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从代理权争夺看后股权分置改革时代的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司代理权争夺方式在“全流通”的背景下,正以其特有的优势对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公司控制权转移方式中,代理权争夺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公司代理权争夺给公司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公司代理权争夺为解决代理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资本市场是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主导力量。股份水平既是管理绩效的显示,又具有巨大的财富效应。低估的股价可能引发代理权竞争和敌意接管。在我国,股价在公司治理中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失效,其原因除了证券市场上股价形成机制的非理性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先天性缺陷,其中关键是要解决公司股权结构中的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略论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股东主权加外部市场约束为特征的美国新古典治理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表现为:资本市场上的恶意收购受到了立法的限制,股东至高无上的权力受到了质疑;机构投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加强;对董事会的职能和结构进行了改革;职工开始参与企业治理,推进了产业民主化的进程,等等。变化中的美国公司治理结构在一些方面和德日模式出现了趋同。  相似文献   

4.
公司控制权问题不仅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资本市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制度补充,拥有控制权的股东往往运用手中的控制权对中小股东的利益造成损害。公司控制权实际是从股东权中派生出来的一种经济性权利,公司控制权实现的途径是股东表决权,建议对公司控制权进行进一步法律调整,以期达到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公司控制权的价值效应,特别是控制权与公司价值之间关系是近年来公司金融、公司治理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文章通过对近十年来中国学者对公司控制权与公司价值领域研究的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对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进行了更细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评述与展望,未来的研究将更加重视制度嵌入性研究以及结构动态演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施行单一法定代表人制度,由一名自然人掌握公司的对外代表权和内部经营管理权,法定代表人在公司治理中处于“权力与责任的核心”地位。法定代表人的这一法律地位不但与公司治理的分权制衡理念相悖,而且引发争夺公司控制权、法定代表人变更、越权代表等纠纷,危及公司经营管理秩序和经济利益。公司立法应当回应实践要求,摆脱“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代表说”下“同一人格”理论的影响,明确法定代表人作为公司意思表达机关的法律地位与义务,赋予公司选择单一或多元代表模式的自治空间,基于委托关系完善法定代表人退出机制,通过登记公示技术使公司对代表权的限制发生对抗效力。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7,(9):49-52
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控制权的争夺之间具有紧密的依存性。公司的创始人或管理层往往通过股权结构的具体个性化的安排对潜在的控制权争夺作出预先安排来回避纷争。但由于我国公司法坚守同股同权原则,导致公司制度实践中存在着诸如股权结构单一、国有股固化、个性化需求被迫寻求域外法律制度支持等各种问题,因此,应当秉承自由竞争的价值倾向,由企业家根据自身需求来设计企业的股权类型与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8.
各国公司治理实践特色鲜明,导致人们对公司治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各异,莫衷一是。本文从权力视角,考察了公司治理的有关理论以及公司治理的实践探索,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的本质是公司权力的配置和行使,即怎样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应该怎样配置和行使控制权。针对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从权力视角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起因于产权的分离,治理的功能是权、责、利的分配,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对称分布。“股东至上主义”逻辑和利益相关理论作为公司治理的思想源流,分别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治理模式: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和利益相关共同治理模式。本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当选择利益相关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部分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战暴露出董事会与股东大会之间的矛盾,而监事会作为上市公司必要的组织机构,却未发挥实质性作用。通过对比国内外制度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认为上市公司监事会职能缺位是因为受到公司治理模式的限制和法律规范缺乏实操性。利用监事会重构上市公司权力格局更符合我国公司治理模式和立法趋势,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监督权可促进监事会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结构是当今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公司治理结构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最后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是由物资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以及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一系列契约的组合.公司应当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利益相关者与股东共治公司相关事务.以增进各利益相关者之共同利益,实现公司社会责任。从公司社会责任的角度考察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难发现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债权人在公司组织机构中缺位、劳动者在公司组织机构中式微、对公司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及诉讼救济途径缺失等问题,因此.建立与完善与公司社会责任相适应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提升我国公司治理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实际上是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三者之间的权力博弈。由于公司治理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加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还不太完善,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机制还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而内部审计又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关键性的组成部分。文章以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相互关系为罗辑起点就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公司治理问题再次成为世界性的关注热点。提高中国公司的治理水平是中国企业应对入世挑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度性建设手段。从公司治理模式及其特点、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股东与公司治理中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角度,分析目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意义,指出要通过强化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进一步规范我国公司治理的实践,促进企业业绩的改善和公司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会计信息,各利益相关者能够监察公司的运作及做出各种投资、融资决策。因此,会计信息失真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文中首先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定义及分类,进而分析会计作假的深层原因,并以当前中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来分析会计作假的具体原因。并提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公司立法构架的角度分析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涉及产权问题,以及由外部到内部的逻辑联系.界定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范围,阐述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现状,并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提供立法上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公司自治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是关于公司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制度性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合理配置公司中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矫正或弥补现代公司因两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人经营风险及公司规模的扩大对社会公正和秩序的威胁,使公司本身的自由与保障公司关系人的利益之间协调发展。公司治理是公司自治和法律规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结构是借以处理公司中各种合约,协调和规范公司中各利益主体的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基础是所有权结构,只有合理的所有权结构才能形成完善的治理结构。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所有权结构问题就一直是国内外的学者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焦点,本文试从两反面(所有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及适度所有权结构)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并对其实践意义和不足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9.
金融全球化和放松管制极大地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尤其是20 世纪90 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东亚各国银行公司治理的系统性缺陷充分暴露。作为特殊的公司,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商业银行不再仅仅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监督机制,而且已成为公司治理的主要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