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柔性三脚架配体1,3,5-三(1,2,4-三氮唑-1-亚甲基)-苯(ttmb)和有机金属双羧酸1,1'-双(3-羧酸-1-丙基)-二茂铁(H2bfcs)与Cd(Ac)2·2H2O或Cd Cl2·2.5H2O的自组装反应生成了两个未被报道过的二维(2D)双节点(3,4)-连接(42·6)(42·63·8)型配合物{[Cd2(bfcs)(Hbfcs)2(ttmb)2]·10H2O}n(1)和[Cd Cl(Hbfcs)(ttmb)]n(2)。这两个配合物都是平面层状结构,不同的是,1是由有机金属双羧酸阴离子bfcs2-连接一维(1D)波形梯子链形成的,而2是由无机阴离子Cl-作为链接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含能配合物[Ni3(3-atrz)6(H2O)6][Ni(pda)2]3·12H2O(1)(3-atrz=3-氨-1,2,4-三唑,pda=吡啶-2,6-二甲酸),利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中性结构单元:[Ni3(3-atrz)6(H2O)6]和[Ni(pda)2],其中配体3-atrz-采取μ-N1,N2配位模式,配体pda2-采用三齿螯合配位模式.借助DSC实验技术研究了配合物对推进剂主要组份黑索金(RDX)、奥克托金(HMX)、吸收药(NC/NG)和高氯酸铵(AP)热分解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氢氧化钴、丙二酸(mal)和三吡唑甲烷(tpm)合成了氢键连接的超分子配位化合物[Co(mal)(tpm)(H2O)]·2H2O,该化合物的晶体属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5.414(3)(A),b=9.1174(18)(A),c=12.886(3)(A),α=90°,β=90°,γ=90°,V=1811.0(6)(A)3,Z=4.结晶水与配位水之间存在强的氢键相互作用,将配合物连接成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4.
[Co(bpdc)(H_2O)_2]_n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个新的Co2+配合物[Co(bpdc)(H2O)2]n(bpdc=2,2’-bipyridyl-3,3’-dicarboxylato),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676(3),b=8.070(2),c=13.028(4),α=γ=90°,β=100.303(3)°;Z=4,D=1.854mg/m3,V=1207.8(6)3;[I>2σ(I)].该配合物为八面体结构,通过Co2+和一个配体bpdc的两个吡啶N原子、另外一个配体bpdc的两个不同羧基的O原子和两个配位水分子的O原子所构成.bpdc作为桥连配体,连接着两个中心Co2+,构成一维无线链,进而通过氢键形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文章合成了一个羧酸取代型杂氮配体:1,3-二(亚甲基羧基)咪唑(Himda),以及Cd过渡金属配合物:[Cd(Imda)2(H2O)4]·2H2O(Ⅱ)·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过渡金属配合物的中心金属原子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4-硝基邻苯二甲酸为主配体,1,4-二(1-咪唑基)苯为辅助配体,通过与醋酸锰反应合成了金属锰配位聚合物{[Mn(4-Nbdc)(bib)1.5(H2O)]·0.5H2O}n,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和元素分析测定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晶体参数为:a=7.6674(3),b=11.9165(6),c=14.1903(7);α=93.515(4)°,β=91.452(4)°,γ=100.113(4)°,V=1273.15(10)3,Z=2,Dc=1.605mg/m~3,最终偏差因子R_1=0.0542,wR_2=0.1514(I>2σ(I)).经过4-硝基邻苯二甲酸和辅助配体1,4-二(1-咪唑基)苯与金属锰配位形成一维阶梯链状结构聚合物,并通过氢键和π…π作用进一步形成完整的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一个新的钴的[Co(C4H3N2CoO2)2(H2O)4](C4H4N2CoO2=4,6-二羟基嘧啶),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3.528(3),b=7.2240(13),c=13.001(2);α=90°,β=109.448(2)°,γ=90°;V=1198.0(4)3,μ=1.485mm-1,Dc=1.958 Mg/m3,F(000)=724,R=0.0302,wR=0.0894(I>2σ(I)).在配合物的结构单元中,Co原子与两个4,6-二羟基嘧啶和四个水分子配位,形成略有畸变的拉伸八面体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单元[Co(C4H3N2CoO2)2(H2O)4]之间进一步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相互交叉连接在一起形成三维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利用四水醋酸锰,[1, 10]-邻菲罗啉, 4-(4-羟基吡啶基)-1, 2-邻苯二甲酸,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金属有机配合物[Mn(L)(phen)(H_2O)]·H_2O,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为:a=10.5357(4)?,b=10.7779(6)?,c=12.2105(6)?,α=72.990(5)°,β=65.808(4)°,γ=65.339(5)°,V=1136.99(9)?~3, Z=1,M_r=1084.71.配合物每个结构单元由两个Mn离子,两个邻菲罗啉,两个4-(4-羟基吡啶基)-1, 2-邻苯二甲酸配体,两个配位水和两个结晶水分子组成.