;后者是意志和冲动,即“行”的结构。在广义上,作为“行为一般”的意志有客观意志(狭义的意志)和主观意志(情感)之分。中华民族精神及其传统以“理性 情感”为精神结构,以情感为“实践道德精神”的精神哲学基础。据此,伦理感与道德感就是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及其发展传统的道德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伦理感”以“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感、实体感、精神感为基本规定,道德感以得道感、敬重情感、义务感为基本规定。现代道德教育哲学应当由对“理论道德精神”的偏执,转向对“实践道德精神”的深切关注,实现道德教育的精神哲学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封建"官本位"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与“民”是历史上形成的两个范畴。官,“治众之意”,“官者,管也”。民则为“民众之意”。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对“官”与“民”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官一直处于统治地位,所以统治者始终把维护官的利益看作是至高的职责。而以官为本的“官本位”也就变成了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封建官本位的核心是官与权的结合。一个官从生理构成上看,并不比普通老百姓特殊;从学识上讲,也不一定比普通的学者高明。那么,他的权力到底来自何处 ?只能来自他的官职。“职…  相似文献   

8.
校长如何为“官”,如何为好“官”,已经成为很多教师和行政干部非常关注的问题,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着校长的为“官”之道。本期栏目,我们围绕校长的为“官”之道编发了一组稿件,意在表明,做好一个校长或做一个好校长,不能由“官位”或“官戚”来决定,而是需要校长正确理解教育的真谛,把握办学的规律,适应时代的要求,用爱、用智、用术,开拓学校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孟子与苟子分别从“人的特有恒常性”和“人与动物共有的恒常性”上来谈论人性,并将其分别归结于心理的先验和现实的历史。可见,性善与性恶是在两个不同层次上所讲的人性论观点。并且,他们的观点有许多共同之处:如主张一切人都具有相同的人性,人性都是建立在圣凡平等的基础之上,恶都是“心”任“生理之欲”横行所致,道德感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标准等等。由此可以断定,他们所主张的性善论和性恶论并非对立。  相似文献   

10.
论魏晋九品中正制与私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品中正的取士制度,源于三国时魏国实行的“九品官人法”。这是魏文帝曹丕听从尚书陈群的建议而创立的取士制度。“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立这种选士制度,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这一时期,占统治势力的是强大的士族集团,“九品官人法”代表了他们的利益;另一方面是由于汉以来实行的“乡举里选”制因为战乱而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为战争频繁,社  相似文献   

11.
佚名 《家长》2009,(6):8-8
大“官”、小“官”作用不同 成绩好、纪律好、管理能力强,这是对学生干部中大一点的“官”的要求。小“官”就不一定了,老师常会抓住某个比较调皮学生的一两个闪光点,给他安排一个职务,目的是为了激励和约束他。  相似文献   

12.
儿童道德感的发展问题首先引起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关注。但迄今为止,西方国家构成道德教育基础的三大理论——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都忽视了对早期儿童道德感发展的研究。这三大理论都认为儿童基本上是自我中心的、享乐主义的、非道德性的。幼儿阶段道德感基本上没有获得发展,也没有必要进行幼儿道德教育。然而三大理论在最近几年内受到严厉挑战。  相似文献   

13.
江华官话“崽”字的使用分两类,一类是作实词,表示“小孩、儿子”之意;另一类是作词缀,表示小称。拿江华官话与长沙话(新派)的“崽”字作比较,无论是从使用范围看,还是从虚化程度看,江华官话都比长沙话要大要深。江华官话“崽”字的虚化既有词义引申中的联想的原因,又有语言的补偿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有一段文字:“问何以为官?曰……堂上一呼,阶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这段对“官”的解释,活画出剥削阶级官老爷的横暴嘴脸。我们知道,原始的氏族社会中是无所谓“官”的。大概从奴隶社会开始,才有“官”。从那以后,“官”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人们一提到旧社会中的官,便很自然地会联想到使人“侧目视,侧足立”的凶暴形象,也会自然地联想到“官大一级压死人”这句老话。  相似文献   

15.
“官极”必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学生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的培养,仅仅是靠当学生干部,即当“官”的途径去实现的话,那么“官”位意识就会得到强化。其结果,易使学生产生非“官”不管事、“官”即是管、“官”即荣誉等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16.
如今,权这个东西真是好用。没教过书的官可以当教授;没有什么科研成果的官可以当研究员;略知文玉的官可以当大部头著作的主编。自从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突然发现没有学问就不时髦了,没有学问就发展不了,于是,将“理论联系实际”这块金字招牌“彬’了起来,“行政官”一下子就变成了“学问官”,什么学会的理事长、会长,什么丛书、词典的主编等等,都心安理得地当了起来。有的官,原本只在某一领域有那么一点点造诣,一旦官位晋升,立即变得学问大了,什么领域都敢插手,什么样的硕士都敢带,什么样的博士都敢把。…  相似文献   

17.
开学了,我“当官”了。别看官不大——本班第五小组的小组长,在本班连个“九品”也算不上,但毕竟大小还是个“官”。“官”就要有“官”的样子,有个“官”的作风。我这个平素与“官”无缘的“官迷”过了一回足瘾,到如今,已过了半个学期,先前那种刚“当官”的新鲜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你问我一句“当官”的感觉如何。哎,说真的:真累!  相似文献   

18.
在“红学界”,围绕“护官符”及其第四回,人们早就说过了千言万语,肯定还将有万语千言.笔者才疏学浅,自谓悟出了一点新意,不揣冒昧,斗胆道来.一、“护官符”是一部高度浓缩的“官场现形记”我以为,倘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护官符”堪称高度浓缩的“官场现形记”.作者高度概括了旧官场的种种弊病,扣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采用生动的形式,作了形象的表述.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被分为认知、情感两大领域,即以语文知识种语文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认知领域和以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及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趣。”这正是从认知与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为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目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如果把这些情感因素定在高级情感的层次上,它应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和活动感。下面就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中的情感内容作粗浅的分析,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唐钧 《教师博览》2005,(12):20-22
中国的“民官比”到底有多大?“26个百姓一个官”,是最流行的说法。实际上,在这个数字得出的过程中,“官”和“干部”以及“吃财政饭的”、“吃皇粮的”混为一谈.“官”的外延实际上是在被不断地扩大再扩大,最终“算”出了一个“4572万”的耸人听闻的庞大数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