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制造服务化转型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路径。对部分装配制造商而言,涉足下游流程制造业是其制造服务化的选择之一。为何从制造转向制造可被视为制造服务化,当前文献并没有对背后逻辑进行阐释。因此,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选取服务化转型较为成熟和成功的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其制造服务化分类和转型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装配制造业进入流程制造业这种服务化现象(从授人以渔到授人以鱼),正是服务经济思想新工业主义时期"制造业是服务业扩张的基础"观点的诠释和延伸,体现了制造企业价值创造逻辑的转换——从价值提供转向价值共创。基于此逻辑,按制造业分类(装配制造—流程制造)和服务化分类(基础服务—高级服务)2个维度,构造了一种全新的制造服务化分类体系,并强调了该分类体系下制造企业多业务组合的客观存在性(既授人以渔又授人以鱼)。  相似文献   

2.
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化困境”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未来的市场空间将主要来源于向高端的提升以及向服务的延伸拓展。但是,随着制造企业服务化程度的加深,往往会出现所谓的"服务化困境",企业绩效不升反降。以我国五个制造行业的51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此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服务化程度与企业经营绩效呈"马鞍形"曲线关系,当制造企业初步实施服务化时,企业绩效有小幅度的上升,但当服务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时,企业绩效不增反降,直至企业服务程度再进一步加深,企业绩效才又呈现正向上升趋势。进一步,从社会文化环境角度讨论了我国制造"服务化困境"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选准服务化时机和提升心理准备、促进文化转型、坚持服务化投入等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今,制造业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核心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强化解决顾客问题的服务能力,加强投入服务化与产出服务化都具有紧迫性。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微笑曲线的观点,以价值链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服务化过程中企业价值链延伸的过程,结合国内外若干制造业企业实现服务化过程的例子,对制造业服务化可供选择的路径进行探讨,指出具有不同能力和特点的制造业企业实现服务化可以依循的四条路径,归纳了各路径的特点、适用对象以及路径的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4.
制造服务化是一个企业集合内外部资源构建服务创新能力的过程,内外部导向的资源管理是实现制造企业服务创新能力与市场需求和技术迁移动态匹配的基础。基于内外部导向的动态资源管理视角,通过对杭氧与杭汽轮的纵向多案例研究,探索制造企业如何通过内外部导向的资源管理实现服务创新能力构建及演进。结果发现:第一,制造企业内外部导向的资源管理可以划分为3个子过程:内源式和外源式资源配置、基于已有和新增资源的捆绑、SSP(支持产品的服务)和SSC(支持客户的服务)导向的资源利用;制造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服务感知能力、服务开发能力和服务传递能力3个基础能力。第二,制造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由低阶向高阶演进的过程中,对于内外部导向的资源管理的要求有所不同。探索阶段强调内部导向的资源管理活动,以形成交付式服务创新能力;稳定阶段多进行外部导向的资源管理活动,以形成延伸式服务创新能力;深化阶段强调外部导向的资源管理活动,以形成拓展式服务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服务经济转型浪潮下,服务化是我国先进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摆脱全球价值链困境的重要手段。以动态能力理论为研究视角,引入技术多元化,并构建先进制造企业GVC升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2015—2021年中国先进制造业101家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先进制造企业服务化、动态能力、技术多元化与先进制造企业GVC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先进制造企业服务化可以正向影响其GVC升级水平,动态能力在二者关系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技术多元化能够正向调节先进制造企业服务化与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对于指导先进制造企业通过服务化转型实现企业GVC升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服务逻辑向制造业延伸正在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此情境下,制造企业如何实现创新能力发展这一关键问题并未得到有效回答。针对此问题,本文从制度逻辑观出发,对制造企业结合制造与服务逻辑实现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机理予以系统分析。通过对海尔集团1984-2017年服务化转型历程的纵向案例分析发现:海尔通过在组织内部持续调整制造与服务逻辑关系,实现了创新能力多样性与独特性的双重发展。进一步的机理研究发现:当企业调整制造与服务逻辑向心性时会引发能力习得,从而获得新的能力;当企业调整制造与服务逻辑兼容性时会引发能力转型,从而修改已有能力。本研究突破了以往研究只关注服务逻辑的视角局限,从多元逻辑共存视角回答了服务化过程中制造企业创新能力发展问题;揭示了企业在不同阶段结合多元逻辑方式、推动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为从制度视角解读创新能力的异质性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制造企业服务化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制造企业高水平服务化是避开同质化竞争并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重要举措选择。但到底哪些因素能够有效驱动制造企业实现高水平服务化的问题尚未达成共识。研究从制造企业高水平服务化是一项战略选择的视角,基于决策过程中企业对内外条件进行权衡的参照框架,首先构造出制造企业服务化水平的测量指标,通过文献梳理并基于重要性原则选取影响制造企业高水平服务化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利用CSMAR数据库中2018年我国592家上市制造企业的服务化相关数据,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方法,对影响制造企业高水平服务化的前因条件进行组态分析。发现:高水平服务化是制造企业基于对外部行业机会及威胁与内部资源及能力的综合评估与权衡匹配后的一种主动选择;无论是受到行业发展机会牵引,还是受到行业内竞争压力的推动,吸收能力与人力资源柔性共在的(动态)能力组态存在是制造企业高水平服务化的内在条件中的共有基础;竞争压力推动下,制造企业高水平服务化的内在条件组态中,“市场经验”与“冗余资源”间具有替代作用;高水平与非高水平服务化的前因条件组态间呈...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产业变革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双重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粗放型的低端代工生产模式已难以持续。代工模式割裂了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效联系,使得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微笑价值曲线的“洼地”,产业价值链增值能力弱。随着全球经济的“软化”发展,服务化增值已成为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主要增值点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服务化转型为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不同类型的制造业价值链由于其驱动力不同,“服务化”增值的重心也有所不同,对此,本文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服务化增强型价值链优化路径,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资源能力情况选择不同的服务化战略,以最终实现制造业价值链基于服务化增值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9.
