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网络经济时代,大学与衍生企业协同创新实现了大学的研究职能与企业的技术商业化职能的渗透与融合,有利于重塑创新价值链、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本文从知识资本化视角出发,提出知识-组织(K-O)协同创新模型,认为校企协同创新的成败取决于知识协同、组织协同以及知识特性与组织结构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2.
张洁音  张娟  夏晓佳 《科技通报》2022,(6):98-105+120
创新型省份作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一种高阶形态。当前,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视角逐步向创新生态系统转变,本研究将创新型省份视为由科学研究、开发应用、创新服务、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子系统构成的复合创新生态系统,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浙苏粤三省2013—2018年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协同度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进行评价与比较,分析三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长短板,并对各省下一步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推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传统DEA模型和交叉效率DEA模型基础上做改进,提出加权交叉效率DEA模型;然后,从投入与成效两方面分析我国历年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现状;进而,从时间序列上和横截面上两方面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评价,并评价得到基于知识创新视角的57家国家大学科技园2012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值;最后,根据效率评价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才合理配置对于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改进的Lotka-Volterra模型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与人才配置的协同演化动力模型,分析两者的协同演化路径,并以京津冀为例,验证演化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研究表明: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人才配置正负作用力的推动下,二者将通过合理的演化路径发生协同演化,实现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提升;区域发展阶段不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和人才配置的演化路径也不尽相同,根据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人才配置协同动力学模型的定态稳定解得出两者11种协同演化路径。进而,通过计算得到京津冀创新生态系统与人才配置协同演化满足路径10的实现条件,并提出了优化协同关系的具体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借鉴野中郁次郎的知识创新系统理论,对影响大学科技园SECI模型的知识资产、巴的内涵进行了具体的界定,并结合大学科技园的特点对知识资产重新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微观巴和宏观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SECI模型为核心的大学科技园知识创新系统模型,并将它的本质内涵归纳为三个活动过程,同时分析了支撑大学科技园知识创新系统模型正常运行的四个辅助子系统.  相似文献   

6.
有关产学合作与大学技术转移的研究忽视了以"知识双向动态流动"、产学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协同创新模式。本文基于能力和网络的理论视角,分别从20个省级区域抽取科技经费收入前3的大学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网络能力对嵌入性关系与知识协同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的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网络能力对产学嵌入性关系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内部交流和大学领导的作用比较有限;嵌入性关系在网络能力与知识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构建嵌入性关系是提升知识协同创新绩效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主导战略的背景下,大学科技园本应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育、创新集群发展的主阵地,却尚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对大学科技园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转变及其研究的必要性,分析实际调研中发现的大学科技园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发达国家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并重点分析瑞典KISTA科学城和武汉大学科技园的特色及成效,进而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应从基于创业链的孵化器及产业集群向基于创新链的创新集群转变,再进一步由区域发展中的创新集群向国家战略发展中的创新极演化。  相似文献   

8.
大学网络能力对产学知识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凯  胡赤弟  陈艾华 《科研管理》2019,40(8):166-178
有关产学合作与大学技术转移的研究忽视了以“知识双向动态流动”、产学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协同创新模式。本文基于能力和网络的理论视角,分别从20个省级区域抽取科技经费收入前3的大学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网络能力对嵌入性关系与知识协同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的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网络能力对产学嵌入性关系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内部交流和大学领导的作用比较有限;嵌入性关系在网络能力与知识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构建嵌入性关系是提升知识协同创新绩效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作为国家和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组织形态,具有自然和社会普遍结合的特征。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认为创新的实现过程本质上是创新行动者网络成功构建和演化的过程。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机制和演化模型,提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科技园是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促进国家创新和区域经济,如何实现对大学科技园的绩效评价至关重要。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基尼系数赋权和突变级数法构建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法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模型,应用3种突变类型对65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当前大学科技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推动其健康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也为大学科技园的绩效评价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大数据环境对组织知识创新生态发展的影响,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知识创新、知识生 态系统建设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要。【方法/过程】本文根据生态学理论,分析了知识生态系统和大数据 生态系统的基本研究内容,为研究大数据驱动的知识创新生态提供基本参考。【结果/结论】提出了大数据知识生态 系统的基本概念,列举了系统构成要素;分析了嵌入大数据文化的知识生态系统所具备的新特征;基于大数据、知 识生态系统论和知识生态系统模型构建了该系统的理论模型,进行运行演化机理的研究。【创新/局限】从生态学角 度将大数据资源和技术环境融入知识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有效运行不仅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助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创新价值链视角进行框架切入,基于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2014-2018年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效率展开实证测度。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在2014年到2018年呈现出稳定增长的局面,年均增长9.7%,2016年后技术效率有所下降,主要是受到了规模效率变动的影响。(2)我国东部地区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效率更趋近于最优化前沿面,其次是中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省际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差异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各省份间的技术变化指数差异较大,各省份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呈现相近趋势。(3)各省际区域对不同资源投入的敏感性程度不同,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创新投入资源冗余或分配管理不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公司创业投资(CVC)是一种促进大企业开放式创新和创业企业快速成长的有效机制。CVC活动在我国的20多年实践证明:其促进了大企业与创业企业的共同发展,并使二者形成共生关系,通过共生介质和共生界面优化实现双方互利共生。在创新生态系统视阈下,大企业种群与创业企业种群可通过演化博弈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双方的适应性并拓宽生态位,进而协同共生进行价值创造。因此,基于对公司创业投资(CVC)生态群落生态位的描述,引入Lotka-Volterra模型,利用算例仿真预测大企业和创业企业的创新生态位演化趋势,从共生、学习、创新、激励角度提出公司创业投资生态群落的共生培育机制,为我国公司创业投资生态群落中企业创新生态位的策略优化与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从空间、主体、客体、环境、成果等五个维度对区域创新一体化内涵进行研究性界定,对标先于其建设的4个自创区,分别从苏南自身一体化工作推进和创新绩效横向对比两个角度分析其创新一体化的优势与短板.结果表明,由省级层面自上而下推进的创新一体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各城市和高新区参与度不高,即使...  相似文献   

