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协同学理论,比较研究东部省(市)"科研机构基础研究与产业结构升级"复合系统协调度。结果表明,以2002年为基年,除了上海和江苏,其他省(市)协调度均为正值,呈向有序状态发展,但协调度均值均处于较低发展水平,仅北京、河北、浙江和福建4个省(市)的均值高于全国水平。通过对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产学研合作对协调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人力资本水平、企业吸收能力、科技基础设施均对协调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运用极值熵值法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以2000—2016年可获得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云南省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纵向研究,对云南省与我国东中西部的浙、苏、湘、鄂、贵、桂6省(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横向对比,对云南省内16州市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内部分析。研究发现:从纵向看,云南省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水平稳步上升,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不断上升;从横向看,云南省科技进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协调度低,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较高;从云南省内各州市看,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度分布较为均匀,协调度昆明一枝独秀,其余州市处于中度协调水平以下;专利对云南省科技进步水平的提高相对更重要。据此,从认识观、创新驱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区域科技经济增长极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度了2005—2016年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以及二者同步发展的状态;通过构建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对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子系统,以及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②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均值在0.34~0.70之间,整体上处于拮抗阶段和磨合阶段。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均值处于0.20~0.60之间,整体处于低度协调和中度协调阶段;③黄河流域超过78%的地级市为生态滞后型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生态环境的压力凸显;④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能力、科技投入等对于耦合协调度产生积极影响,对外开放程度、工业化水平对于黄河流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产生不同的作用。在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摆脱区域发展的路径依赖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流域要针对上游和中下游地区采取差异化的策略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现代4G的发展必须以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前提。基于200l-2010年的基础数据,运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法、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等方法和指标研究关中五市农业现代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波动增长的态势,生态环境水平为小幅波动下降态势,且空间差异显著;(2)两个系统的协调度较高,但协调发展度明显低于协调度;(3)耦合模式可分为城市发展带动模式、科技园区辐射模式和传统资源型城市提升模式。  相似文献   

5.
摘要:探讨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构建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线性加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及空间计量回归模型,计算2000年以来中国30个省域区域创新和区域经济综合水平,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探讨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大部分省域区域创新和区域经济的综合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省域差距不断扩大;二是耦合协调度逐渐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三是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程度在不断加强,且主要是由HH集聚和LL集聚主导;四是经济开放度、政府控制力、人力资本、科研环境、金融支持度、基础设施6个因素对耦合协调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境内西北段5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系统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函数及综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1)该区域内各城市群间任意两子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空间呈不均衡分布;(2)三系统综合协调度水平整体偏低,以过渡型为主,既有升入协调发展类的基础,又面临跌落至失调衰退类等级的危险;(3)针对三系统综合协调呈现不同特征的城市,如综合协调度水平较高、三大系统发展指数差异明显、三子系统等级均较落后等,各城市应因地制宜加以调整发展;(4)该区域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发展指数是制约城市综合协调度提升的关键性因素,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政策红利和战略机遇提升三系统综合耦合度,预防其割裂、脱节.  相似文献   

7.
将经济、环境系统与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相结合,以从三元到五元系统的绿色发展视角研究中国不同区域2005—2019年之间关于水资源-能源-粮食绿色发展综合指数的时空差异、耦合协调效应和空间效应。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中国各省份五元系统绿色发展指数总体不高,发展趋势较为平稳,显示出明显的区域差异;(2)大部分省份的五元系统耦合协调度都在濒临失调与勉强协调区间,耦合协调度水平还比较低;(3)五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大多数年份内都呈现出显著正向的空间自相关,表现为正向的空间集聚现象;(4)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类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的特性及其综合发展水平、各类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并考虑到每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空间上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以提升本区域和邻近区域整体绿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王凯  郭鑫  甘畅  唐小惠  刘浩龙 《资源科学》2022,44(1):114-126
科技创新是引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首先,基于修正后熵值法分别评价中国30个省(区、市)2004—2018年的科技创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其次,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探析二者的耦合协调状态;最后,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佐证二者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①2004—2018年,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水平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态势,二者的均值分别由2004年的0.197和0.337上升为2018年的0.206和0.363,且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②研究期内,中国省域科技创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处于基本协调状态,且耦合协调度均值表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③科技创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具有强自我发展惯性,且二者存在显著的良性互动关系。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及科技创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优化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境内西北段5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系统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函数及综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1)该区域内各城市群间任意两子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空间呈不均衡分布;(2)三系统综合协调度水平整体偏低,以过渡型为主,既有升入协调发展类的基础,又面临跌落至失调衰退类等级的危险;(3)针对三系统综合协调呈现不同特征的城市,如综合协调度水平较高、三大系统发展指数差异明显、三子系统等级均较落后等,各城市应因地制宜加以调整发展;(4)该区域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发展指数是制约城市综合协调度提升的关键性因素,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政策红利和战略机遇提升三系统综合耦合度,预防其割裂、脱节。  相似文献   

