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为了加强教材管理,提高教材质量,国家教委决定于今年八月审查根据现行教学大纲编写的中小学音乐、美术及初、高中体育实验教材。国家教委办公厅根据《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工作章程》的规定,对送审教材的有关事宜,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局) 下达了《关于音乐、体育、美术教材送审的通知》:  相似文献   

2.
<正> 自一九八二年漳州会议以后,太原市教育局就组织了中小学体育学科中心教研组的二十二名同志,利用业余时间讨论酝酿编写我市中小学体育课本的问题。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现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以下称《大纲》和《教材》)的内容选择和要求都是比较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它对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光有这样的《大纲》和《教材》还是不够的,还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的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体育教材是体育课本和体育教学内容的代名词。本文所讲的体育教材专指体育课本,它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与学的材料,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媒体。建国以来,我国的体育教材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人生观、三维体育观、终身体育观也在不断地得到改变;同时由于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贯彻实施,原有的体育教材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随之变革。  相似文献   

4.
近几十年来,我国中学的体育教学都有武术教材,青少年也都爱好武术。广东省新编体育课本中,高中武术教材有南拳,南拳是流行于我国  相似文献   

5.
谈谈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建国三十年来,由于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体育教材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编订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是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过程的。现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有关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教材的编订和变化等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启了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建设的新纪元。70年来,我国体育课程教材建设走过了一条波澜壮阔、接续前行的发展之路。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教材为例,回顾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70年的发展,总结梳理,并勾勒体育教材人的奋斗历程,探索教材建设的内在规律,这对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建设、提升教材质量,十分必要,且非常迫切。为了叙述方便,笔者以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广东省教育厅对体育教学改革极为重视,首先抓住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作为改革的突破口,1983年编写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体育试用课本(学生用书),三年来,得到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支持和试用。为了使中小学体育课本日臻完善,更加符合我省大部分地区使用要求,省教厅在不断实践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进行修改,并决定今年秋季开始要求有专职体育教师的中小学都要积极试行体育课本。为使广大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够熟悉和掌握教材,今年暑假组织了规模较大并以学习广东省中小学体育试用课本为主体的体育教材研究班。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史论纲(一)(1949年~1976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础,体育教学的发展是学校体育发展最重要的体现之一。教材建设与课程改革相伴而行。教材是实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与具体体现,也是进行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其建设发展历程,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体育发展的脉络。新中国成立60年来,体育教材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已经经过八次改版。为了全面了解新中国教材建设的历程,本刊特邀请我国著名学校体育家、新中国体育课程教材研究的开拓者与历史见证人王占春老师,对1949年~2000年间,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情况进行回顾。拟分三期刊登。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当前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深化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体育专业人才,体育院校的教材建设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结合我院“七·五”期间教材建设规划的实施情况,及“八·五”教材建设规划的  相似文献   

10.
全国第五次体育课本研讨会暨首届专题论文报告会于1889年9月14日至19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26个省市的正式代表68人,列席19人。国家教委体卫司陈建华同志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编辑室陈珂琦同志也专程来参加会议,并在会上讲了话。陈建华同志说:今后,国家教委将研究体育课本的问题,我国非常需要一套科学的体育教材,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是一项有作用、有意义的工作。有大纲没有教材,体育教学工作就不规范,随意性大,结果完不成教育和教学任务。1988年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同志对体育课本作了肯定。下一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体育专门人才,我院的教材建设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地总结过去,着眼于未来。现将天津体院“七·五”期间教材建设的实施情况和“八·五”期间教材建设规划的初步设想,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建设现状和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建设须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编写力量的整合,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化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操作性,体现先进性和时代性;民族传统体育教材体系的构建,应该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概念体系,规范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内容体系,构建立体式的教材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读罢王占春先生最近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2000年第一、二期上的的《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五十年》一文后,对建国后的体育课程与教材建设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我国现在体育课程和教材理论的现状也有了新的了解。的确,中国近代体育学科的历史还不到100年,新中国的体育课程建设也才刚刚50年,我们能有这样一个初步成型的体育课程框架和体育课程与教材理论,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了,这是我国几代学校体育工作者和体育课程教材研究者的心血和脚印。但是,作为面对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学校体育工作者和体育课程教材理论研究者,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国体育课程与教材理论研究比起素质教育对我们体育的期待,比起其他学科的课程与教材研究都还有很大的差距,因为毕竟我们学科建设的历史短,研究人员也相对匮乏。我们还不能满足于我们已有的成绩,也还不能认为我们的体育课程已经是建立了“完整的体系”,现在的体育课程与教材理论中确实还有许多尚未说明和尚待整理的问题。本文本着以上的认识和为我国体育课程和教材理论做点贡献的动机,仅就在《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五十年》(以下简称《论文》)文中提出的几个可以说是代表我国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教材”一词的用法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材”一词的用法最为广泛,但也比较含混。常见的用法大致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指教科书和课本,如“省编体育教材”、“全国统编教材”、“中学体育教材”、“小学体育教材”等。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专业教材建设5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的教材建设,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基本建设起一整套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体育专业教材,基本上满足了体育专业教学的需要。(2)基本建立了完整的高校体育专业教材编审体系,教材建设初步走向规范化。(3)基本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材编写、出版和发行体系。(4)培养了一支德才兼备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材编者队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材建设的发展过程是:一、沿用建国前教材与自编讲义时期(1949~1953年)1949~1953年,高校体…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新中国成立50年来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建设的情况进行了阶段性概括,从理论上探索了我国进行中小学体育大纲教材改革的时代背景,引述了俄罗斯中小学体育大纲教材改革的若干新鲜经验。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21世纪中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九、1996年-2000年,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将中学的体育课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课 人教版的义教,小学体育,初中、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始编写学生用体育、体育与健康课本时期,人教社也出版了第六套体育、体育与健康课大纲、教材。  相似文献   

18.
<正> 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活跃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在农村学校,加强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那么,怎样在一个县的范围内搞好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建设呢?我们根据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及省编体育课本的要求,从1985年起,用三年时间抓了全县乡(镇)中心小学以上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到1987年底,90%的学校已基本配齐,10%的学校也只是有少数体操器材未配齐。三年中,县、乡(镇)、校投资的体育经费达59.5万元。新建200米田径场4个,150米以上的小型田径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中学体育试用课本》的试行,是我国体育界的一大喜事,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从今以后,体育作为一门课程,上课有了课本,教学有了依据。使用《课本》,有利于体育教学规格化、科学化;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欢迎《课本》,积极试用《课本》,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改革形势的推动下,在体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历程中,我国的广东、太原、鞍山、长沙、上海等省(市)教育部门从他们工作实践中认识到,改革体育教学,贯彻体育教学《大纲》,必须和其它学科一样,让学生手中有一本《体育课本》。因而着手编写《体育课本》(学生用书),并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试行《体育课本》才短短几年,但已显示出它的生命力。1985年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了体育课本编写交流会,有十七个省(市)参加,当时只有广东省和太原市编出有中小学成套系列的体育课本。上海、鞍山、长沙等市只在部分年级编写。事隔一年,去年十一月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的全国体育课本编写和使用的交流会,不但有廿四个省(市)参加,浙江和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