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自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社会科学包括教育研究的诸多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教育研究领域,布迪厄社会学思想的影响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步介绍阶段(1979-2001年)、广泛探讨阶段(2002-2009年)以及深入探讨阶段(2010-2017年).这些阶段的形成与中国改革开放大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从具体的理论内容来说,布迪厄的"场域""惯习""文化资本"以及"实践"等四个概念及相关理论表述对中国教育研究的影响最大,被广泛运用于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教师教育到课程研究、从教育改革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学术领域.整体来看,布迪厄社会学思想已经成为近40年来影响中国教育研究的重要西方社会思潮之一,尤其是对中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影响巨大.但实事求是地说,中国教育研究领域在接受布迪厄社会学思想影响时还主要停留在介绍和选择性利用的阶段,整体理解和把握不够,立足于中国立场进行的质疑批判更不够.就布迪厄社会学思想对于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而言,虽然有中国教育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但还没有被充分地重视,也没有动摇中国教育研究的惯习、体制和评价行为.  相似文献   

2.
一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对美学问题曾经作过广泛而深入的论述,这些论述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其中包括革命斗争的需要和客观条件的限制,鲁迅没有写出专题的美学文章,其美学思想中的观点和理论,散见于他的各类著作中,也体现在他作为一个作家的艺术实践中。研究鲁迅的美学思想,首先得运用归纳的方法,把这些分散的美学观点和理论集中起来,加以系统化,然后再和他的艺术实践加以比较,互相印证。  相似文献   

3.
《乐记》是我国音乐美学史上较为系统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介绍了《乐记》的"感物论"、"情感与音声"和"和乐论"三个重要的音乐美学思想。文章中还将《乐记》与西方的美学著作黑格尔《美学》进行简单的对比,发现虽然具有文化差异,但是两部著作还是存在着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当然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经济伦理研究述评──经济伦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伦理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随着经济活动领域一些不道德现象的产生,经济伦理问题也引起了人们普遍的重视。但是,目前在我国研究这一问题的论文和著作还比较少,因此,什么是经济伦理?经济伦理包括哪些内容?...  相似文献   

5.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专业的重要理论之一,为教育专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教育传播研究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领域,非语言传播是教育传播的一个分支,在教育传播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和地位。在口语传播过程中,人们不断进行着非语言传播,非语言传播在口语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国内对非语言教育传播的关注还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非言语无时无刻不存在,在幼儿教育领域中非语言传播则较为频繁,但是在国内研究领域中给予的关注比较少,因此,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教育社会学是西方社会学的重要分支,作为法国社会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涂尔干和布迪厄,都把教育作为其社会学重要研究对象。在对大学特征的认识上,涂尔干主要认为大学是理性和反思的场所,而布迪厄则认为大学是分类与区隔的场所。涂尔干与布迪厄对大学特征的不同理解源于,涂尔干侧重于认为大学教育是一种自由教育,而布迪厄侧重于认为大学教育是一种再生产。通过对涂尔干与布迪厄大学特征思想的比较研究,能进一步深化对我国大学特征的认识,促进对我国大学理性和自主精神的追寻。  相似文献   

7.
康德崇高论在他的美学及西方美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学者对其研究集中在他论述的表面性方面,而对其内在本质旨意缺少研究,没有研究其崇高的美感心理,鲜有对康德崇高思想的方式对后来美学的影响做总体思考。针对这些,本文研究康德崇高在美学史上的创造性,指出他将崇高纳入整体美学思想之中,突破传统美学仅将崇高理解为艺术风格的局限,在研究其崇高的外在形式之中,推理出其实质是崇高为人的心灵与精神道德家园,进一步深化崇高贯穿其整个美学的思想价值,进而研究崇高的美感心理主要特征,指出其对审美心理学派的影响,深化康德美学的研究。除此之外,本文还提出康德美学与黑格尔美学研究的不同走向。  相似文献   

8.
龙志勇 《考试周刊》2013,(19):24-25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美学成就至今还影响国内的美学研究。除此之外,他在翻译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果从他的整个学术生涯来看,则朱光潜的学术成就是与其将翻译与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路径分不开的。本文在梳理国内近十年来对朱光潜美学思想和翻译思想研究的同时,指出了当前朱光潜研究的不足之处,旨在为今后的朱光潜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内对电视艺术美学研究比较系统全面,对电视新闻美学研究还在探索阶段。试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对电视新闻美学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以布迪厄的著述和国内外对布迪厄的相关研究为基础文献,从布迪厄对现象学的借鉴、对法国认识论传统的借鉴,以及对结构主义的借鉴,考察了其教育社会学思想的三个主要理论渊源;从方法论、核心概念、理论支撑三个角度梳理了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主要架构,即“关系主义”是布迪厄教育社会学的方法论思想;“资本”“惯习”“场域”是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核心概念;文化资本理论是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重要理论支撑。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学术魅力就在于运用其特有的反思批判性思维,着力分析了存在于教育场域内的某种再生产逻辑:学校教育系统中存在的种种分类形式实际上是外部权力场域在教育场域内部的表现,并且这种分类通过教育场域内的独特运作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与合法化。  相似文献   