15.
在对大学城的聚集、互动效应和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面向广州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发展新趋势,从创新价值链视角厘清环广州大学城创新创业优势资源及其生态圈的内在机理,构建环广州大学城的"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创新孵化育成体系,包括从"创意萌芽—创业项目—初创企业—产业聚集"到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进而提出通过改革创新机制体制、构建创新主体协同治理体系和孵化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创新孵化国际化布局,从环广州大学城创新创业生态圈的内核系统提升到外核延伸拓展全程构建创新创业孵化运行机制,系统谋划区域创新发展新路径,将创新链更好地融入产业链,拓展科技创新孵化链条的辐射范围,破解科技创新价值困境,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科技企业的成功、部分国家的崛起与创新理论的发展,创新生态系统成为适应当今环境的新研究范式,这与我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的理念相符合。创新群体是我国基础研究前沿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创新团队,其组织机制特征与动态演进内涵与创新生态系统相符合。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研究优秀创新群体的合作网络与时序演进,通过案例研究探析其过程与规律,具有丰富理论与实践参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面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挑战,系统提升我国科技研究的整体水平迫在眉睫。然而,我国现有知识创新生态研究的基本思路仍是以“大学、企业、政府”构成的“三螺旋”框架,无法体现新时代多元化主体、多样化路径、多种创新模式的平行共存与协同演化特征,致使研究者破题“卡脖子”难题时缺乏整合性视角与适用性框架的支撑。本研究基于知识创新范式转型背景下影响我国以系统工具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核心挑战,深入探究新时代“模式3”知识创新“多重螺旋”(N-tuple helices)生态系统的主体特征与拓扑结构。以之为基础,讨论系统性提升我国科研创新能力,应对“卡脖子”挑战的可行路径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创造是创新主体不断吸收与转化知识,并将不同领域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有效利用的过程。从知识创造视角出发,构建了契合颠覆性创新特征的SECI改进模型(B-SECI),根据知识转移流动和创造演化等维度对颠覆性创新的发展特征与演化过程进行解构,旨在更能精准把握颠覆性创新演化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颠覆性创新主要包含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遵循社会化、外显化、组合化和内隐化等过程,并在具体形式上经历了创意社会化、方案外显化、技术雏形化以及最终的产品商业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刘健  王小菲 《情报科学》2021,39(9):18-24
【目的/意义】作为图书馆的高级发展形态和最终发展目标,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与发展路径,决定了构 建新型图书馆智能知识服务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知识服务模式的重构与创新对提升智慧图书馆服务对象的体 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过程】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建构知识生态系统模型, 研究智慧图书馆知识个体在 知识生态系统中的运行规律,推进知识种群向生态化整序目标演进,从而为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创新提供系 统保障和数据支撑。【结果/结论】利用知识生态系统所具备的自组织与自适应特征, 激活知识数据元的智能组织属 性,让智慧图书馆为知识服务对象提供更有针对性、创新性与智能性的知识服务解决方案成为可能。【创新/局限】 利用系统的方式实现智慧图书馆中的知识群落生态化过程,以支撑知识服务模式创新的生态系统解决方案,但对 系统实施的具体过程探讨不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