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写在前面的话: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再次进入新阶段。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市“双减”专班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扎实开展“双减”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天津注重抓好校外义务教育培训机构风险防控、数量压减、合规转型以及规范办学等工作,努力做到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同步推进、同向发力、全面过硬。据了解,围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天津市已制定30余项指导意见、实施方案、配套制度。截至2021年12月20日,天津市线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为92.17%,线上机构压减率为100%。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00%完成“营转非”工作。  相似文献   

2.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校外培训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培训行为明显规范。同时,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中也面临财务危机加重、合同纠纷攀升、就业难题凸显、转型发展困难、变异培训增多等衍生风险。为此建议:(1)协调部门行动,全面强化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规范治理;(2)健全审批制度,切实加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工作;(3)采取综合措施,力促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4)维护群众利益,深入做好现有机构费用清欠和员工稳岗工作;(5)做好维稳工作,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治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市的征求意见稿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这一条文。这种规定不仅是对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规范,也是对学龄前儿童的保护,彰显出极大的人文关怀和政策善意。体育类校外培训炙手可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双减”政策的实施给学科类培训行业带来极大阵痛,很多学科类校外培训被叫停,遭遇前所未有的冰点,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体育类校外培训却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4.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作为校外教育的一种形式,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特长、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有数据显示,在实施“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仍有超过一半的小学生参加周末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有超过90%的小学生在寒暑假参加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虽然大多数家长保持理性选择,对学生参加该类培训持肯定态度,但目前还存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家长的功利行为偏离真正培训目的以及培训机构师资力量不足等亟需解决的问题,需在转变教育观念、丰富学校非学科类学习服务以及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以此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双减”是近期教育治理的焦点议题,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则是“双减”的重要内容。在国家仍是政治代表和家国责任的前提下,人民需要政府“有为”,治理无序的校外培训市场。有为政府的指引下重构的有效市场侧重于供给侧改革,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导向,重构的校外培训或服务的市场是公益而不是逐利的市场;第二,探索教育市场服务单位从家庭到学校的转变,通过学校购买服务,以学校为桥梁组织再分配教育资源则有助于缓解现有竞争压力,保障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第三,分类分阶段参与供给,改变现有校外培训市场以面向家庭的学科类培训一家独大的局面,鼓励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大力培育家长学校、素质教育以及面向学校的课后托管类校外培训市场,鼓励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朝后基础教育阶段转型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培训市场。在政府的指导和指引下,校外培训最终形成一个细分领域、细分对象、细分阶段、准入有序的培训市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青海教育》2023,(3):24-25
<正>尊敬的家长朋友们: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双减”工作以来,我省各地各部门综合施策、协同发力,省域内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全部压减,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逐步规范。为进一步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切实有效维护您和孩子的合法权益,防止校外培训机构“卷款跑路”“退费难”“非法机构开展培训”等事件发生,做到校外培训监管工作全范围覆盖、全流程监管,教育部建立了“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是“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的一款配套软件,该APP属于公益性、全免费的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7.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是教育体制优化的有效切入口。自“双减”政策颁布以来,我国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压减力度大,有证机构积极转型,无证机构完全停止培训行为,实现了中央“双减”文件“大大压减”的目标,扭转了校外培训过多过滥的局面。治理效果显著: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资本无序扩张得到有效遏制;校内课后服务供给常态化开展,助力实现减负提质;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学业压力有所缓解。但与此同时,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面临教育资源流失、违规行为较多、家长焦虑不减等诸多挑战。为了实现校外培训机构的有效治理而非单一压减,需要完善协同治理制度,逐步让市场发挥作用;对校外培训机构不能一刀切,需正视其积极作用;重视学生与家庭的实际需求,在减轻学业负担的同时促进学生多元化成长;借助校外培训机构的技术优势与产品优势,助力现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得以减轻,学生的主体活力得以释放,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进一步凸显,但也产生了教师工作时间延长致使职业倦怠感增强、师资短缺导致课后托管质量不高、学科类培训机构亟待转型却不知转向何方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借鉴国际治理经验,可以采取如下策略:出台政策,引导校外培训机构良性发展;政策引领,助推培训机构顺利转型;牵线搭桥,为培训机构提供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9.
据了解,围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天津市已制定30余项指导意见、实施方案、配套制度.截至2021年12月20日,天津市线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为92.17%,线上机构压减率为100%.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00%完成"营转非"工作.  相似文献   

