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标点”的概念和汉语标点系统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出版电子化、信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编辑工作规范化的要求日益提高,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标点符号的研究与应用却远不如对文字那样重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林穗芳先生最近系统地研究了标点符号的概念和历史发展,对汉语标点系统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对编辑工作者理性地把握标点符号,从而在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上起一点表率作用很有好处。林先生的研究成果是分析、比较古今、中外关于“标点”的词源,以及标点符号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特点中得出的,史料翔实,观点清晰,对编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标点符号的理论和历史也很有益处。本刊将分三期刊出林先生的研究成果。本期刊《标点符号的概念和汉语标点系统的特点》,下两期分别刊出《汉语“标点”的词源和历史演变》、《外国“标点”的词源和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2.
在图书报刊编校差错中,标点符号差错在全部差错中所占比例大多在1/3以上。这种现象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作为编辑工作者,要改变上述不良状态,做到在出版物中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当然首先是思想上要重视,扭转“重文字,轻标点”的错误倾向;同时,对文稿中的标点错误不能听之任之,而应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因此编辑掌握一些标点符号的编辑加工技巧是大有好处的。本文将这些技巧配以文稿或书刊中出现的实例加以说明。16种标点符号分为两类:7种点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和9种标号(引号、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  相似文献   

3.
屈考 《出版科学》2000,(2):64-64
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林穗芳的新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430页,30万字,定价24元)。全书分三篇。第一篇《标点概说》是理论篇,论述标点概念、对象、功能、种类和层次。第二篇是历史篇,分《汉语标点的历史发展》、《外语标点的历史发展》、《从历史比较看现代汉语标点系统的特点》三章,介绍了我国现用标点符号少数如何从古代传承下来,多数如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标点符号的使用》一书规定:所有的点号和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后一部分,都不能用在一行的开头;遇有这种情况,应把前边的字挤得紧一些,把标点放在前一行的末尾。我在誊写稿件时感到:如果按这一规定办,抄写出的稿件就不符合每个字和每个标点符号各占一格的要求。到底怎么为好,请给答复。  相似文献   

5.
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在上小学时就听老师讲过,以为不难学,从来不把它放在心上。直到当了编辑,落笔改稿时,才发现标点的应用颇费斟酌,如果用得不当会影响意,不能掉以轻心。林穗芳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外标点符号的研究,我有幸成为他所《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一书的责任编辑。读完书稿,我心里确确实实很受感动。小小的标点符号往往不受人重视,林先生却以它为研究对象做成了大学问。  相似文献   

6.
编辑做标题,主要的表达工具是文字;但还有一种辅助的表达工具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那就是标点符号.我国古书是不用标点符号的,如何断句,何处加标点,往往意见分歧,各有各的解释。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家喻户晓的绝句《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人通过改变排列形式和标点符号,将它变成“戏剧小品”:〔清明时节。  相似文献   

7.
标点见功夫别看使用标点符号,改正错别字是所谓“事务性工作”。其实,慢说初中文化水平的人胜任不了,就是一般大学生也往往在这方面严重缺乏锤练,使用汉语的亿万群众在掌握标点符号和简化字方面直到今天仍是个薄弱环节,书稿中留待编辑来做的工作其量之大是外人难以置信的。我国的出版界提出减少或消灭差错已经多年了,这就是现实,可是它就是那么难以减少,更谈不上消灭。  相似文献   

8.
近日在《新华文摘》上读了舒芜先生一篇文章——《标点符号与文章风格》。他说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李易,在工作中发现一些作者使用标点符号时各有特色:陈迩冬爱用破折号,黄肃秋文章里惊叹号多,张友鸾好用句号,周汝昌“大括号里面又套小括号”,舒芜喜欢分号,王利器“一逗到底”。标点符号的使用,体现着作者的风格。舒芜说“对作者的‘标点权’,应该与著作权一样尊重,轻易不要随便改动,磨掉了特点”。  相似文献   

9.
标点符号是图书质量检查中的重要一环,对图书整体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但在实际编校工作中,标点符号的运用规范又常常被忽视,因而形形色色的标点错误层出不穷。本文拟从编校工作中最常见、最易犯的标点错误入手,通过举例分析这些错误的出现原因及改正措施,以期引起广大文字工作者对标点符号规范应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整理古籍,标点是最基本的工作。唐人李匡文说:“学识如何观点书。”(《资暇集》)可见古时点书就需要有丰富的学识。我们今天去古已远,标点古书的困难就更多了。近年出版的古籍标点本,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标点失误的问题,即使是专家学者整理的书也在所不免。看来,标点还是古籍整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们说错误多少,也是比较而言的,并没有一个绝对标准。如果是一部三十万字的书,平均按十个字一个标点符号计算,那么三十万字应加三万个标点,千分之一就是三十处,即使出了一  相似文献   

