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地美硝唑与牛血清蛋白的结合反应,发现地美硝唑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该猝灭过程主要为静态猝灭过程。从荧光光谱数据,由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析并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23℃时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K=1.03×10^4L/mol,结合位点数为0.70,结合反应的标准焓变、标准熵变、和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分别为~63.48kJ/mol,-96.22J/K,-35.00kJ/mol。  相似文献   

2.
证明了当0〈P≤1,1〈q1〈q2〈∞,1/q2=1/q1-β/n,a≥n(1/q1)时,分数次积分算子是HK^a,pq1(R^n)有界的,而且还是HK^a,pq1(R^n)到HK^a,pq2(R^n)有界的。  相似文献   

3.
题目设a,b,c为正数且abkc=l,求证1/a^3(b+c)+1/b^3(c+a)+1/c^3(a+b)≥3/2.(第36届IMO试题)本题是一道非常难得的好题.它的九种证法,充分展现了对称不等式的内在魅力,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硝基苯及硝基甲烷对5,5′-二苯基-2,2′-联唑(POOP)和反-1,2-双[2-(5-苯基唑基)]乙烯(POEOP)的荧光猝灭机理,发现硝基化合物对唑化合物的荧光猝灭作用主要来自其吸收竞争和无辐射能量传递.计算出硝基苯和硝基甲烷猝灭POEOP荧光的速率常数分别为3.0×1010L·mol-1·s-1和1.5×108L·mol-1·s-1,并解释了这一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齿轮齿根弯曲应力计算表达式σF=KFt/bmYFaYsa中齿宽b以及对在两轮齿宽不相等的情况下,运用σF2=σF1YFa2Ysa2/YFa1Ysa1求从动轮上的齿根弯曲应力提出商榷;并对式中从动轮所受的圆周力Ft2计算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Klambauer不等式的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Klambauer不等式:(1+1/n)^n(1+1/4n)〈e〈(1+1/n)^n(1+1/2n)(n=1,2,...)的一个加强:(1+1/n)^n(1+1/(1+1/√1+a)^n+1/√1+a)〈e〈(1+1/n)n(1+1/2n)(0≤a〈e(3e-8)/(4-e)^2,n=1,2,...)  相似文献   

7.
DNA分子中碱基比例计算类习题有很多,其解法也有所不同。笔者认为,解题必须遵循思路清晰、速度快、准确率高的基本原则,选择最佳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教会学生用“直观假设法”解题,效果很好。现举例介绍如下:例1.某DNA分子一条链中(C+T)/(G+A)=0.2,那么它的互补链中其比例应为A.5  B.2.5  C.1  D.0.2解法分析:图11.先画出一个DNA分子示意图(见图1),标出a、b链。2.假设a链符合(C+T)/(G+A)=0.2,即C+T为2个,G+A应为10个。3.按碱基互补配对…  相似文献   

8.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在pH7.40的Tris-HC1缓冲介质中盐酸青藤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盐酸青藤碱对BSA的荧光具有较强的猝灭作用,根据不同温度下盐酸青藤碱猝灭BSA荧光过程的Stem-Volmer方程,得到盐酸青藤碱对BSA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过程:根据Fti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盐酸青藤碱与BSA间的结合距离r=2.22 nm:根据结合过程的热力学数据表明二者主要靠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另外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探讨了盐酸青藤碱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荧光猝灭法研究嘧啶酮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生理酸度(pH=7.4)的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再根据数据计算了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反应速率常数、结合位点数与热力学常数.研究结果表明:嘧啶酮衍生物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即两者之间结合形成了复合物,结合位点数大致为1.通过热力学方程计算得出△G<0,进一步说明化合物与BSA结合是自发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pH对黄芩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苷浓度的增加引起BSA在345am处荧光有规律地猝灭.荧光猝灭光谱及Stem—Volme方程分析发现,在pH为2.5、4.5和7.4体系中均为静态猝灭,且两者猝灭常数随pH增加而增加;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计算pH7.4、温度为290K和310K下,黄芩苷和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K_(290)K=1.2894×10。L·mol^(-1)和K。。:1.0979×10。L·mol^(-2)由热力学参数确定黄芩苷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力.同步荧光光谱表明,黄芩苷使BSA芳香性氨基酸(Trp,Tyr)残基微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pH=7.4),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芥子碱与人血清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芥子碱可以使人血清蛋白的内源荧光发生猝灭。根据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的荧光猝灭常数,在296~303 K温度范围为静态猝灭,303~310 K为动态猝灭;由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得出不同温度下芥子碱和H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并计算得到其荧光猝灭的吉布斯自由能(G)和熵值(S),其结果表明芥子碱与人血清蛋白的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反应。在296~303 K时两者凭借氢键和范德华力进行结合,在303~310 K温度范围两者的主作用力为疏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Tris缓冲溶液(pH7.1)体系中,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水溶液中司他夫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司他夫定对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产生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不同温度下司他夫定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证明其为静态猝灭机制,运用位点模型计算出298K,310K时其结合常数KA(分别为1.01×10^4,4.17×10^4L·mol^-1)和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99,0.93),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其作用力以氢键或VanderWall's作用为主;蛋白质变性剂尿素的存在导致上述荧光猝灭效率减少;运用FS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计算了司他夫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距离r为3.79nm.  相似文献   