吕文晶  陈劲  刘进 《科研管理》2019,40(4):145-156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使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升级的迫切需求。本文以海尔集团智能制造平台COSMOPlat的建设事件为例,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剖析了海尔COSMOPlat的智能制造模式及其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动态机理与具体升级路径,并构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基于智能制造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整合分析框架。研究显示:中国制造业企业制定升级战略需考虑所在行业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并相应通过智能生产、智能服务与智能产品转型,以智能制造为依托选择适应自身的升级路径。同时,领先企业可通过智能制造向行业制造平台转型,从而带动产业相关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整体升级。研究结论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全球价值链相关研究,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揭示服务化水平、动态能力对服务化绩效的影响机理并且提出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以2016—2021年期间98家具有服务化特征的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服务化水平、动态能力和服务化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随着服务化水平和动态能力的提高而提高;动态能力中的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正向调节服务化水平与服务化绩效间的关系。本文研究结论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林艳 《科研管理》2019,40(2):134-143
如何破解服务化战略的悖论,成功实施服务化战略是学者和业界人士所共同关注的。借助于大样本调查以及我们对于中国化工行业的观察,本文从买卖双方的视角重点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服务化战略与感知价值之间的关系,还探索了客户参与对服务化过程的影响。统计检验的结果表明,两类服务都可以为买方带来感知经济价值和感知技术/核心价值,但感知关系/支持价值只有当客户采购基于信息技术的集成服务且通过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的中介作用获得。研究结果还表明,客户参与在基于信息技术的集成服务与客户感知技术/核心价值之间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的对于探索服务化战略如何匹配客户感知价值,特别是关系价值的建立以及如何管理客户参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服务化商业模式创新:基于资源基础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整合制造业服务化与商业模式创新两个领域的前沿理论,基于资源基础观,采用我国两家装备制造企业的双案例研究,揭示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商业模式创新机理。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制造服务化的外在表现是企业价值主张、业务流程、盈利模式与外部关系的重构,而内在动力是企业关键资源与能力的重新整合。第二,为实现服务化,企业内资源可以打破重组,以商业模式各要素为属性进行资源整合;制造企业原有的关键资源与能力是企业赖以转型的必要基础。第三,制造服务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不同服务化程度的企业,资源整合的重点及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因企业忽视服务化阶段性特征而易陷入"服务悖论"问题,依据所需资源与能力的不同,将服务衍生分为基础性服务衍生和提升性服务衍生两种类型;探究两种类型服务衍生实现价值创造的机理,基础性服务衍生价值创造依赖于优势制造资源,而提升性服务衍生则需要构筑基于核心资源的整合能力;以海尔战略转型过程为分析对象,揭示两种类型服务衍生对海尔价值创造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承载服务价值的产品是服务衍生实现的基石;面向客户问题解决的服务在广度和深度上要有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在对2000—2018年中国先进制造业服务化对先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两类不同的技术创新,以检验其在上述影响中存在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先进制造业服务化对全球价值链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模仿创新之间呈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自主创新之间呈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知识资本投入在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中均存在调节效应,对自主创新产生促进效果,但对模仿创新产生负向影响。为进一步推动服务化进程,政府应鼓励推动先进制造业及服务业中的互动融合,并健全市场配置和运行机制,增强先进制造业技术、产品和市场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服务化被看做制造型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数字技术在服务化过程中的应用为制造商改变了设备运行方式与服务方式。数字化情境下的服务化不仅提供了新的用企互动类型,同时企业与用户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该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治理机制变得尤为重要。此研究基于308份中国制造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服务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服务化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2)高数字化水平下的服务化对创新绩效影响受关系治理的显著调节,低数字化水平下的服务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受契约治理的显著调节。该研究的管理启示是,管理者依据企业所处的数字化情境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治理机制。与低数字化情境相比,在数字化水平高的情况下,企业应多关注关系治理这类非经济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模式其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全喜  马晓苗 《情报科学》2005,23(8):1138-1142
