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女性主义是个令人费解的概念,很多学者把它直接等同于妇女解放理论的集合,以至于有人认为女性主义乃是一种普世价值。须知女性主义这种西方妇女思潮尽管纷繁复杂,但其实质是建立在资本主义自由主义思想之上的中产阶级妇女的特定思想。  相似文献   

2.
西方教育理论中的女性主义思潮以其对性别与教育的独特理解,为我们提供了与世界教育对话的新途径,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女性教育与妇女解放的互动关系。可以说,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妇女解放的思想并不只是要在两性心理、心理、社会差异等基础上强造一个平等的世界,而是要在两性和谐共处的基础上,争取最大限度的共同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神学是世俗女性主义运动在宗教领域的扩展和深化,在当代发展中有着全球性关联,重点批判性别歧视,以神学方式表达了"妇女解放"的主旨.女性主义神学流派纷呈,菲奥伦查、特利波、卢瑟等领军人物的女性主义神学研究视域各异,展现了异彩多维之立体景观.  相似文献   

4.
职业女性是后现代社会语境中发展成熟起来的新的女性形象,职业女性不仅开启了妇女解放历史上的新篇章,而且营造了女性主义文学中的新形象。本吝分析了当前文学对职业女性生存状态的反映以及职业女性的躯体化写作倾向,并从两性文化的角度反思了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厘清女性主义运动的三次思潮的历史演进的基础上,归纳女性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和女性主义方法论,进而深入到现代西方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女性主义思潮,并描绘出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认识论、方法论以及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中的女性主义研究的内在脉络。  相似文献   

6.
试析西方教育理论中的女性主义思潮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从女性主义教育的思想基础女权主义运动入手 ,分析了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激进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黑人女性主义、心理分析的女性主义和批判的女性主义 ,在此基础之上 ,论述了女性主义教育富有个性的研究对象、鲜明的研究主题和独特的研究视角 ,最后 ,展望了女性主义教育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在美国不仅遭到了男性作家的排斥,还遭到女性主义作家的否定。其原因并非像一些西方白人女性主义批评家所说,在于赛珍珠的作品没有反映出女性主义的文学传统,而在于赛珍珠是一个根植于东西方两个世界的独特的女性主义者。从第三世界女性主义视角来看,赛珍珠虽然身为西方白人中产阶级妇女,谙熟西方白人女性主义的理论,但她由于从小生长在第三世界,十分了解第三世界妇女的真实生存状况,所以她在创作上摆脱了西方白人女性主义的褊狭。作为一位真正的女性主义者,她极具前瞻性的思想现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赞扬。  相似文献   

8.
西方女性主义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各派别对两性教育的关注及解决两性之间不平等的措施和策略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文章主要运用自由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和社会女性主义"三大家"的理论框架分析性别与教育。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课程观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女性主义课程观的基本特点是:特别关注课程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主张建构服务于妇女解放的课程。女性主义课程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反对性别偏见的合理性,也存在着女性认知优越的偏见。它对我国的课程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产生及流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分析了西方女性主义两次浪潮产生的背景,介绍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中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等流派。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权力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一,从政治哲学角度阐述了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公共权力存在的道义基础和终极价值;第二,从国家和社会的二元分立角度阐发了公共权力的起源和本质,揭示了公共权力的社会本位;第三,辨证考察了集权和分权、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权力监督制约的人民主体性。联系当前我国公共行政领域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权力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如下几个有益视角:第一,公共行政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发展;第二,公共行政要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沿着行政社会化方向迈进,做到权力下放;第三,加强公共行政廉政建设,关键在于制度设计上要保证人民享有监督权。  相似文献   

12.
为创立中国现代性语境中的"新怨恨"理论,整合现代西方怨恨研究述要,论及意大利的布鲁诺、阿尔贝蒂,法国的笛卡儿、薇依、帕斯卡尔,荷兰的斯宾诺莎,英国的洛克、休谟、斯密,美国的富兰克林、梅、蒂利希,德国的康德、歌德、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尼采、韦伯、西美尔、舍勒,丹麦的克尔凯郭尔,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阿德勒、舍克等人的怨恨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歌德和席勒同是18世纪德国狂飙运动的主将和启蒙主义文学的代表,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有关文章和书信中谈论过这两位伟大的作家,其主要内容:一是用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精辟地论述了歌德世界观和创作的两重性;二是明确肯定席勒的早期创作<强盗>和<阴谋与爱情>的意义和价值,指出前者"歌颂一个向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青年",后者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同时对"席勒式"的唯心主义的观念化的创作倾向进行了批评,提出了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两种不同的美学范式.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以及伟大领袖毛主席都对社会的发展阶段作出过设想和探索。尤其是毛泽东主席,他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无法磨灭的,他的一系列探索对社会主义发展起到过积极的影响。邓小平在继承这些伟人探索理念的前提下,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结合本国的国情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它对我国国情作出了准确的定位,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固有的国情的重大成果。这一理论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在已经进入21世纪之初的当代,仍然是我们必须坚守的理论之一。本文主要对这一理论的内容和意义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在我国致力于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时期,重温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可分为对社会保障的一般性论述、对资本主义社会保障的批判性剖析和对未来社会社会保障的预见性构想三个层次。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为指导,我国在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应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强化国家的主导责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确保社会保障的公正、公平和可持续。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恩格斯法学理论内核的研究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的必要前提。该理论内核并非明晰于马恩著述之中,而是通过其指导下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判断而显示出来的。从那些理论判断中剖析出该理论内核的实质内容,认为其发端于两个理论预设并决断于对现实的思考,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的基本命题之中。  相似文献   

17.
1846年初,马克思恩格斯对正在写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了结构调整。这次调整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一次实质性升华,没有这次升华,也就没有现在的第一卷第一章,亦即没有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比较系统的正面阐述,因此深刻地理解这次调整,对于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这次调整的全部文本就体现在广松所说的大束手稿和小束手稿中,本文重点论述小束手稿的形成及其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根据人类学经典之作《古代社会》和马克思就此书留下的笔记所著。在书中他对摩尔根有关社会进化的动力、路径的略显唯心的说法进行更正;基于私有制线索完成了对现代阶级社会的批判性解读,为摩尔根朴素的唯物思想做进一步阐发和补充;在对人类文明社会之后进行预言时和他达到精神默契,并为其找到唯物主义科学的可靠依据。从《古代社会》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理论发展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谈到的劳动创造了美是以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为基础的。从哲学的理性角度看,美感不能证明"异化劳动创造了美"。合理的表述仅仅止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原文的表述"劳动创造了美"。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不仅深入阐释了人的本质及其构成要素,也深入分析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及其生成的本质,同时还区分了人的本质与人的本质表现样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重点探讨了人的三重本质表现样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