配合物在空间堆积之后形成了一个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种新颖的配合物[Zn(H2O)(bpp)(Bript)2]n(其中,bpp=1,3-二(4-吡啶)丙烷,H2Bript=5-溴间苯二甲酸),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结构.晶体数据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为:a=7.862(3),b=27.530(10),c=9.664(4),β=96.694(6)°,V=2077.6(13)3,Z=4,Dcalc=1.677 g·cm-3,μ=3.141 mm-1,F(000)=1056,R1=0.1119,wR2=0.2760.在配合物中,Zn原子被5-溴间苯二甲酸离子连接为一维链,这些一维链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连接在一起形成二维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乙二醇双(2-氨乙基醚)四乙酸(ethylene glycol bis(2-amino ethy)tetraacetate:EGTA)和氯化铜采用溶液蒸发方法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成功合成双核铜配合物Cu2[EGTA·2H2O]·2H2O.该晶体的结构数据是在单晶衍射仪进行收集的.通过晶体结构分析,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如下:a=21.013(4)A,b=7.5503(1)A,c=13.577(2)A,β=90.877(2)°,V=2153.8(6)A3.在化合物中,铜离子分别与配体的三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以及一个水分子成键,采取五配位四面体构型,铜离子空间构型是畸变的四方锥.另外,游离的水分子与配体的氧原子形成氢键而构筑成超分子.  相似文献   

11.
CdSO4·8/3H2O与5-氨基四唑-1-乙酸(Hatza)(Hatza=5-aminotetrazole-1-acetic acid)及4,4′-联吡啶(4,4’-bipy)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反应,生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Cd(atza)2(4,4’-bipy)0.5(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此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主要晶体结构数据:空间群P21/c,a=10.356(2),b=13.482(3),c=13.230(3)?,β=111.18(3)(°).在此晶体中,Cd(II)与两个来自atza配体的两个氧原子、两个来自atza配体的两个氮原子、一个水分子的一个氧原子及一个4,4’-bipy配体的一个氮原子配位,配位数为6,配位构型为变形的八面体.每个atza作为双齿配体与两个Cd(II)配位,通过atza和4,4’-联吡啶配体的桥联作用,该配合物形成了沿bc面伸展的二维结构.相邻的面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结构.此外,在室温下研究了配合物固体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12.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配合物Na(H2pydc)(Hpydc)(H2O)3(H2pydc为2,6-吡啶二甲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晶体数据分析表明,配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I,a=0.690 48(14)nm,b=1.116 5(2)nm,c=1.120 O(2)nm,α=85.53(3)°, β=82.23(3)°,γ=87.16(3)°,V=0.852 2(3)nm3,Z=2,F(000)=424,R1=0.048 1,wR2=0.126 7.配合物的中心原子钠与分子形式的配体H2pydc的一个氮原子(N(1))和两个氧原子(O(1),O(3)),单阴离子形式的配体Hpydc的一个氧原子O(5),以及三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O(9),O(10),O(11))配位,配位数为7.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一个新的含N杂环二羧酸配体和草酸根离子的稀土配合物,其结构式为{[Gd2(Hpimda)2(μ4-C2O4).2H2O].2H2O}n(H3pimda为2-(吡啶-4-基)-1H-4,5-咪唑二羧酸),并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呈现草酸根离子作为柱子的三维框架结构,H3pimda配体把Gd(Ⅲ)离子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进一步堆积形成一维通道,其中容纳着自由水和配位水分子.磁性研究表明,一维链内相邻的两个顺磁中心Gd(Ⅲ)离子之间存在着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含水杨醛缩苯氧基乙酰腙的镍的配合物[Ni(C15H12N2O3)(C6H7N)](C6H7N=α-甲基吡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a=13.630(6)(A),b=6.826(3)(A),c=21.665(11)(A),β=108.245(17)℃,V=1914.4(14)(A)3,Z=4,Mr=420.10,Dc=1.458g·cm-3,μ=1.040mm-1,F(000)=872,R=0.0644,wR=0.1486.中心镍离子与水杨醛缩苯氧基乙酰腙配体提供的二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以及一个配住α-甲基吡啶的氮原子配位,形成了N2O2的平面正方形的配位构型.在标题配合物中,水杨醛缩苯氧基乙酰腙三啮配体以负二价的阴离子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5.