11.
林穗芳编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一书2000年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后获得海峡两岸读者的好评。一位学刊主编说:“看书名似乎会给人一种印象,这是一本一般的关于标点符号常识用书,但实际上这是一本学术含量很重的力作。”该书分标点理论、历史和用法三部分。同行专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资深编审黄鸿森在所写的评论《考镜源流 针砭差误 足资鉴戒》(2000年5月22日《新闻出版报》)中称赞这部书拓宽了标点研究领  相似文献   

12.
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林穗芳的新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430页,30万字,定价24元)。全书分三篇。第一篇《标点概说》是理论篇,论述标点概念、对象、功能、种类和层次。作者认为,标点的对象是连贯性话语及其组成部分(包括文章  相似文献   

13.
张欣 《编辑之友》2011,(2):74-75
标点符号和字、词、句等相比,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但是,它的作用却不可忽视。因为缺少标点符号或者标点符号的位置放错了而引出的笑话,我们大家都接触过。有时候,多一个标点、少一个标点,在一句话中,同一个标点放在不同的位置,会使整句话产生截然不同的意思。引用是大多数书稿都不可避免的,而与引用最相关的标点符号就是引号,同时还有冒号、逗号等,掌握这类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律对于我们提高  相似文献   

14.
常见标点符号误用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国家标准中,一般只分别介绍某一种标准符号的用法,其中的举例句式很单纯、典型,没有对复杂情况下如何综合运用标点符号进行示例。难怪有些编辑对复杂句式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心中无数,或者并不重视标点符号,任由作者自由使用。1引文误用标点符号引文时最常出现的错误有:———引号中的省略号前后有逗号或句号。如:《××××》记载:“×××××。……,××××××。”———完整的引文作为复句的句子成分时,引号中的句末留有句号。如:《×××》所云“××××××。”“××××××。”即是在表述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5.
编辑做标题,主要的表达工具是文字;但还有一种辅助的表达工具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那就是标点符号。我国古书是不用标点符号的,如何断句,何处加标点,往往意见分歧,各有各的解释。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家喻户晓的绝句《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人通过改变排列形式和标点符号,将它变成“戏剧小品”: (清明时节。 (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有人将这首诗改为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个例子足以说明标点符号的妙用。标点符号是随五四新文学运动由外国引进的新事物,与白话文产生的年代大致相同。从此.标点符号便成为文章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报纸越来越重视发挥标点及其它符号在新闻标题中的表达作用。标点符号,能表达神态,加强语气,标出情感,  相似文献   

16.
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中,如果在不该用标点的地方硬是加上了标点,因而破坏或错误地改变了语句本来的语法结构关系,并且使句意歧义、不可解或发生错误,这就是标点符号的滥用。这种错误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在状语和谓语之间滥用标点符号状语和谓语之间,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有两种形式,一是它们之间可以加标点符号,且只能用逗号;当状语本身结构比较复杂或置于句首时,其后  相似文献   

17.
说起标点符号,许多人视为"小菜"一碟。孰不知,标点符号中的学问颇多,既不能一逗到底,更不可乱点"鸳鸯"谱。规范标点符号的法规就是1990年3月,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经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它规定了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标点  相似文献   

18.
《传媒》2000,(7):38
人民出版社编审林穗芳多年来致力于中外标点研究,所写《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一书已由该社出版,全书430页,约30万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标点的基本理论知识,标点的词源、概念、对象、功能、层次以及标点  相似文献   

19.
标点档案史料看似一项单纯技术性的工作,更有人认为是"雕虫小技"对此不屑一顾.其实,为原来没有标点的档案史料注上标点符号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它不仅要求标点者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更要有较高的档案专业知识和综合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0.
标点符号作为语言文字的基本要素,并没有引起大家高度的重视,加上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国家标准中,对其表述比较模糊、笼统,例子也比较简单、抽象,所以标点符号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把握。因此,标点符号的应用比较混乱。偶读张虹老师发表在2006年第3期《科技与出版》上的《常见标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