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基于不同分类体系的电子商务模式,以价值链的分类体系为基准,将电子商务模式分为网上商店,服务、网络经纪商、价值链服务商三类共12种。从信息的横向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信息内容三个维度对上述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在分析价值链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引入知识价值链对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趋势作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高腾飞  陈刚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8):146-155
重新界定"数字服务化"概念,厘清研究进展,突出其规模化的个性化和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核心特征,运用CiteSpace的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并从研究的趋势、主题、模式、目标、短板五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国内外研究总体呈现学科视角不断丰富、成果数量持续增长、研究主题更加多元的态势,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数字技术、大数据、数字化、服务化等方面,但国际上关注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主要围绕工业时代传统制造业的服务化理论展开研究,而国内拓展出基于数字时代和跨学科视角的新的研究范式,在数字人文、服务业的数字化等方面展露优势并已形成若干基于国内情境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但仍面临学者与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合作的现实难题.最后提出未来可以围绕数字服务化的相关概念辨析、理论体系建构、测量方法探索、典型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及加强和推进研究合作机制与理论体系建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to a bundled product/service offering by manufacturing organisations is seen as a global trend in today’s competitive business environment. The shift of product-based manufacturers towards offering business solutions and value-added services to consumers is termed as ‘Servitization’. Contrary to the potential benefits expected by adding service activities to the offerings, advocates voice their concerns towards experiential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employing the servitization strategy – termed as ‘Servitization Paradox’. Nevertheless, the shift from product-based delivery to a service-based provis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significantly impact on developing sustainable and eco-friendly environment. To provide greater insights to the servitization phenomen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servitization implementation in manufacturing organisations.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latter, we propose the following three research questions “Q1 – what ar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servitization strategies”, “Q2 – what are the different servitization definitions”, “Q3 – what are the potential benefits in selecting a servitization strategy?”, “Q4 – what are the challenges in transitioning towards servitization?”.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is carried out to understand the past trends and extant patterns/themes in the servitization strategy research area, evaluate contributions, summarise knowledge, thereby identifying limitations, implications and potential further research avenues. The key findings confirm servitization studies have contributed both conceptually and empirically to the development and accumulation of intellectual wealth to the 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and supply chain discipline. Moreover, the findings clearly indicate the potential of servitization in transitioning manufacturing organisations (e.g. benefits) and utilising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to generate business value. Nevertheless, some voices are backing further research/development in the area of servitization due to the several existing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19.
肖挺 《科研管理》2016,37(11):142-149
学者们的研究普遍显示出制造企业在服务创新的过程中会出现利润水平的波动,即所谓"服务化困境"问题,这可能源自于企业管理者对于服务创新战略认知上的差异,因此管理者自身的思维能力左右着企业服务化战略的实施效果,由此本文试图将企业管理者因素纳入研究范畴,从高层梯队理论的视角对服务化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分析,通过对我国上市制造企业2007-2013期间的企业面板数据进行门槛效应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证实管理团队特质对企业服务化战略实施效果的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服务化和商业模式理论,构建服务化战略、商业模式创新及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理论模型。以我国236家实施服务化转型的制造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导向的服务化战略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客户导向的服务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则呈U型曲线关系;商业模式创新在服务化战略影响企业绩效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从商业模式创新视角揭示了服务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拓展了服务化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理论,并对实施服务化战略的制造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提升企业绩效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