衣康酸、邻菲啰啉和硝酸铜在乙醇-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一种新型Cu(II)-邻菲啰啉-衣康酸三元配合物,即[Cu(C5H4O4)(phen)2]·(H2O)1.5·(C2H5OH)0.5(C5H4O2-4=衣康酸根),并经元素分析,IR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每个Cu原子与分属于2个邻菲啰啉配体的4个N原子和来自衣康酸根的2个O原子形成配位数为6的畸变八面体CuN2O2.配位分子间通过芳环π…π堆积作用形成一维超分子链.  相似文献   

16.
一个新型单核配合物[Fe(MeCN)_2(H_2O)_4]·HL (1)由FeCl_3·6H_2O、2,4-二羟基-1,5-苯二磺酸(H_4L)在乙腈(MeCN)的水溶液中反应获得,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在配合物1中,阳离子组分[Fe(MeCN)_2(H_2O)_4](3+)含有Fe(Ⅲ)中心是六配位,呈现八面体几何形状,其中两个乙腈分子互为反向占据Fe(Ⅲ)中心的轴向位置,四个水分子在赤道线与Fe(Ⅲ)配位.阴离子HL(3+)含有Fe(Ⅲ)中心是六配位,呈现八面体几何形状,其中两个乙腈分子互为反向占据Fe(Ⅲ)中心的轴向位置,四个水分子在赤道线与Fe(Ⅲ)配位.阴离子HL(3-)提供电荷平衡,其平面处于近似垂直于两个乙腈分子所在的阳离子轴.有趣的是,配合物1通过水分子、酚羟基与磺酸基之间的氢键作用和乙腈分子与阴离子上苯环之间的CH…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配位聚合物.配合物1的晶体数据为:C_(10)H_(17)FeN_2O_(12)S_2,M=477.23,空间群为I-42d,a=b=13.304 2(10)?,c=21.484 8(4)?,α=γ=β=90°,V=3 802.85(8)?(3-)提供电荷平衡,其平面处于近似垂直于两个乙腈分子所在的阳离子轴.有趣的是,配合物1通过水分子、酚羟基与磺酸基之间的氢键作用和乙腈分子与阴离子上苯环之间的CH…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配位聚合物.配合物1的晶体数据为:C_(10)H_(17)FeN_2O_(12)S_2,M=477.23,空间群为I-42d,a=b=13.304 2(10)?,c=21.484 8(4)?,α=γ=β=90°,V=3 802.85(8)?3,z=8,D_c=1.667 Mg/m3,z=8,D_c=1.667 Mg/m3,R1=0.0404,wR2=0.0957.  相似文献   

17.
在水-乙醇混合溶液中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oIm6]·SO4·2H2O(Im=C3H4N2,咪唑)并且培养出了配合物单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手段分析了配合物的结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六方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α=0.89999(15)nm,b=0.89999(15)nm,c=2.3080(8)nm,α=90℃,β=90℃,γ=120℃.V=1.619(7)nm3,Z=2,最终的偏离因子R=0.0862,wR=0.2505,GOOF=1.040.六个咪唑分子的氮原子与钴离子配位,形成了八面体几何构型,在配合物的晶格中,还存在着硫酸根和两个游离的水分子.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钼磷酸盐化合物[(C10H10N2)(C10H9N2)(PMo12O40)]·(C10H8N2)2·7H2O,并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87700(16)nm,b=1.40329(12)nm,c=2.6543(2)nm;β=105.4510(10)°,V=6.7386(10)nm3,Dc=2.539 g/cm3,Z=2,Mr=2576.12,F(000)=4960.最终偏离因子R1=0.0548,wR2=0.1342.标题化合物分子由1个具有Keggin结构的[PMo12O40]3-、2个质子化的4,4'-联吡啶分子、2个未质子化的4,4'-联吡啶分子及7个水分子构成,分子中存在丰富的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合成了一个三元混配单核配合物[Cu(2,2’-bpy)(D-HCam)2]·2H2O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均为四方晶系,P41212空间群,配合物的晶胞参数:a=2.11062(4)nm,c=0.70146(3)nm,V=3.12481(16)nm3,Z=4,F(000)=1380,R1=0.0273,wR2=0.0721。有四个原子与中心铜离子配位形成稍微变形的四边形配位环境,配合物中存在丰富的氢键,将配合物扩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种未见报道的标题化合物((C5N2H6)3(C5N2H7)3[(PO4)Mo12O36]·2H2O,Mr=2403.00)并得到单晶,晶体衍射实验发现其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体学参数:a=13.316(3),b=22.414(5),c=20.063(4),α=90.00(4)°,β=100.743(3)°,γ=90.00°,V=5883(2)3,Z=4,Dc=2.713Mg/m3,μ(MoKα)=2.608mm-1,F000=4604,最终R=0.0596,wR=0.1345,GoF=1.042.配体由由簇阴离子[(PO4)Mo12O36]3-之间通过端基氧与2-氨基吡啶形成氢键而相互连接,中间填充了一些水分子及2-氨基吡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