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尊感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自尊感,体育教学应做好以下改革:注重学生的和谐发展,改革体育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内在需求,调整体育课程设置;调动主体的积极性,更新体育教学方式;改革成绩评价标准,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鹏 《德州学院学报》2011,(Z1):206-207
目前大学生当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对体育课学习不积极的学生.本文从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结合专业特点和时代要求,改革教材内容;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形式;改革教学办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大学生体育课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旨在系统了解当代大学生体育兴趣现状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有82%的大学生对体育活动抱有兴趣,健身、调节心理与娱乐是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场地器材短缺、体育课不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生理体验,是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建议增加学校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改革体育教学,加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建设,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健全人格教育思想与大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重新审视蔡元培健全人格教育思想,探索其体育思想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终身体育习惯所带来的有益启示: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革体育教学内容,优化项目设置结构;激发学生锻炼兴趣,培养学生体育能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着厌学体育的学生,通过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结合学生兴趣和时代要求,改革教材内容,改革教学办法,提高教学质量;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形式:提高教师素质等措施,提高厌学体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高校体育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发挥大学生提高体育素养的能动作用。高校体育改革有利于高校体育选项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的优势,有利于营造自由、自主、活泼、向上、愉快、和谐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使大学体育教学达到尊重学生、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学生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厌学体育的学生.本文从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结合专业特点和时代要求,改革教材内容:改革教学办法,提高教学质量;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形式;提高教师素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厌学体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在实施高职院校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进人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构建一个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体育科研与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来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效果是一切教学改革的实质和目的所在.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是适应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提高每个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迫切要求与需要;也是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祁团结 《教育与职业》2006,(21):186-188
增强大学生体质虽然一直是高校的首要目标,但是每周一次体育课,限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且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难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另外,教学方法只强调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运动技能的提高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教育也是不够的。针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应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学校体育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体育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体育对于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吕策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285-285
通过分析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要素,提出改革高校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朱静 《华章》2013,(12)
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立足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对利用课外活动开展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开展大学生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健美健身、散手和跆拳道等体育俱乐部的训练和比赛,旨在使学生树立身体健康新理念,拓宽体育人文知识,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发展学生个性,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拓深和扩展体育教学课程的容量,进而丰富和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改革与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开设选修课与选项课,有益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夯实终身体育的基础,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5.
探究式教学重点在于改革教师教学方式和转变学生学习方法,高校体育课程探究式教学具有开放性、主体性、实践性、过程性、民主性、评价多元性等特点,实施探究式教学有一定步骤.探究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大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探究态度.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是以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这个思想为主体,特别是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掀起了新一轮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热潮,同时出现了很多种类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已经得到了高校体育的关注.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随着大学体育课程进一步改革,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大学生体育意识得到提高:提出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依据大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新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得出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的本质任务就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诸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教学因子具有较高的载荷,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影响力最大;其次是学生个体因子、学生家庭因子和社会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对指导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效推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聂阳 《华章》2011,(3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开展体育社团活动已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作为新时期青年学生主动参与的一种新形式,活动范围在不断扩大,内容在不断的丰富和创新.如何进一步通过开展体育社团活动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当中发挥作用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大学体育课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是高校体育教育界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大学体育教学实践的角度,结合现代素质教育理论,对此作了认真的思考.作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课堂教学隐含着与一般大学教育常识相悖的四个特点:①教程的非衔接性,它既给大学体育教学增加了难度,也给大学体育教学提供了广度.②成绩的非进展性,它使大学体育教育不能盲目追求技术与成绩的提高.③教育的非系统性,它使大学体育教学不能实施连续性与发展性的教学性质.④学生的非独立性,它使教学过程强调集体合作而不象其它课程那样强调独立操作.由于上述四个方面的特殊性,大学体育课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既有易于接受素质教育理论的优势,也有难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困惑.在大学体育课的发展走向上,作者通过逻辑推理,提出应创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大学生体育课素质教育新观念."一个中心"是指大学体育教育要围绕学生的健康展开教学工作,要把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全面发展视为己任."三个基本点"是指大学体育教育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心理素质、养成社会参与为支撑点,开展课程教学与体育专业本领传授.说得更具体一点,提高身体素质要抓体能与技能的培养;增强心理素质要抓心理调适力与心理承受力的指导:养成社会参与力要抓社交艺术与集体观念的传播.认识到大学体育课"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推行,必将受到大学体育特殊性的影响与制约,为此作者提出与新观念配套的三项改革,即改革教学内容,使大学生的体育学习从被动状态向主动状态转移;改革教学模式,使大学生体育学习由师从一人向师从多人转变;改革考核方式,使过程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发展.作者最后指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新观念一旦与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改革相结合,一定能使大学体育课的作用与地位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同与承认,从而真正使素质教育思想在大学体育中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20.
对全国12所大学1 200名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与健身行为现状进行调空与分析,找出了制约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与行为的主要因素;通过专家的预测,对提高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促进体育健身行为,利用大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与行为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