10.
首先阐述区域生态、经济与金融三个子系统的耦合作用机理,然后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利用熵值赋权法构建生态-经济-金融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态-经济-金融耦合度和协调度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三者耦合协调程度的重要原因,金融对该区域耦合协调度的贡献不显著。最后提出鄱阳湖地区生态、经济与金融耦合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绿色发展的视角,使用TOPSIS熵值法测算2004-2018年中国西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耦合协调度,在此基础上归纳演绎耦合协调发展模式,分析其区域分化特征与动态演进趋势。研究结果显示:(1)西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中小幅上升态势,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以2007年为分水岭先后经历了震荡衰退期与恢复攀升期;(2)西部城市耦合协调度发展分为高水平耦合协调发展型、波动同步耦合协调发展型、衍化趋同耦合协调发展型和单轮驱动耦合协调发展型4种模式;(3)西部城市耦合协调性的区域差距呈扩大趋势,西南城市滞后于西北城市,改进重点在于释放中心城市外溢效应以强化城市间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运用文献频度统计法构建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引入协调度函数分析各子系统的协调度,进一步测算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系数3种统计指标值进行差异性分析;最后从综合、各子系统、协调度、差异性4个角度评价分析2010—2015年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变化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晓钟  杨丹 《软科学》2016,(11):19-23
利用耦合评价模型,估算我国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2002~2013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两大产业处于中度耦合水平,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但到2013年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实证分析还发现,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的提高,有利于汽车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改善、能源消耗率的降低、专利总数和出口总额的增加。最后,探讨了提高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度、促进汽车产业与新一代技术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讨区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二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对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水平,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差距不断扩大。各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299~0.654之间,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整体显现出“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格局,以及“高高—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性。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市场竞争程度、政府科技创新支持、环境规制、区域城镇化率等因素对我国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据此,基于这些驱动因素的异质性影响,提出了促进区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差异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构建了我国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客观赋权,然后引入耦合协调发展的函数模型,测算了2014年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最后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度多处在拮抗时期,发展特点表现为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承载力变小;(2)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度基础处于勉强协调状态;(3)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影响耦合协调度的突出因素。  相似文献   

16.
傅春  王娟  余伟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2):223-230
为揭示环境规制对绿色竞争力的影响机制,测算中国中部六省绿色竞争力综合指数,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与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回归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绿色竞争力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中部六省2008-2017年绿色竞争力整体上有所上升,绿色竞争力时序均值得分湖北>江西>安徽>湖南>山西>河南,2017年子系统得分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增长绿化度>政府政策支持度.(2)环境规制与绿色竞争力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目前中部六省处在拐点的左侧,增加环境规制强度有利于绿色竞争力的提升.(3)科技创新对绿色竞争力的提高有负向影响,环境规制能够间接通过科技创新对绿色竞争力的提高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为中部六省绿色竞争力提升提出采取柔性化市场手段鼓励环境保护、加大政策对科技的引导作用、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推进绿色城镇化和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涉及多个维度的指标,政策供给需要多部门参与下的政策协调支持。综合运用社会网络、灰色关联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浙江省2011—2020年政策制定部门、关键词网络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分析,揭示了部门合作网络、政策关键词网络的总体演化过程、各部门参与活力和关键词热点变化对高质量发展影响及协调度情况。结果发现浙江省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持续以浙江省人民政府为核心联合多部门参与为形式,逐步加强省人民政府的关键领导力;政策关键词密度逐步增强,凝聚子群保持稳定,关键词组合不断优化,但与高质量发展维度存在不平衡;制造业政策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整体较好,各维度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绿色和共享维度的政策作用力在减弱,整体协调度处于中度和轻度水平。需要以部门合作网络为基础,优化政策关键词网络,加强各政策文本间与政策目标的连接,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政策供给网络。  相似文献   

18.
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战略结合的绿色创新理念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鉴于绿色创新竞争力系统的复杂性,通过构建创新投入、创新资源、生态环境和创新产出四个子系统的绿色创新竞争力指标体系,结合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绿色创新竞争力系统仿真模型。以长三角沪江浙皖四省(市)为研究区域,动态仿真研究四省(市)的绿色创新竞争力演变趋势,分析比较关键变量,明确四省(市)绿色创新竞争力的差异与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各变量的变化趋势均有利于绿色创新竞争力的提升,整体指标状况优良,绿色创新效益显著。江苏省的绿色创新竞争力综合水平最高,浙江省的绿色创新竞争力综合水平与上海市基本相近,安徽省处于最低位置。四省(市)在绿色创新竞争力的不同维度分别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方法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的测量,是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一种,通过对目前研究资料的综合提炼,归纳出三类协调度研究方法,分别为距离协调度、变化协调度和综合协调度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三类方法的异同点,最后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创新型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程度,在构建创新型创业与经济增长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发展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分别测度系统的耦合发展度和耦合协调度,再通过容量耦合系数模型计算得到创新型创业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度,从而判定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级别。实证研究表明,2000-2015年贵州省经济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创新型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实现了从极度失调衰退到良好协调发展的渐变过程,也说明了创新型创业对促进贵州省转变发展方式的作用显著,两者之间的耦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