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论证了中国养生体育的认知模式,即“人——天”相应的一体观察,“内——外”结合的辩证省悟,并形成以“阴阳”、“五行”、“气”为主体的理论体系。古代中国人认为,世界象人一样是由阴阳(男女)二性交合的产物,并具有“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物质结构、性质、功能特征。人和自然界的生命活动都是由于“气”的运行和转化。人要生命长久,就必须保证人体中的“内气”与外界的“外气”不断运行和转换。从而产生了以“导引”、“气功”为主要特征的养生体育形式。中国养生体育的认知模式虽有其科学性,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随着历史的前进,它必将沿着“分析与综合”、“理性与直觉”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体育活动是人以自身为对象来进行改造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体育对人的创造,绝不是可以简单地归于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运动,仅仅从生理学的角度来鉴定其实质和判定其价值。因为很清楚,把体育禁锢在生理学的圈子里研究,把人的生命运动仅仅视为一个自然的过程,就始终不可能真正使体  相似文献   

3.
<正> 保健气功是中国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近十余年引进到学校体育领域,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一、保健气功具有德育功能 各类气功都以修德为本。“修德”包括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和遵从社会约束两大方面。学校开展保健气功活动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有明显的一致性和相容性。实践证明,学生练功后自控能力增强,行为文明,遵纪守法,助人为乐,宽松和睦。 二、保健气功具有开慧益智、挖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精华导引行气是我国古代研究生命科学的结晶。气功是祖国医学之精华,是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保健运动,也是医疗保健与体育相结合的一种健身方法。气功,即练气练意的功夫。“气”,呼吸之意;“功”,用意识调整呼吸和姿势的练习。以意引气循经运行,从而促进并增强五脏六腑功能的气化,气行则血行,以此达到治病强身之目的。气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在长期与大自然斗争中总结、整理、提高而逐渐完善起来的一种保健强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传统锻炼方法。勤劳、勇敢、智慧  相似文献   

5.
合气道入门     
合气道是植芝盛平(1883一1969)深入研究了日本传统武术,兼收并蓄众家之长而成的现代武道。合气通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重视“气”。“气”的内涵丰富,既表示客观存在的自然之气,也表示抽象之气,如杀气、灵气、生气、霸气等等,还表示维持生命活动的抽象力。中国古代思想家淮南子对气的定义为“气乃生命之本也”;古印度哲学中称气为“卜拉那”,也认为气是宇宙的本源,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合气道认为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源性力,极为重视“气”的修炼。二是讲究气、。C、体的统一D植芝盛平认为“合气”的本质是:借助绝妙地活用作为…  相似文献   

6.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生命之本。《庄子·知北游》里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素问·举痛论》也说:百病生于气也",强调的都是"气"之于人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中医养生保健以养气为首务,讲究以气养生,认为以气养生有延缓衰老、祛病延年的功效。那么怎样养气才能获得健康和长寿呢?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运动的文化特质和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论犹太人问题》)作为恢复人的本质与价值的生命活动及社会实践,体育意味着一种人的解放。体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 从文化的角度看,体育决非仅仅是人的自身潜能的开发过程。也就是说,决不仅仅意味着人的生物  相似文献   

8.
体育本质的揭示,对体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意义。关于体育本质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体育界争论迭起,众说纷纭。研究认为对体育本质再认识应以遵循“个体与群体统一、系统与过程统一、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规律为前提,廓清体育与文化教育的关系并探寻与揭示体育对生命、生活的意义,以“接受—创造—再接受—再创造”的体育文化生命机制为认识路径,才能实现对体育本质世界的通达。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载体创生并传承身体有关的文化,以反复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展现人的体能、技能和个性,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愉悦身心,提升生命与生活的质量,促进人与社会共同进步与发展的活动与事业。  相似文献   

9.
浅析景颇族"目瑙纵歌"的文化传承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瑙纵歌”是景颇族最隆重的宗教祭奠仪式,已演变为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活动。“目瑙纵歌”记载着景颇民族文化的历史,源自远古时期的“目瑙纵歌”何能以顽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本文分析研究了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文化传承价值,以促进“目瑙纵歌”自身的科学化发展,使其成为既蕴涵传统意味又具有现代活力的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体系以人为本, 以“养生乐心”为核心, 导出了体育的本质问题: 体育行为发端于养生乐心、提高生命质量之需要, 从而发生兴味, 产生参与体育之动机。通过体育活动, 人达到养生乐心之目的, 从身心两方面完善人之自我。是为本文对毛泽东体育思想之阐释。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近现代体育发展浪潮中,同自身整个传统与历史命运一样,东方自身几千年来的体育传统与价值被迫中断萎缩。然而,当今以西方文化传统及工业文明为背景的、以竞技运动为主体并以奥运模式为最高形式的世界体育主流已然陷入由其本身固有缺陷所带来的危机与窘境之中。由此,当今世界开始发现并复归古老的东方体育价值。由中国印度及日本所代表的东方体育基本特征是人的生命潜力和身心潜能的内向开发与实现过程。它欲通过人的身心修炼来追求个体的、自我的、内在的生命价值与身心完善,以实现自我生命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视阈中我国体育教学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一种倡导关注生命的完整性(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自由性与独特性,促进学生主动积极 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生命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人的生命是由自然生命、 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构成的完整生命出发,阐释生命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对我国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现象进行检视,并简陈其回归途径。 认为,体育教学是以学生的生命存在为逻辑起点,以生命发展为逻辑主线,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生命完善为落 脚点的教育实践活动。我国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侧重表现在学生自然生命的“去兽性化”、精神生命的“去个性化”和社会生命的“去责任化”。 为此,体育教学须以学生的生命存在为逻辑起点,尊重和敬畏生命,以生命发展为逻辑主线,理解和感悟生命的真谛,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学生生命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体育教学的生命回归。  相似文献   

