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在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心理弹性是大学生面对心理困惑的积极应对方式.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探索心理弹性的培养,能有效降低其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概率.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可通过加强积极情绪体验,培养稳定的主观幸福感;树立积极理念,引导其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归因;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完善人格等诸多途径.运用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进行积极干预,对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给学校进行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提供参考,我中心采用UPI《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表》对全院3609名新生进行心理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新生中心理可能存在心理障碍者或不健康者占10.2%,其中心理已经出现异常的学生占到2.3%,反映出我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基本正常;由"既往病史"与"精神遗传"的群体相对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教师要格外关注;学生主要心理症状集中在"情绪""交往"与"自卑"三个方面:另外,只有3.43%的学生"曾经接受过心理卫生的咨询和治疗"。这说明我们目前的心理卫生服务现状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基于以上情况,结合大学新生心理特点,建议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开展系列心理主题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服务、营造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等多个方面来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但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中,教师与学校环境的作用不可低估。当前高职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失衡、焦虑、压抑、紧张、渴望、失控心理,不仅对教师本身和教育教学的质量造成了危害,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也造成了危害。因此,必须高度关注高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增强他们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即心理学领域中的心理资本,属于一种特殊的心理资源,可以帮助个人心理健康得到稳定发展。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最常接触的教师群体之一,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以心理资本角度研究高校辅导员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期对大学生发展、辅导员素质能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综述法,阐明高校健美操教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要想更好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领导应重视对教师的培训,教师自身应改变教育观念,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在具体实践教学中,健美操教学应与心理教育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更自信更快乐地生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学习能力、思想素质的提高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很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由此导致自杀、自虐、凶杀案件频繁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要实现心理教育课程化,二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三要引导学生参与人际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7.
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不仅关系到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因此,学校要采取积极措施,如构建工作体系,优化校园心理环境,形成工作模式,提升教师心理素质,从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改善教师的人际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师职业前景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吉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实践,总结心育教师培训的问题,结合教育心理学及管理心理学理论,探索心理教师培训的专业化道路,提出具有心理学科专业特点的教师培训新思路:项目设计——分层分类精细化;培训形式——实践体验式;培训内容——引领需求和迎合需求相结合;培训管理——自主管理为核心等。文章对增强心理学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专业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积极的力量与美德,倡导积极的心理价值取向。在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中,教师应尝试将积极心理学中积极情绪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相关理论引入情绪管理团体辅导中,并注意结合学生的情绪特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进而提升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调查数据显示,国内外中小学教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照分析武汉市与新加坡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借鉴新加坡相关政策措施,我们得到如下启示提高教师收入水平,改善教师的经济与物质条件;倡导尊师重教风气,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减轻教师工作压力,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引导教师自我评估,改善教师心理状态;倡导和谐氛围,协调教师人际关系。在教师心理支持系统方面,要帮助教师学会自助;改善教师生活内外围环境;成立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立教师甄别筛选制度。  相似文献   

11.
就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而言,国家主体从宏观、指导性方面做出强制规定,而学术研究团体对其多从不同的学术研究范式做出不同的理解,具体到学校层面学校主体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具体规定往往是缺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标、内容往往与学校校训是脱节的。内蒙古师范大学校训——献身、求实、团结、奋进,集中体现了学校治学、管理和育人精神的价值诉求,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追求不仅是维护心理功能正常,促进校训中蕴含的几组关键心理品质的优化和完善,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诉求的重要内容。在尊重和承认学校管理、学科教育活动的独特原则基础上,要发挥学校活动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应知晓无条件积极关注、协调心理结构、非教导性心灵感悟、解决实际问题与心理问题相结合、心理知识获得和具身体验相结合这五个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然而,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正日益凸显。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情绪、人际交往、人格等方面。对此,从学校的角度来讲,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不断完善心理咨询结构,开辟新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阵地;从学生个人的角度来讲,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是心理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开展心理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是提高心理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学校心理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开发和建设学校心理学实践课程体系,对心理学实践课程教学的内容设计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以期培养应用心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心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师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是为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社会的需要。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我国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相一致,在学校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建设积极组织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可以增强学生积极情绪体验,设计恰当的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提高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意义及其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指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2)加强校园科技文化建设;3)加强学生的心理保健;4)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大一学生在面临挫折,面对逆境时,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很低。本文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通过逆商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细微的潜移默化的情景教育;积极主动进行自我的心理疏导;正确对待心理咨询;引导大一学生通过心理测试来对逆商进行监控;主要引路人是教师这六个方面来开展对高职院校大一学生的逆商进行培养,借此来提高他们自身素质,磨炼意志,增强心理免疫力,从而提高对社会生活和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健康的心理水平与就业满意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索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指标体系,对提升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有较好的现实意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备心理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在其《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指出:"教师有关于有效教学的知识,很大程度是属于心理学的,教与学是心理过程,而懂得这一过程的教师便能更好的发展有效教学的程序和技术和效力。"在提倡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重视将心理学效应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地应用心理效应以促进有效教学互动是一门艺术,我们首先应当承认生物教学互动中确有心理效应存在,然后需要学习与研究心理  相似文献   

19.
野外生存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心理学量表(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浙江学院参加野外生存活动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心理测量,并将结果与普通大学生进行了横向比较,结果表明:开展野外生存活动教学明显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焦虑”4项因子上,效果显。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对净化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着一定弊端,在切实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上还有很大距离,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本文从梳理社会工作的定义着手,探讨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区域,总结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大学生思想、心理稳健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