13.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HC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HCT与BSA作用的猝灭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HCT可以有规律地使BSA内源荧光猝灭,其猝灭机理可认为是HCT与BSA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通过测定和计算不同温度下该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并根据热力学方程求得了结合反应的ΔG、ΔH和ΔS等热力学参数,根据所得结果推断出HCT与BSA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是疏水作用力。同时,从分子荧光寿命进一步证明HCT与B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人血清白蛋白与番红花红T的结合反应特征。荧光光谱显示番红花红T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函数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一定温度下的动态猝灭常数和静态猝灭结合常数、反应的热力学参数和结合位点数。根据Fǒster能量转移原理计算了番红花红T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距离r=2.80nm。  相似文献   

15.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在 3x-4y+1=0中,如果 x=5,那么 y=_。 2.不等式-2x+3<0的解集是_。   3.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是_。 4.若方程xm-2-4yn-3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则m=_, n =_。 5.十位上的数字为a,个位上的数字为b的两位数是_。 6.轮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为a千米/小时,水流的速度为b千米/小时(a>b),则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为_,逆水航行的速度为_。 7.(1)如果a>0,b>0,那么ab_0,a+b_0.a/b_0。 (2)如果a…  相似文献   

16.
几个有趣的化学演示实验刘耀华一、沉淀多次转化的试验药品0.5mol/L的Pb(NO3)2、Na2SO4、Na2CO3溶液,0.1mol/L的KI溶液,0.2mol/L的Na2S溶液。操作在试管中加入Pb(NO3)2溶液,再依次加入Na2SO4、KI、...  相似文献   

17.
正链烷烃液体在不同温度T(K)的密度可表示为D(T)=M/(a+bn),其中M为摩尔质量,n为碳原子数,a=EXP[4.13119×10-6T2+3.11789],b=1.1640×10-3T+12.8726。研究表明:正链烷烃重复单元CH2的范德华体积是温度的函教。293.15K时,正链烷烃分子链的横截面积为21.5A2,直径为5.23A。  相似文献   

18.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模拟生理环境pH=7.40的条件下槲皮素与牛血清白蛋白和β-环糊精的相互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方程对槲皮素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变化进行拟合,确定其荧光猝灭机理.利用修正的Benesi-Hildebrand方程对槲皮素的荧光强度随β-环糊精浓度的变化进行拟合,确定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和包合比.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310K时,槲皮素与β-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的稳定常数为66.7L·mol-1,包合比为1∶1.  相似文献   

19.
用从河南省豫北地区三家大型种猪场发猪群分离到的致仔猪黄痢,白痢5个大肠埃希氏菌优势血清型菌株O149;K88ac、O18、O112、O124和O144的两次培养物,经0.4%的福尔马林灭活48h,制成地方性猪大肠埃杀氏菌灭轩,含菌量为50亿/ml。  相似文献   

20.
成果集锦     
倒数方程的一种解法命题1x=cosθ±isinθ是方程x+1x=2cosθ的解.代入计算即知,且由棣莫佛定理知命题2若x+1x=2cosθ,则xn+1xn=2cosnθ(n∈Z).由此即知形如a0(xm+1xm)+a1(xm-1+1xm-1)+…+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