11.
"问津"在陶渊明的诗文中反复出现。在"问津"的出处《论语》中,"问津"已含有二义,一是问形而下的"路",二是问形而上的"道"。"问津"的"问道"一义在陶渊明的诗文中得到凸显。陶渊明是"问道"之人,透过对"道"的追求可以察见陶渊明对上古理想社会的向往。但世人鲜有"问津"者,在陶渊明的喟叹里,既有对天下无道的忧虑,也有对世无知音的惋惜。在"问津"的视角下,《桃花源记》得到一种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兰宁 《辽宁高职学报》2013,(11):47-48,54
在高职版式设计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更好地学习和运用好版式设计,就需要我们教师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运用启发式教学,深入浅出地辅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水平,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审美方法。运用“三度空间”的审美规律的设计理念,多探讨,多积累,勇于创新,让我们把平面上的“三度空间”设计得更为丰富多彩,让人们阅读时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德富苏峰一生多次周游中国,发表过很多关于中国的言论。他对我国东北地区也非常重视,其东北认识在其中国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漫游记》体现了德富苏峰具体、直接、真实的东北认识:视东北为实现其“大日本膨胀”梦想的重要之地、日本享有特殊权益之地、日本统治成绩卓著之地。归纳总结德富苏峰的东北认识,即他认为日本侵略我国东北是必要、必然,而且是正当合理的。研究德富苏峰的东北认识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其中国观,而且有利于我们深入挖掘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叶,在社会与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等中国现代美学家,在译介和传播西方美学思想的同时,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借鉴康德、席勒等美学家的思想,创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现代美育理论。中国现代美育理论不仅对美育的根源、性质和津梁作用作了深刻阐述,而且还对美育的独立地位、特质和实践进行了辩证探讨,实现了从传统美育向现代美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农民、农业、农村”问题一直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安定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地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惠农思想。探究中共五代领导核心惠农思想,既是对中共五代领导核心战略思想的发扬,同时也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民“幸福梦”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小说的美学范式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简而言之,他早期的作品往往展示出主人公强烈的焦虑,既包括个体爱情、性欲的焦虑,也包括对国家前途的焦虑,其代表作是《沉沦》;他中期的作品由于理性的日常生活叙事介入文本,原先那种大胆的自我暴露以及强烈的焦虑逐渐有所抑制,这以《春风沉醉的晚上》为代表;直至《迟桂花》等作品出现,郁达夫小说中作为美学价值来源之一的焦虑感实现了美学意义上的化解,其创作趋于成熟,风格亦趋于平和。对郁达夫小说美学范式转变的分析有助于在一定的框架内全面认识和评价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7.
"兴"是文学领域里一个重要的范畴,孔子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对"兴"进行理论建树的人。他提出了著名的"兴于诗"和"兴观群怨"说。他认为"兴"就是起情,读者通过自己的情感和仁心与诗歌中的情感和仁心互相碰撞、激荡,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孔子所言之"兴"的美学思想是:情理统一、尽善尽美。他对"兴"的阐释及其所包含的美学思想对后人的影响都是十分深远的。  相似文献   

18.
革命、建设和改革,是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部奋斗历程的概括。"革命"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主题,党的群众路线是伴随着中国革命逐步走向胜利而日渐清晰与成熟的。"建设"一般视为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前这30年间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主题,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都是在深入发动和依靠群众力量基础上不断推进的。"改革"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3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与主题,党的群众路线内涵不断获得新的丰富和发展,群众路线之"群众"也由抽象日益具体化,党群关系已经成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根本考验。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主体,中国共产党也始终将"群众"作为所有行动的基本依据和考量标准,党的群众路线与党所领导的人民事业在深度融合、共生互动的实践中不断获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史官的身份让老子熟知历代统治者兴衰成败的历史教训,也让他的清廉思想具备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学基础。老子以其天道观与辩证法为哲学基础,总结出以无为、爱民、虚静、寡欲、养生为内涵的清廉思想,极具说服力地要求为官者抵御诱惑、戒除贪欲。老子的清廉思想对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是徐坤的一部半自叙传小说,是徐坤人生体验的艺术再现和审美创造。它通过对主人公毛榛的成长经历的内部和外部的描述展现了一代女人甚至一类女人的生存遭际和情感体验,展现了职业女性成长过程中的得与失,以及她们在事业与家庭之间角色转换的失衡。这部小说强烈的时代特征,对当代文学中职业女性的生存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