13.
体育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对自身价值认识深化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体育以人类自身为服务对象,以健身和娱乐两大功能从物质上、精神上维系人的健康,不断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人的体育需求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的,是人类高于温饱的较高层次的要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的代表作之一《体育颂》把体育称为“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对所有人来说它犹如“高山之巅出现的晨曦”,给全人类带来希望和阳光、带来生活的动力。体育是一种文化,它不同于动物出于本能的出击与自卫,它是人类数百万年来智慧的结晶。随着人类的进化、体育的性质也在迅速地变迁。在古代严酷的生存竞争  相似文献   

14.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格言,早已为大多数人所认可。但不能说所有的体育活动或者一种体育活动不论强度大小,都能给人带来健康。体育活动是刺激身体各器官的手段之一,人们的健康水平取决于体育活动给各器官刺激的强度、活动量及频度(每周次数)的大小或多少。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体系以人为本,以“养生乐心”为核心,导出了体育的本质问题:体育行为发端于养生乐心、提高生命质量之需要,从而发生兴味,产生参与体育之动机。通过体育活动,人达到养生乐心之目的,从身心两方面完善人之自我。是为本文对毛泽东体育思想之阐释。  相似文献   

16.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和期盼的“商报杯”西藏首届 7人制足球赛7月10日10时在拉萨市体育场隆 重登场。此次7人制足球赛赛时15天。 开展各类体育竞赛,建立活动推动平台。体育的 生命在于“赛”、在于“动”。比赛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 与,激发人们对体育的兴趣。赛多了,必然会形成一 种浓郁的体育氛围,增强全民体育健身意识,起到 “杠杆”作用。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竞赛“杠杆”作 用,我们将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来开展各类活动赛事, 充分发挥各体育协会开展单项性基础赛事,充分结 合现有场馆设施和条件,举办上规模的体育赛事,起 到示范、引导作用,通过举办体育赛事活动,推动全 民健身活动在我区蓬蓬勃勃地开展。 仅靠体育行政部门的力量,采用传统的“包办”、 “独办”的老方法,是难以开拓和拓展体育工作新局 面的,也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为  相似文献   

17.
体育本质实践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实践的特点——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视角论证了体育是一种实践活动,从而确立了体育的“属人”性,与动物的运动得以区分;在此基础上,从体育实践与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在对象、目的、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对照,论证了体育是一种改造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从而与其它实践活动相区别,进而从体育的身体运动和身体运动目的的特殊性论证了体育是一种以提升人的物质属性意义上的身体健康水平为主旨的改造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最终揭示了体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西方传统体育的保健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心理保健的法则、中西方传统体育的心理保健特点等问题进行研究。结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对心理保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传统体育的心理保健价值主要在于“抑苟太过”,西方传统体育的心理保健价值则主要在于“救其不及”;只有因人而异地进行中西方传统体育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心理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院体育教学如何结合中医专业,是我们近几年来一直在探讨的课题。我们在体育教改中,将民族传统保健体育的开展作为重点,使学生人人都学会几套传统保健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这样在智育和体育两个方面的知识结构中,就形成了将传统中医学和民族传统保健体育相结合的模式。一、在教学中,普及“两拳一剑”民族传统保健体育种类繁多,我们选择了初级长拳、简化太极拳、初级剑为基本教材;在教学时数安排上,作为重点项目论,每套拳学习时间安排8—10学时,超过了其他普修项目的学时数。“两拳一剑”安排在第一至第三学期(第二学年上  相似文献   

20.
庄子和卢梭分别是中西方自然体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两者思想有惊人相似的一面,也有同一命题中的个体差异。庄子与卢梭自然体育思想集中表现于他们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充分肯定和用自然规律来进行养生保健和身体锻炼,从而培养自然人性和理想人格的思想上;回归自然的体育的途径上都是以自然法则为体育养生锻炼的理想准则;都持有“尊生”“重生”的思想,提倡对生命加以呵护。但是他们对相同命题的理解又不尽相同,以致两者的体育思想体系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