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前提。首先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其次总结当前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论述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途径:提品质和调结构引领三产融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补齐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短板等;最后提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发展以生态安全与资源节约为目标的现代生产技术、以规模化和机械化为特征的现代装备技术、以粮食营养安全与资源集约利用为目标的现代加工技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以高产高效为目标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2.
未来我国农业的转型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的任务更加艰巨,迫切需要理论与技术创新。"十三五"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科院将继续发挥人才高地优势,持续面向"种业发展""地力提升"和"绿色农业技术"为主线开展研发,聚焦解决农业重大科学问题;攻克共性关键技术;进行区域农业产业技术集成,开展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示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供新的思路、技术和方法。文章解析了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从上述3个方面对中科院"十三五"规划的农业科技发展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3.
卢贵敏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0):1053-1058
文章围绕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简要介绍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职能和已取得的成效,并从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特色产业、培育新型主体、推进生态治理等方面分析了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次重点阐述了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田园综合体的重要意义、理念内涵、主要思路;最后从农业综合开发发挥科技的作用,提出要把"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紧密结合,加强与中国科学院的联系合作,从而为农业综合开发插上科技之翼,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4.
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准公共品属性决定了政府在其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但现实中往往存在"政府失灵"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现存农业信息化服务供给主体特征,提出了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市场"的农业信息化服务的混合供给模式,使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的信息化服务需求者在该模式中均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所需要的农业信息化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4,(2):127-130
基于SBM和M指数分别从DEA单元有效性、投入要素冗余量、M指数效率评价等3个方面对我国各地区20002010年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各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均有较大提高;农业发展滞后区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较低,投入要素冗余百分比较高,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高,投入要素没有冗余或冗余少;各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呈现好的发展势头,但技术效率发展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科协论坛》2008,(3):41-41
2008年春节前一个时期,受极端气候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其降温幅度之大、降雨降雪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损失程度之重均为历史罕见,给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给造成较大影响。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及时作出部署。农业部迅速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抗灾救灾需要科技,恢复生产更需要科技进村入户,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为此,中国农学会向全国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紧急行动起来,深入一线,形成科技服务农业抗灾减灾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7.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近年来我国大豆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保障大豆安全供给已成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根据2011—2020年我国大豆消费和供给状况,分析了目前我国大豆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国际供给依存度高及进口渠道较集中等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强大豆科学研究提高我国大豆产量、开展大豆国际科技合作及拓展大豆生产国际布局等提升我国大豆产业水平、拓宽大豆进口渠道的政策建议,以实现提高我国大豆供给能力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新冠疫情余波未消、粮食进口国外约束趋紧,农村金融排斥、农业技术进步能否成为缓解中国粮食供给困境的重要变量?本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门槛回归模型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解答。研究发现:(1)农村金融排斥水平过高不仅会直接抑制粮食供给安全,还会通过农业技术进步间接影响粮食供给安全,即农业技术进步在农村金融排斥与粮食供给安全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并且该中介效应约占总效应的26.6%;(2)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供给安全的影响存在非线性门槛特征,当农村金融排斥迈过门槛值0.679时,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供给安全的促进作用趋弱。因此,我们应该多举措降低农村金融排斥水平、多手段提高农业技术进步效率,以保障我国粮食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9.
根据Rothwell和Zegveld等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供给面科技创新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引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技术研发供给、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本文分析了奥巴马政府制定实施的供给面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及其主要特点,并提出了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我国供给面科技创新政策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农业科技资源供给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两个角度对北京地区农业科技资源供给的优势和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实现科技资源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为目标,从组织、运行、保障等方面提出建没"生产协作站"、"科技中转站"、"科技资源站"三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高科技资源供给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云制造环境下农机供应链服务平台架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现有农机行业存在的集中度分散、分布不均衡、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分析农机供应链的运营现状,将云制造技术应用于农机供应链,提出一种农机供应链服务平台架构。农机供应链运用云服务平台进行优化、重组和精确的管理,依靠云制造农机供应链服务平台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优化。阐释对该平台结构模型、业务运营模型和业务处理模型,由云制造平台将需求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和解决,以满足客户需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9-2017年农业科研机构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创新水平的中介角度分析农业科技资源错配与农业科技生产率之间的作用途径.研究发现,农业科技资源错配可以直接影响农业科技生产率,也可通过技术创新间接影响农业科技生产率;分区域来看,东部、中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中介效应不显著.因此,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政策措施需要从"直接"向"间接"转变,注重提升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A-Tobit两步法对全国农业科技服务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综合效率最高的是北京、上海、福建、陕西和青海这五个地区,且地区间存在区域差异。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人数和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从业人员数对农业生产综合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在当前形势下,就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率而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相对于政府主导型农推体系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高技术产业技术供需协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供需复合系统序参量指标体系,运用距离协同模型并融合熵理论对京津冀技术供需系统2005—2015年的协同水平进行研究发现:京津冀高技术产业技术供需协同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并实现从弱协同到基本协同阶段的过渡;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对技术供需水平的提高起重要推动作用;各地技术资源禀赋异质导致高技术产业技术供给要素与需求的协同水平及需求要素与供给的协同水平呈差异性,且专利技术供需协同面临较大挑战。基于此,在推动技术需求驱动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建立,提高有效技术评估、筛选与供给,完善区域技术供需对接机制,推进技术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促进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供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蕾  辛宇 《科技与管理》2006,8(5):137-140
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对农业经济发展作用的理论分析,构建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的一般性模型;分析中国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旨在引起政府管理部门对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加大对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把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作为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不同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供需契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户分化背景下,异质类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纳意愿表现出一定差异。为深入探究不同农业经营主体有关技术供求状态,构建农技供求契合度模型,利用典型农户的调查数据,从技术内容维度对我国现行农技推广机制中的供给环节与不同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环节的契合水平进行测度。研究显示,五种类型异质类农户的供求契合程度呈现一种逐步递增的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农技推广机制运行过程中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公平性对提高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至关重要。文章利用Dagum分解的基尼系数分析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区域差异,并对其驱动因子进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差异明显,仅14个省市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东北与西北2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华北、华东、中南、及西南4区则呈上升趋势。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总体差距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具有"波动上升"、"波动下降"及"稳定上升"的阶段特征。区域内(间)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差异明显,且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差距主要来自于区域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Using a case study of the Indian Tobacco Company's (ITC) e-Choupal initiative, the paper empirically analyses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delivery through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in enhancing decision-making capabilities of Indian farmers. Users of e-Choupal show significantly better decision-making aptitudes, as compared to non-users, on various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cross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Further, socio-demographic background's of the users such as education levels, the social category they belong to, income level's, and landholding size als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impacting decision-making aptitudes. The impact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in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post-harvest and marketing related decisions.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The stud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designing ICT enabled information systems to suit the socio-demographic profile of the user groups.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和验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与其绩效的影响机理,构建了供应链关系稳定性因素与供应链绩效的理论模型,并依托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模型的拟合度和影响路径的显著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信任与承诺对供应链财务绩效和运作绩效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效应;合作预期对供应链财务绩效、运作绩效和环境绩效具有强烈地正向影响作用;收益分配对供应链财务绩效、运作绩效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效应;关系资本对供应链运作绩效尤其是对环境绩效的改善起到显著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冯林  王宗宝 《大众科技》2013,(10):86-90
分析了安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对农业科技信息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采用B/S架构设计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总体结构,并给出了各个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