10.
“双减”政策实施后,非学科类培训快速升温,出现了超时间、超任务、超兴趣、超能力的过度培训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校外培训机构、家长、学校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指向出现了错位。学生是培训的直接利益者,校外培训机构、家长、学校都是间接利益者。其中,家长是核心利益相关者,校外培训机构是重要利益相关者,学校是边缘利益相关者。四者之间形成了利益闭环链,是学生培训的“利益共同体”。引导培训需求、规范培训行为,调整利益指向、形成育人合力,构建和形成学习型利益共同体,是防止非学科类培训过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湖南教育》2023,(10):36-38
<正>“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长沙市开福区抓实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以“基础工作有序,特色工作抓实,亮点工作突出”为原则,确保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办学、良性发展。目前,开福区共有实际办学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61所,其中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5所,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36所,全部实现资金监管100%、课程上架100%、购课消课100%的全流程监管,监管资金共计900余万元。与此同时,对于违规办学行为,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联合推进综合执法体系项目试点,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双减”实施后江苏省家长课后服务需求的质性分析发现,家长课后服务需求主要关涉儿童、家长、学校、政策,学校课后服务及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在回应这四大主体的教育需求上尚存不足。校外培训机构的转型与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多从家庭这个“需求侧”方面考虑,通过促进家庭教育、提升学校教育、健全监管机制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义务教育获得长足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阶层流动及固化问题严重、教师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课外培训机构转型困难等困境。政府、家庭、学校、教师及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共同构成义务教育减负的利益相关者矩阵,其中,政府需调适政策制度,促进各方利益相关者协同合作;家庭、学校与教师合理诉求得到满足,调动其减负积极性;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发展,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各方利益相关者共同致力于构建良性教育生态环境,真正落实义务教育的减负。  相似文献   

14.
“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是“双减”新政的重中之重。为了解其实施成效,华东师范大学基教所五育融合研究中心向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152个地级市的中小学生、教师和家长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23567份,深度访谈10所校外培训机构相关负责人。调研结果显示:九个月来校外培训治理已显现初步成效:校外培训机构行为进一步规范、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家庭校外教育支出锐减,家长教育焦虑情绪得到部分缓解。同时存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困难、校内课后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升、教师负担明显加重、艺体类教育培训新“内卷”、政策配套改革不够及优质教育均衡仍需全面推进等难题。当下亟需系统设计“双侧”多主体协同复合治理机制,牢固树立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同时加强校外培训的产权治理,明晰不同减负利益相关者如各级政府、培训机构、学校、教师及学生和家长相互之间的教育权责关系,给学校放权,给教师激励,给学生赋能,共同营造各司其责,各尽其力,各安其心的教育治理生态。  相似文献   

15.
"双减"政策实行以来,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到2021年年底,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文章分析了大幅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之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四方面问题,即学科类培训机构"营改非"后的规范经营问题,如何治理隐形学科类培训问题,如何形成学校教育提质增效的长效机制问题和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问题,并给出建议,以实现"双减"确定的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湖南教育》2024,(1):22-23
<正>为进一步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效,严防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强化非学科类培训监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耒阳市在校外培训管理工作方面,紧紧围绕“规范执法、联合执法、为民执法”的思路,从建机制、强执法、补短板三端发力,实现无证无照培训机构基本禁绝、隐形变异培训全面清除、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明显规范的整治目标。  相似文献   

17.
“双减”是提升教育质量和规范校外培训的关键举措。校外培训机构的行业问题表现在教育与非教育两个层面,政府在校外培训治理中也面临着目标定位不准、创新方式不足、参与程度不够、协同配合不畅等困境。校外培训治理困境的深层原因涉及到校外培训机构的定位模糊、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唯升学”与“唯分数”的评价导向、治理问题的复杂多样等方面。疏解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困境,应设立从中央到地方治理校外培训的专门机构,制定校外培训机构专门性法律法规,优化省域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体系,探索政府助力校外培训机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8.
"双减"背景下,学科类与非学科类分类管理成为我国政府管理校外培训机构的主要方向.梳理相关政策文件发现,我国校外培训机构分类管理呈现由碎片化分类管理阶段走向体系化分类管理阶段的趋势,推动其发展的现实需求包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健康全面教育生态、维护家长学生切身利益、校外培训机构良性发展等多重需求.为推进我国校外培训...  相似文献   

19.
<正>有人这样评价已落地半年多的“双减”政策:终结了愈演愈烈的校外补课竞赛。“双减”政策的实施最高效地遏止了校外培训在资本作用下的疯狂扩张以及培训焦虑的蔓延。前不久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原来的12.4万个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经压减到9 728个,压减率为92.14%;原来的263个线上校外培训机构也压缩到34个,压减率为87.07%。中央“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当“双减”的阶段性目标完成后,重构良好教育生态将成为“双减”落实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备受关注。对我国东中西部6省30个县(市、区)的中小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采用泛精确匹配法(CEM)解决内生性偏误,研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减”背景下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参与人数略有下降,中小学生参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时间和费用基本保持稳定;参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能够显著改善小学生的抑郁情绪,但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作用不显著;参加校外非学科类培训对小学生抑郁、状态焦虑和积极情绪的影响在城市与农村学生、留守与非留守学生间均存在组间异质性;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参与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存在城乡、留守与非留守的组间异质性。相关建议为:应理性看待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让中小学生的教育更多回归学校和家庭;丰富学校课后活动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加强校外非学科类培训治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